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殇--从明末汉人亡国说起,解密人类史上最大的谋局》
第27节

作者: 易安书童U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在崇祯三、四年间,朱由检完成了人生中的几大创举。其一,杀袁崇焕。战后,他需要向世人证明,当时他临阵逮帅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所以千方百计的给袁崇焕定罪,罪越重越显得他逮帅多么英明。所以袁崇焕弄了一个磔刑,而且定完了罪还当众批评朝臣,袁崇焕罪这么重,你们怎么都不检举揭发呢?掩耳盗铃之至!其二,蓟镇重新征兵。袁崇焕在任期间,为辽东节省了一年一百二十万两的费用,现在这个钱马上用来征新兵,而且新兵都必需从山西、陕西等地征召(天知道为什么当地就不能征兵),军饷甚至比关宁前线更高。其三,加征辽饷。明末之际,各种摊派繁复,百姓早已不堪重赋。之前的辽饷加征至每亩九厘,犹可谓不得已而为。辽饷加征至崇祯三年,已经有很多正税和之前的辽饷欠收,不去或者无法催讨。这就好象一个人被人欠了很多钱讨不回来,却重新向人借钱过日子,个人财务尚不可如此,一个国家这样,而且是一个财政已经拮据了多年的国家也这样,真是让人无语。以上这三件事,其主导者,都是新任本兵梁廷栋,而幕后人,就是大奸臣温体仁。其四,蓟镇过度的防守。防御蓟镇本来没什么不对,已巳之变,皇太极就从这里破关而入。但是现在已经是战后,孙承宗率关宁军主力已经把残余八旗兵赶出关外,皇太极刚刚打完的已巳之战,且得消化一阵子,不可能马上就二次入关,严防死守干什么呢?关键是,增加了新兵也就算了,还把全国各省的客军都调来,客军是要花钱的,要行粮、要军饷、要驻粮、要衣装费、要安家银、要窝铺银、要军械银、要马乾银…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连广西、云南的兵也征调,西南自天启元年开始叛乱,这一调兵,西南失去了军事威慑,本来到崇祯二年才刚刚有点平定的样子,又死灰复燃了。其五、修改东江体制。东江自毛文龙建镇以来,这个地理位置是有战略牵制作用。但是毛文龙不仅没有起来应有作用,反而为非作歹,残害辽民,要挟朝鲜,交易后金,甚至企图割据自立或者叛国投敌。毛文龙被斩以后,东江才刚刚开始安定。东江之乱,起于已巳战后,先是因为对刘兴祚阵亡的待遇不公,其弟刘兴治叛乱,杀了陈继盛。刘兴治叛乱平定以后,又改组东江。本来东江镇直归辽东督师下辖,现在变成登莱巡抚下辖。早有异心的毛文龙子孙毛承禄、耿仲明、尚可喜叛乱逃往后金。再后来,孔有德吴桥兵变,率明朝的火炮军队再一拔降清,明朝顿时在军事上失去火器优势。其六、重用太监钳制百官。本来,魏忠贤之后,已经召回各地的镇守太监,不在使用内臣(部分职务的太监仍有保留)。崇祯四年,太监不仅重新启用,甚至比以往更甚。高起潜监军关宁,这也导致后来卢象升阵亡的一个起源。张彝宪掌户、工总监,使已经不堪的财政更加不堪。其七、削减关宁军。关宁本来有十五万雄兵,已巳之变战损一部分,派往腹地巢匪一部分,到了崇祯四年,近六万的军马,只剩下一万多。本来加强蓟镇防守的客军。这时候又因为不堪重负,让他们各归本地。结果到了大凌河之战,孙承宗危急的时候,朝廷任是派不出援兵。蓟镇客军一来一回,加上东江改制,再加上关宁军的削减。朱由检这一波神操作,完美的展示了什么叫逼着孙承宗去打败大凌河之战。其八、对农民军的政策开始摇摆不定。杨鹤是个倒霉蛋,开始的时候,收拾农民军就不该他去,因为他是个佥都御史,不知兵。即然去了,实在也做了一些事情,力不从心。对农民军的政策变动最大的是崇祯四年,开始是有剿有抚,年初是以抚为主,到了九月,又觉得杨鹤办事不力,逮治。…还有很多事情,没办法细数了,比如重用周延儒,之后重用温体仁。比如,阁臣、尚书更换仍然频繁,而且成为常态。比如,罢孙承宗,辽东失去了最后一个能有效指挥的将领,几乎等同于放弃了收复辽东的想法…再后来,朱由检所做的事,不过是重病之下的苟延残喘罢了,不管他做得对不对,其实都无意义了。当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然还是一件事都没做对。比如,坑死卢象升。比如,坑死陈新甲。比如,把孙传庭关在监狱里好几年。比如,农民军差一点被消灭了,又一定要调兵回援,放归李自成一条生路。还有,不断把正直的官员,象刘宗周、文震孟、熊开元、姜埰、郑鄤等或杀、或罢、或免。评论区有网友评价说“明朝最大的人才库,是诏狱或刑部大牢”,实情确实如此。到明朝灭亡之前,刑部大牢还关着二三百位官员,甚至一次性释放的六员,都是督抚级别的。…在经受了各种催残之后,明朝百足之虫,依然死而不僵。直到孙传庭死,明朝已经再没有可以喘息的理由,病危通知书送达。

