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色年华》
第9节

作者: 朴麦洋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年再去时,有些金银花已经被砍断,不知道谁砍的?气得想骂人,也不知道骂谁!后来政府规定把那些“退耕还林”的土地,都用来种金银花,还发了很多金银花苗,拉到路边的每个村,拉到村口,大家就自己去拿,要多少拿多少。拿了去种到自家地里,我家就种了很多,地里有了,金银花开时,就不用跑到山上了。山上的金银花和地里种的金银花两个品种,山上的金银花就像高富帅,地里种的金银花就像穷矮挫,两种的价格相差很多。地里都是,不用找那么辛苦,去地里方便。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钱的诱惑力让人奋不顾身。奶奶一把年纪了,自从地里种了金银花后,每到金银花开时,奶奶也去地里采。每次奶奶去,父亲都很担心。有次奶奶准备去,还没出门,父亲就说:“妈!你老了,不要去了,万一摔伤,要打针吃药,浪费一笔钱。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吧!这样我们也放心。”奶奶不听,执意要去,也没人拦得住。果真,奶奶回来时一瘸一拐的,坐在家里一动不动,看谁都不顺眼,两眼发黑,愁眉苦脸、怒火难消,看到父亲就骂:“都怪你,就怪你,就因为你这张臭嘴我才摔的,我本来心情好好的,你说了我才摔,你没按好心,是你诅咒我。”父亲听到了哑口无言,一脸憋屈,小心咕噜着:“这老太婆太难伺候了,我只是好心提醒一下,自己摔了还怪我。”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很容易摔,地里都是石头多,杂草丛生。奶奶一生气谁都不理,饭也不吃,她气消了才吃。父亲乖乖地去买药,给奶奶擦。

  日期:2018-11-29 22:50:48
  十二章:上学三
  到了五六年级时,晚上要上自修课,家离学校近的同学就不用去学校住,远的都有去学校住,除了本村,其它村的都要去学校住宿。去上自修课,也没什么,想看书就看,不想看就聊天,下课就回家。
  最蠢的就是把午休的时间来玩,打起床铃声时去午休,爬在桌子上睡,根本睡不着,学校放广播声音太多太吵,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爬一会老师就来上课了。误把起床的时间当作午休的时间好几年。
  跟同班的很多同学比起来,我已经很幸运,放学吃早饭,我走路几分钟就回到家,可以吃上家人做的热喷喷饭菜。家在附近村子的同学也回家吃早饭,近一点的走十几分钟,远一些的要走三四十分钟。远一些的同学回家吃饭完早饭回到学校,休息一会就到下午上课时间。还有家在更加远的同学,回家去吃早饭的时间不够,而且走路来回又很累,他们早上来上学时,都装好饭盒,到吃早饭时享用。

  春季和夏季的那个学期,他们的饭盒里有腊肉或腊肠。到秋季和冬季的那个学期,他们的饭盒只有大米饭和一块小红糖或一点炒熟的辣椒骨,再加一瓶白开水,他们经常把饭盒揍在一起吃饭,吃的津津有味,中午在学校,下午放学就回家,来学校他们吃的是大米饭,回家就吃玉米饭。能吃上大米饭已经很不错了,我小时候吃的玉米饭,又干又粘嘴,要是没有汤根本吃不下,能有饭吃已经满足了,从不嫌弃,不然会饿死。还是奶奶跟妈妈辛苦做出来的。

  在学校还有一些是寄宿生,寄宿生分两种。第一种是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来回都要走八九公里的山路,来学校是一个多小时,回家同样一个多小时。这样的上学方式很累很苦,他们就来学校住宿,每个星期天,下午他们就来学校,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就回家。每次来学校都带基本常用的东西,比如一捆柴火、一小袋大米和一些蔬菜。这些寄宿生是最辛苦的,每天放学,都要自己动手起火煮饭做菜,每天放学后,学校厨房一片热闹,厨房上空升起一阵浓烟滚滚的青烟。有时候看见整个厨房浓烟笼罩,那些寄宿生争先恐后跑出来,一个个被呛得上去不接下气,眼泪都流出来。

  学校厨房是为了方便那些寄宿生,烧火做饭而建立的,一间小小的瓦房,只有一道门,进去后,房间的一周都是大大小小的炉灶挨个排着,炉灶是那些寄宿生自己做的,根据自己锅头大小决定炉灶的大小,厨房四面墙壁被烟熏得跟黑板一样黑。煮好了饭菜,把锅头都抬到宿舍里,在宿舍里吃饭。宿舍的地板黑不溜秋的,都是锅头底面与地面摩擦产生,宿舍里臭烘烘的,一进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想吐的感觉,他们习惯就没事,不知道有没有老鼠?他们看自己水用要完了,会成群结队去村里水池打水,打水回来他们欢声笑语;第二种寄宿生比第一种寄宿生更加难,第二种寄宿生周末都不回家,一直待在学校,五一和国庆这种长假一般也不回家,家离学校太远,回家要坐车还要走很多山路。每个学期他们父母都来看望他们几次。他们父母会把一些生活费让老师拿着,他们没钱就问老师要,要是生病了,就去学校门口对面村卫生院打针,村卫生院和学校隔一条公路。

  第二种寄宿生的生活是最辛苦,学校没自来水,周末他们自己拿着脏衣服,去村里规定洗衣服的水池,打水洗衣服。柴火要是没了,他们自己山上捡干柴火。他们的菜是最难办了,学校老师都是村里的多,有些老师会把自家地里的菜拿过去给他们,一些好心的村民自己家菜多了,也会拿一些菜给他们,学校有一片小空地,老师分一点给他们自己种菜,剩下的就留给几位外地来教书的老师。但大部分他们都是靠自己,小小年纪就要自生自灭,他们一定很想念父母吧!我没有经历过,只是看到,无法想象当中的心酸挫折,而然他们的成绩都是班级最好的。慢慢的像第二种寄宿生就多了起来,可能是父母去外地打工,家里没老人照顾,就来学校寄宿,此时的学校不只是教书育人,还相当收容所。

  小时候就听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知道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也看不到它的用处。看到的是一群忙忙碌碌的人,这群人做的事跟知识没关系,只要勤快,有体力就行了。他们每年的春夏秋冬都做着同一件事,每天也会重复着一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做为最底层的人,长大后穿梭在各个地方打工,每天重复着一件事,手上的活永远都干不完,每天风吹日晒,每天大汗淋漓,经常和同事发生争吵。做的活要么用手提,要么用胳膊扛,还要面临高空作业的危险,都是体力活。每天下班一身破烂破旧的脏衣服,头戴安全帽,满头大汗、汗流浃背,脸上还有一条条汗印,身上夹杂着一股浓浓的汗味,为了尽快回到家,坐一下地铁,会被其他乘客嫌弃,还拍视频发到网络上,刷爆各个媒体。都是人,却是三六九等,身份和地位千差万别。进工厂在流水线干活,有时忙不过来产品堆积如山,管理者看见了,过来就是一顿训诉,有时要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身无一技别无选择,只能背井离乡被迫谋生,不干活就维持不了生活,只是混口饭吃而已。

  要是有知识多好啊!可以坐在明亮宽敞落地窗的办公室,坐着舒适的背靠椅,高档的办公桌,敲打着键盘,看看文件。有知识可以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拿高薪,要是买了房,接父母过来住,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可以买很多东西给家人,至少可以选择。
  学校离家很近,都不好好珍惜,好好读书,少壮不努力终身徒伤悲。验证了那句话“你现在偷的懒,总有一天会还回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