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择——一个关于湘西放蛊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第1节

作者: ahad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10 16:33:49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湘西和沅水流域的故事,这是两个凤凰筸军小兵和两个苗妹子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恩怨情仇的故事;这里纠缠着国共两党和地方军阀的是是非非;这里有千奇百态的湘西民俗;这个故事跨越了几十年,现在想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包含着历史,但我已经尽量通俗,所以看着要有耐心。
  不说多了,通过再说。
  日期:2018-11-10 19:17:17
  “放蛊”和“草鬼婆“在湘西苗寨可谓是司空见惯,传说中下蛊时那只手指轻轻一弹,或者一碗清水就能致人死命,手法神秘而骇人,令人不寒而栗。不瞒你说,这种在别人那里只是传说的事,我却在民国二十年代实实在在地在湘西经历过了,放蛊似乎狠毒邪恶,我这个故事却是要告诉人们,“蛊”并非都是那么凶恶。放蛊必与仇怨有关,仇怨又往往又连着男女之情。新欢旧爱得失之际,蛊是工具,可以用来争夺或者报复;蛊也是道德,衡量着人心的善恶。蛊还有巫和情之分,巫灭人,情粘人,但又并非巫恶情善。世道的阳光和险恶,人心的坦诚和叵测,在于人,而非蛊。

  这段话有点绕口吧, 但这确确实实是蛊之择的难题。为了你能够懂这段话,那么我就给你讲讲这段故事吧。
  日期:2018-11-10 22:16:57

  一
  说起这段放蛊的故事,得从我到湘西开始。
  我是1930年代初到的湘西的,确切地说,是民国二十二年底(1933年)。
  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民国以来,湖南地方政局更替频繁,谭延阎、曾继梧、张敬尧、赵恒惕、唐生智、程潜、鲁涤平等先后主持湖南省政,都像下饺子一样在湖南这口锅里折腾。虽然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却都一样一样的——对地方的控制软弱无力,整个湖南都是如此,更别提偏于一偶的湘西了。

  没人管,或者说没人管得了,那时湘西可真就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各路人马各显神通,各占地盘,形成了三股较大的势力:
  日期:2018-11-11 09:19:27
  首先是湘西王陈渠珍的筸军,这是湘西最大的一股地方势力。和一般的湘西地方头目不同,陈渠珍也算是读了点书,曾经读过私塾,在湘西著名的沅水校经堂和湖南武备学堂读过书,参加过同盟会,后来混迹于当时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门下。民国9年(1920年)接过了田应诏大权,任的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次年(1921年)又兼任湘西巡防军统领。1930年,陈渠珍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新编三十四师师长。于是陈渠珍的三十四师筸军坐镇镇筸(也就是今天的湘西凤凰),人称筸军,割据一方,收编各路地方武装,短短时间里发展到三万五千兵马,在湘西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

  日期:2018-11-11 14:01:50
  说它是独立王国没假,反正一个国家该有的他都有:他办了军事学校,还不少——军官教导团、经武学校和国术训练所;他收税,而且想方设法收——盐税、木关税、特税(大烟税)、火坑捐(户口捐),起码五六十种;他还办银行——湘西农村银行,自己发行钞票;当然工厂就更不用说了,什么兵工厂、皮革厂、木器厂、印刷厂、毛笔厂,应有尽有。而且尽管陈渠珍没有正式的行政职官,但没有陈渠珍的同意外面的官都派不进来,湖南省政府派往湘西的几个县长因为没到陈渠珍的门前拜码头,硬是收不到税,没人理睬,最后都灰溜溜地卖了轿子打道回府了事。

  日期:2018-11-11 19:44:16

  第二股势力是贺龙的红二军团。他们也在这块地盘上,不过是在酉水流域的永顺、桑植、龙山一带,势力尚弱,正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奋勇搏杀。
  贺龙算是马帮出生,湘西桑植人,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书,十四岁那年和地痞起争执,伤人后跟随马帮跑四川、入湖北,靠贩运盐、桐油和药材为生。1916二十岁的贺龙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这就有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后来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再次从上海辗转洪湖回到湘西,自己的家乡拉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后来称红二军团,最高时总人数达一万多人。但相比湘西王陈渠珍的三万五千兵马,他们的势力还是弱很多。而且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筸军,还有周边的国民党部队,他们的日子不太好过。

  日期:2018-11-12 09:38:42
  第三股势力就是各种各样的绿林武装,也就是零零散散的土匪。湘西的土匪那是全中国都有名的,这些人来源不同,有的是当时的流兵散勇拉起的枪杆子,有的就是一村一寨的恶霸占山为王,他们穷富通吃,忙着打家劫舍,绑票索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己倒是爽了,但可苦了当地老百姓了。
  日期:2018-11-12 15:17:30
  所以当时我到那里实际上也就三条出路——当土匪,当红军,当筸军。
  当然我一外地的平头百姓,一个也算是良民的,不会深入湘西匪巢去当土匪打家劫舍,实际上湘西土匪基本都是当地人;贺龙的的那支队伍,当时也是叫“赤匪”,干那个也是随时会掉脑袋的(后来听说后来贺龙关向应长征带出去的红二、六军团两万人的队伍解放后只剩不到一千人了),我当时也没那个志向;我到湘西只是这时有一机缘:我的一个老表在陈渠珍的筸军当下级士官——排长,筸军在扩军,我在老家也已经读书到高小毕业——在我们那里当时也算是知识分子了。表哥和连长是老乡(当然和我也是老乡了),连里需要一个文书,也就是写写画画的。这个职位在我也算是好出路了。

  我就这样踏进了当时叫镇筸的湘西小镇,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古城,成为筸军的一个小兵,没想到就此和这个小镇结下了一辈子的渊源。

  日期:2018-11-12 20:52:43
  一晃来湘西3个月过去了,我在镇筸城扎下根来,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不知道的人看到各路人马齐聚湘西,军阀、赤匪、土匪个个都不是好惹的,都没个约束,那不是每天都杀得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其实没那么凶险。老话说,車有車路,马有马路,各有各的地盘。陈渠珍和贺龙虽然一个是国民党部队的师长、湘西的地方官,一个是***的“匪首”,但两人其实原是拜把子兄弟,贺龙曾经是陈渠珍部下,而陈渠珍在贺龙当初离开湘西北伐时也送过贺礼,双方其实已经达成某种默契,井水不犯河水。那些土匪喽啰欺负欺负百姓还行,陈渠珍34师他们还是不敢碰。所以我在这里的日子过得还算风平浪静。

  日期:2018-11-13 09:56:16
  前两个月我作为新兵搞了两个月军事训练,队列、刺杀、投弹、射击,对了,筸军的训练还有它自己的一套,如爬山,近刃搏斗,这些我觉得都是应该的。当兵的吧,总要会打仗才行,还得有自己的特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