  日期:2019-06-22 15:51:37
  以上是转墨在朱之上针对崇祯执政时代倒行逆施的乱政,可以说基本客观。
  我唯独对袁崇焕和毛文龙这段执保留意见。他认为崇祯17年执政,做的唯一对的一件事是任用袁袁崇焕。我认为任用袁崇焕正是崇祯昏庸的极致体现。而网上对于袁的争议也是处于两极分化态势。褒之者称之为民族英雄,国之栋梁。贬之者,称之为汉奸,国贼。相互攻击。袁这个人很复杂,说他是民族英雄,绝对是子虚乌有。但要说他是奸臣,绝对可以上榜,说是汉奸则未必,至少也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庸碌之辈。

  在天启朝代,袁崇焕就已经表现出了好吹牛皮这性格。结果被天启识破。
  在《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吹牛,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还对魏忠贤大拍马屁:“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不妨把天启皇帝对袁崇焕这份奏疏的批复详细摘录如下:“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这里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大话以及给魏忠贤拍马言辞没有丝毫顺应,相反针对他的大话吹牛,接连发出了六个排比质问。这一连串极为具体的质问,把袁崇焕的牛皮戳的体无完肤。而且最后更是明确告诫袁说:“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要他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再说,少来这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在崇祯上任以后,袁继续吹牛“五年平辽”。很多人替崇祯洗白,说是未必相信袁吹吹。其实以崇祯一惯的政治智商来看,崇祯还真的相信袁。事实上崇祯为何在把政之后立马推翻天启布的政局。他所有做法都和天启是反着来。我认为这恰恰可能和崇祯自卑性格有关。从小就被父亲常洛看不起,当猪一样养着。他没有一点让人觉得比得上天启。这种自卑导致了他性格上的极度扭曲。他上来务除天启政策。明显表现极为操切。他是相要证明,自己执政要在尽可以短时间内达到收得辽东。以证明自己能力,不比天启差。以崇祯这种急操,求成的性格,袁的“五年平辽”正中了下怀。否则也不会启用袁。事实上崇祯17年间没有做对过任何一件事。

  而对于毛文龙天启又是怎么看呢?
  《明熹宗宝训》卷四一段天启皇帝给内阁的训示,恰好就是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塘报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毛文龙情报的高度重视:“上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斩首级,得获鞑马夷器等件。虽功微小,实挫贼锋。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不嘉悦。外呈称奴酋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等处,进攻谋逆。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谨慎备尝。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而当时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的反应却是很麻木迟钝:“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举世不言复辽,独我皇上自为社稷远计,不忍高皇帝百战土宇,顿坏于逆贼。举世要省兵、省饷,而皇上特敕接济文龙,此恢复之大机也。”
  两相对照之下,显然天启皇帝的见识比起他的老师孙承宗来还要更高明一些。从天启二年以后,后金不但不能再前进半步,反而不断退缩,并非偶然,更不是什么天启皇帝运气好。
  日期:2019-06-22 16:25:18
  再说说袁崇焕该不该杀?绝对该杀。袁的十宗罪,每一条都是死罪。只是崇祯杀的不是时机,方式也过于恶劣。
  当时袁矫杀毛文龙时,其实崇祯就可以杀袁崇焕。这是第一个时机。因为不经过审判直接矫杀一个朝廷二品官员,这是严重越职,已经无视大明法律。袁的狂妄,目元君主这里表现非常露骨。
  当时的崇祯该怎么做。要么,当机立断杀了袁(这是杀袁的第一最佳时机),要么宣示袁行为的“战时(特殊)”合法性。表示自此以后明的边防,完全捆在了袁这条船上,以上两种选择都可以。而崇祯当时却选择沉默。既不肯定袁的行为,也不否定它的行为。崇祯这种态度其实是最坏的,导致手大将会狐疑,猜忌,兹生变心。

  已巳之变时,崇祯是临阵逮帅。这又暴露了崇祯这个人做事毫无章法。袁回师勒王,他的做法再怎么令人不满。至少表面上袁没有叛变大明。还处于战时状态。此时逮帅,导致了关宁军心不稳。
  杀袁的手段过于恶劣。袁固然该死,但用凌迟手段实在是恶劣之极。只要袁表面上没有公开叛变,用这种刑法处死一个经略。对于以后明朝众多武将判变,埋下了祸根。同时也表现崇祯这个人,性情残暴,刻溥寡恩。
  已巳之变是对崇祯上台以后3年时间乱政导致后果的集中爆发。而事后处理袁过当,导致了明在崇祯4年开始人心其实已经散了。
  在朝堂上对内阁,动则革职,对于武将动则下狱。只要稍有不顺意崇祯是开始猜忌,甚至暴怒。对军事战争,崇祯每次都要干预,每次干预的结果都是导致明军全军覆没。孙传庭,卢像升,被坑死。洪被逼得叛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