《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第9节

作者: 老头子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十二章 什么才是智慧政府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蜷曲则能保全,短小了就能伸直;低洼就会盈满;陈旧就会更新;拥有的少获得了就会感知;拥有的多丢了三瓜两枣也不会发现。

  圣人会按照大道的要求处理天下事物,不坚持己见,于是博采众长,固然明察洞悉;不自以为是,于是能彰显真知;不过度自我夸耀,于是有功;不自我矜持,于是成为众人之长。
  坚持且服从真理,就是服从自然之道,就是创造,就是胜利,就是成功。不过度提倡功名利禄的东西。人们做事之所以失败,是不遵循大道的结果。成功既然是必然的,功名利禄就成了浮云。看似不争,天下事无以能与之争。古时候“蜷曲则能保全”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世界上刚柔弱强的因素很多,要适时判断,该强则强,该弱则弱,不仅能主宰事物,也能屈服于事物。学会服从是种智慧,能保全自身。

  要做一名聪明人,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天冷了,多加点衣服,天热了就要脱掉;空间小了就要低下头来蜷着身子,空间大了即使舞蹈也不为过;天黑了在家里呆着;雨天有护具是可以出行的,没有护具就别逞强。总之人类要面临各种困难和危险,一定不要勉强,凡事量力而行。做事要考虑有什么危险和困难,不损害人类自身的前提下去做事。
  日期:2018-09-12 12:27:36
  第二十三章 意识形态的不同固然争锋不断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自然界的语言(风雨雷电)很少,暴雨下不了一个整天,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中原地区可能没有几天几夜的暴风)。这一切都是天地之所为。天地的语言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道的人和道融为一体;从事德的人和德融为一体;失德的人失德的理论融为一体。同于道的人,道会乐意接受他;同于德的人,德会乐于得到他;失德的人,失德理论会帮助他。有的理论不足以说服众人,人们就会舍弃它。

  学术流派和意识形态千变万化,世间道德变化多端,甚至邪说恒横行。预想一统天下,唯有道者。
  日期:2018-09-12 12:27:51

  第二十四章 不做不可一世的政府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着脚反而无法站立,跨开双腿反而无法行走;坚持己见者不明智;自以为是有可能对于事物判断错误;自我夸耀的也许不了解功绩的本意;自视甚高者未必能成为领导者。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为,犹如人们吃剩下的饭菜,让人生厌,有道的人不会如此。
  老子的本意是让人们杜绝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但是人们在理解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保守的思想。针对飞扬跋扈的膨胀性人格的帝王们,不要坚持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不要盲目自我,不要狂妄自大。针对一般的人们,要自尊自爱,要形成自己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不要妄自菲薄。
  日期:2018-09-12 12:28:10

  第二十五章 道为万物之宗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种事物于天地之前就已经形成。寂静寥落独一,它独自存在且不会改变,(既不知如何生成也不会死亡),周而复始永不停歇(道生成万物,赋予万物运行规律永不停歇),它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所以勉强称之为“道”,再勉强给它冠名“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上至更古下至永远的未来),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的规律来源于大地,大地的规律来源于天,天的规律来源于“道”,而道就是自然形成的一切。

  和有神论不同,老子站在无神论的角度解读了世界起源之谜,同时也追寻到了道德的根源。无神论者要承认道生天地而非神生天地;要承认道生道德而非神公义而生道德。
  在宇宙中,一切都是道,星云是道,银河系是道,太阳系是道,地球也是道。地球自转是道、春夏秋冬是道、液体流动是道,生存死亡同样是道,只要是自然的,来自于宇宙的都是道。人来源于宇宙,人有智慧,智慧能让人根据意愿去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果对于“道”认识不清楚,就有可能逆反“道”,也就是老子所谓“非道”。智慧没有诞生之前,世上万事万物都是道,都是根据自然的选择去发展死亡。有了智慧,如果不把智慧用在正途,而对于宇宙和自然的一切事物有了主宰的心理,就有可能产生非道。非道是智力膨胀的产物。道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事。把对于道的认识融入到做事之中就是德。对于道认识不清楚而做错事就是失德。

  自然界中有四大:道、天、地、人。这四大都是恒量不可改变的,把天、地、人作为变量的思维都有问题。人是自然之物,故人天生秉性就有自然的痕迹,尊重人的自然秉性了才会更人性化。人生存世间,离不开各种规矩,规矩有两种,一种是恒定的由大道决定的;另一种规矩是按照社会发展阶段而改变的,这些规矩只在特定时期有用,社会阶段的改变,这些人为的规矩就要随之变动,归根到底规矩要为更多人服务。改变规矩,让规矩更加符合当今社会会成为常态,规矩只会越来越人性化;而不是把规矩变得越来越非人性化。对待规矩的态度决定了人们的认识社会阶段的深度,思维越简单,规矩越不可动摇,规矩成了人们的桎梏;思维越复杂,人类越是高级,规矩越是可变越是服务社会。

  世间拥有各种规矩、规则。讲究这些规矩规则就是讲究形式。宇宙之道会产生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菱形等等一切你能想到的图案,这一切有规则的事物没什么不同,都是美的。因此任意有规则的事物都是我们该追寻的。我们不能把美感限定在正圆正方方面,我们能承认的形式非常之多。对于形式,无非1.不要形式;2.正圆正方的形式;3.无限形式。不要形式是不可能的,人对于规则的事物有天然癖好。我想古代道家之所以失败是误读了形式。迷信正圆正方的形式,我称之为形式主义。无限形式可能才是我们所欠缺的。不是我们的形式多,而是我们承认的形式过少,形式的单一就是形式主义。形式来源于图案,图案来源于线型,线型来源于道,宇宙中有多少种规则的事物人类就该承认有多少种形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