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择——一个关于湘西放蛊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第35节

作者: ahad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3-06 09:13:41
  后来他们家还是死了一口人,但其他人总算好了。收了谷子后这家人挑了6担谷子来我们家,我虽然年纪小,但也看出来了,可能既有道歉又有酬谢的意思,当然这里面还有深深的惧怕。阿妈也一言不说,收下了,这里的含义我也明白,这是我们应该得到的补偿。
  阿妈的话果然应验了,这年我没有饿肚子。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后来阿妈也没有告诉我她到底有没有放蛊。但事后我曾经揣测,想以她的善良,她应该不会放,但从那一家患病的时间和后面的治疗来看,又难脱干系。
  日期:2019-03-06 18:58:40
  但是后来一件事,我知道她放蛊了,而且把人放死了。
  寨东头水莲的阿爸春天开始是背上长了个小包包,没多久就晚上睡觉开始疼,多个流脓流黄色液体的孔,最后背部皮开肉绽,没一块好地方,最后五脏六腑都露出来了,由于长在背部,也不能睡,只能俯卧着,疼痛难忍。初期他们家人曾经请阿妈看过,阿妈一看就知道是“背花”,一种毒物感染的病,阿妈开始也想以毒攻毒,用一种毒性很大的蛊药去治,无奈世间一物只降一物,对不上,病到了这个时候,人已经不行了。水莲阿爸这两个月成天成晚地哀嚎声传遍了寨子,最后他叫水莲把我阿妈叫去,我阿妈大概也知道什么事了。

  日期:2019-03-07 12:03:17
  到了水莲家,阿妈就问:
  “她大伯,你还有什么事要给水莲她妈和水莲说吗?”
  “该说的都说了,也没什么牵挂了,麻烦你了,想上路了,有什么话要带,你给我说”。
  “你到了那边给秀英阿爸说,我和秀英都好,两个儿子都长大娶媳妇分家单过了,叫他别挂牵”。

  “好,水莲娘俩今后你多照应,你是能干的人,我走了”。
  “你安心上路吧”。
  只见阿妈指尖轻轻一弹,袖口一扇(苗族妇女袖口都是很大的),那边水莲她爸就再也没了气息。水莲娘俩哭着去准备后事了。
  日期:2019-03-07 19:24:16
  秀英阿妈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有些像小魔术,特别是“照水碗”,打来的一碗清水施加咒语指诀,然后定睛观看水碗,从中查找到事主家的祸福及其原因,指明用什么方法攘解。如哪家孩子鱼刺卡在喉咙里了,阿妈只要一碗清水念叨念叨比划比划,就可以水到刺化。谁家的小孩痴了呆了,坐在那里半天不说一句话了,阿妈只要一碗清水念叨念叨、比划比划,痴呆的小孩就喜笑颜开、活蹦乱跳了。甚至谁家的牛羊丢了,阿妈只要一碗清水念叨念叨、比划比划,就可以找到方位了。就是一碗清水,什么小动作也没有做,不知道会阿妈施了什么魔法。

  日期:2019-03-08 08:46:40
  我阿妈就是这样常常替人解难的方式在寨子里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当然顾忌阿妈这种“超然”能力的存在,寨子里的人也很少敢招惹我们家了。
  当然别的寨子的草鬼婆不一定都像我阿妈一样,有的将蛊虫放在别人身上威胁别人,给钱就收蛊。这样的人在寨子里也肯定很孤立的,他们的日子很难过。
  日期:2019-03-08 10:46:04
  二十八
  经过秀英嫂嫂这么一说,我们对她能够帮我们充满了信心了。但是要完成这件事,她操作的能力还得弄清楚。
  “你能制作蛊吗?”
  “能,我给阿妈养过毒虫,也看过她制药,我知道怎么制蛊”。
  “用什么蛊能放死梁秃头?”
  “一般毒蛊都可以,蛊虫大多是自然生成的,但要毒性大,还是要将各种虫混养,使他们通过它们通过阴阳交配、毒性混合、自相残食毒性更大。我没有蛊盒,但我可以去找,在一周内做好,我甚至能掌握有毒虫的驯养绝技,能够准确掌握它们的毒性强弱,致病的反应和解毒的方法。你们若要被害人死,药量会只致死;若只要被害人致病,那便只是致病。”
  日期:2019-03-08 19:18:53
  “怎么放蛊?”
  秀英嫂嫂介绍说,放蛊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放在果物中,可以将食物撒在路上(引诱儿童吃),也可以使人中蛊。由于她是打算放的蛊是焙烘研磨成粉末,她建议指法放蛊,将粉末藏于指甲内,向梁秃头的茶碗很隐蔽地一弹,蛊便放好了。这一弹的手法也很讲究,有一指弹的,有两指弹的,中毒者症状较轻,能够治愈;并三指或四指所放之蛊就非常险恶,属于不治之症,中者胸腹搅痛,肿胀如瓮,几天之内流血而死。

  听了嫂嫂这些话,我们心里有底了。嫂嫂说是放蛊说穿了就是放毒,只是这些毒药是我们这里毒性比较大的虫子制作成的,可能还牵涉到多种毒虫毒性按一定方式的配比。现在只能看晓月那边的的情况来安排下一步怎么办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