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与圣殿骑士团的故事》
第3节

作者: 乃甄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12 12:58:05
  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个充满欢乐的天堂。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饥饿和忧愁,老人几乎死光了,木匠们不停地钉着棺材。母亲们抱着孩子的尸体,悲痛欲绝……教民们,那东方的国家是那么的富有,遍地是牛乳、羊奶和蜂蜜,香料、胡椒和黄金宝石俯拾皆是。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

  他向信徒保证说,所有参加圣战的信徒将得到上帝的保佑,这些人从前以及在远征中所犯的一切罪孽,都将获得救赎,其灵魂将在天堂永享无尚的荣耀;同时,他还以教皇名义下达宗教法令——所有参加圣战的人,所欠债务全部免除。
  资料来源:《中世纪史文献》商务印书馆1953年版第328~329页
  日期:2018-11-12 15:24:52
  乌尔班二世不愧是一位专业的演说家和煽动者,他的一番演讲,由崇高的精神到现实的物质,对最虔诚和最卑劣者无疑都是一剂强而有力的兴奋剂。他的听众全部都是听着圣经故事长大的,深信迦南有肥沃的土地,丰饶的草原,繁盛的羊群。他们把真实的耶路撒冷城和天国之城混为一谈,认为耶路撒冷就是那个以珍珠为城墙,以白银为街道,流淌着不休的活水,沐浴着上帝的光辉的那个圣城。于是信众们在教皇的脚下一片狂呼:“上帝所愿!上帝所愿!”(Deus lo volt!)呼喊声响彻云霄,震撼了脚下的大地。是啊,乌尔班二世的上帝是确有“所愿”的。这位上帝通过代理人——教皇乌尔班二世,告诉信众,抛弃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前往异教徒的家里杀死异教徒,就是拯救他们伟大的宗教,而牛乳、羊奶、蜂蜜和赦免他们的债务,则是这位上帝给予的、实实在在的回报。

  教皇当即把红布剪成小布条,将它们缝成十字形,每一个愿意参加的人,在袖子上缝一个红十字,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十字军”。教皇的讲话结束以后,教廷委员会正式承认了讲话中的各项承诺,将红十字作为朝拜圣地者的标志,并选出法国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作为远征的教会代表和精神领袖。
  教皇号召发起对穆斯林的战争,符合基督骑士的信仰。而且骑士们是那样的关注赎罪。在11世纪,教会处理罪行的程序是:信徒一旦犯错,只要认罪并开始赎罪,就会被神父赦免罪行。然后重新被教会接纳,并重得上帝的悦納,理解到了这一点,赎罪就完成了。赎罪通常的形式是进行祷告,做善事或是一次圣地之行(朝圣)。如果参加十字军东征,可以替代其他形式的赎罪,这对于欧洲骑士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在骑士们的观念中,他们的社会职能就是战斗。按照教皇所说的,参加远征是获得上帝恩许的,而且参加远征是以适当的行为补救所犯下的过失。因此,骑士们期待这样一个机会为上帝而战斗。

  日期:2018-11-12 17:39:58
  二、 十字军的诞生

  公元1095年的克勒芒会议上,教会正式决定了向利凡特(地中海东岸)的远征。当即就公布了一下三点决议:
  一、在基督徒之间,全面实现“上帝的休战”。
  二、参加东征的全体成员,在前胸和背后都带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
  三、向东方出征的时间定位次年的圣母玛利亚升天节(8月15日)。
  至于东征的全体成员都要在胸前和背后带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这是因为,十字架代表基督徒。而选择红色是为了显示基督流血牺牲的觉悟,“十字军”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公元11世纪末是西欧封建主义形成的时期。在封建制度的笼罩之下,各地的封建主们为了向外扩展领土和攫夺财富,纷纷割据自立,私战和匪盗盛行。封建领主们除在自己的封地建筑坚固的城堡之外,还豢养众多骑士,私战的作战双方主要是各自属下的骑士。而在这期间,法国连遭饥荒,食粮又少又昂贵,穷人靠吃树皮野菜充饥。十字军突如其来地喊声一起,立刻到处得到相应,仓库的门打开了……

  此时的欧洲,经济上正处于复兴时期,经济生活日益繁荣,人口急剧增加,而生活资源贫乏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许多新兴的城市在不断崛起,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频生事端,成为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各地的封建主们对财富的欲望急剧膨胀,他们渴望从海外攫取土地与金钱,并随时寻找着发财的时机。也就是说,不论是有地的领主还是无地的骑士、贵族和穷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在基督教徒心目中,圣地是救世主耶稣基督受难和升天之地;而在穆斯林心目中,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和伊斯兰教最庄严的圣地之一。
  日期:2018-11-12 19:21:18
  在乌尔班二世的克勒芒演说中,所提到的居住在东方不断求助的基督教兄弟,指的是在地中海东岸,还未被穆斯林征服的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即希腊正教徒所居住的地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基督教徒在伊斯兰教的统治之下,多有改变宗教信仰者,但并非全部都变为穆斯林。虽然有一些基督徒作为异教徒被杀,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居住在十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毕竟穆斯林统治者并未威胁这些异教徒的生存,但是他们收到诸多制约和歧视,成为当时的二等公民。一种称之为“吉兹亚”的异教徒税是基督徒和犹太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

  虽然征收“异教徒税”,代表了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以外宗教信仰的承认,并成为穆斯林所称颂的“伊斯兰的宽容”政策的写照,但是在地中海东部居住的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还是无法形成互相对等的共生关系。

  在伊斯兰统治的区域里,禁止基督教堂鸣钟;禁止基督徒骑马出行;在同一条道路上,基督徒必须在一旁等待穆斯林通过之后才能通过。这就是在两者共生的情况之下,极为不平等的场面。
  教皇乌尔班二世下了很大的一盘棋,他不仅善于煽动群众的情绪,也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在克勒芒演讲之后,教廷经过10天的会议讨论,做出了一下几项决定:
  1、凡参加十字军者,其罪行可以获得完全赦免。
  天主教的教义,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原罪。这种原罪和在生活中犯下的罪恶,即或是没有重大的恶行,也会影响信徒死后通往天堂的道路。在中世纪大多数基督徒都这样相信。如果参加了十字军,所有的罪行都能够得到赦免,这无疑就是“救赎”的喜悦。
  2、如果因疾病或类似原因,无法参加十字军者,要为其他人提供参加十字军所需的服装、武器或金钱等。这使得贫民参加十字军成为可能。

  3、参加十字军的人,随军出发以后,其在国内的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全部在内,以教廷作为保证人,在参加者所属教区主教的监督下得以保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