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色年华》
第7节

作者: 朴麦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8 11:14:20
  第九章:童年5
  每天放学后都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村里路边,一起玩捉迷藏和其它游戏等等。只要一听到有三轮车进村的声音,我就立马躲起来, 害怕是父亲回家。只要父亲回家看到我跟其他小伙伴玩耍,命令我回家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次我躲起来总是被那些小伙伴嘲笑,他们说:“看那家伙又怕被他爸叫去干活,偷偷的躲起来了”。有时候父亲回到家,把车停好,发现我不在家,立马去找我,找到就乖乖跟父亲回家。

  看着别的小伙伴有自行车,我也很想要一辆,特别羡慕有自行车的小伙伴,他们骑着自行车悠然自得的转来转去,自行车是至高无上的玩具。就向父亲提议自己要一辆自行车,父亲迟迟不答应,一拖再拖。父亲认为浪费钱,能省则省,没必要买一辆自行车,一辆自行车要几百块钱,已经很多。毕竟穷怕了,有些钱真的不能浪费,父母一直勤俭节约粒粒皆辛苦,每花一分钱都计算清清楚楚,所以我要自行车他们坚决不同意。

  爷爷去世后奶奶的脾气大增,跟以前完全变了一个人,可能是没人关心吧!碰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父母吵得不可开交,我家一直水火不容。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我跟奶奶站在一边,有时我故意挑拨离间,让奶奶和父母吵架,我真的很自私和卑鄙无耻,既然使出这种阴暗手段。有我站在奶奶这边后,奶奶更加理直气壮、蛮不讲理,经常找茬跟父母吵架,动不动就摔东西。这样长达半年后,父母受够了!终于答应买一辆自行车给我。期待已久终于如愿以偿,得到自行车后欢天喜地和兴高采烈。有自行车后懒得理大人之间的事,注意力全部在自行车。

  没事骑着自行车去溜达,去之前没去过的地方,还经常跟其他小伙伴组队去很远的地方玩,上坡各推个的车。有自行车之后玩得更加多,一放学就偷偷的骑车出来,很少帮忙干家务,父母说几次,后来改好很多。
  那时已经五六年级,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整天的玩。宁可做家务,也不愿意看书,一天到晚除了上课时间之内,其它时间要么玩弹珠、要么骑自行车和其它游戏等等,玩得欢呼雀跃乐此不疲。还有几个星期,到小学最后一个学期期末考试,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决定上初中的学校,分数高了县城初中就录取,分数低了,只能去乡里初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段时间也不复习,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无所谓反正也没有梦想,不知道梦想干嘛!

  小学毕业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两科都及格,往年我的成绩是不会被县城初中录取的,只能去乡里初中。刚好那年县城的初中都在扩招学生,很幸运我被录取了。在我所读的村小学,往年一般只有两三个同学考上县城初中,有时只有一个同学考上。全班一大半同学都收到县城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大家拿着通知书意想不到、喜出望外和惊喜万分,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烂成绩竟然能上县城初中。

  贫困山区,教育资源本来就差,乡下的的教育更加糟糕。再加上父辈的思想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对知识和对社会发展认知一窍不通,不渴望我们能有什么成就,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学知识干嘛?大家不重视教育发展,父辈很难传递有效的信息给我们,所以大多数人都种地为生。
  眼看马上就上初中,父亲知道我成绩不好,担心我以后变成懒人,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吃不了苦,干不了活。为了锻炼我,在小学毕业的暑假,父亲把我自行车锁了,不让我骑。规定每天必须上山砍得两捆柴回家,这是最低的要求。父亲原本打算每天必须砍得三捆柴,母亲怕我完成不了,跟父亲商量,最后决定两捆柴。上山砍柴的路我都很熟,之前啊旺在我住时,我们天天放学都上山砍柴,那时有伴,一路上有说有笑,一下子就过了,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独自一个人没有伴,爬到上山,听着鸟叫都心惊胆战 ,风吹着都觉得浑身凉嗖嗖。羡慕别家的孩子无忧无虑的玩着,我却天天要砍柴,全村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人上山砍柴,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异类,与他们格格不入,想来想去一肚子气,一点都不公平,只怪父亲太苛刻,熬了两个月终于到开学的日子。
  日期:2018-11-28 22:15:20
  第十章:上学1
  学校没有幼儿园,只有学前班,都不知道幼儿园是干嘛的?没听说过,上学就从学前班开始。
  学校就在村子的路口,去上学很近又方便。小时候不知道去上学是干嘛的,只知道别人去我也去。上课老师讲的知识我能记住的就记住,记不住的,我从不会要求自己去记去背那些知识。课前不预习,课中不集中精力听讲,还经常搞小动作,课后更加不复习,在学习上我从不主动,一直是被动,关键是我喜欢不懂装懂。
  父亲很严厉,刚上学时,每天晚上都检查作业,和监督我跟姐姐看书、做练习,那段时间我的成绩还好一些。后来父亲去给别人打工,做的都是体力活,每天回到家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一脸茫然,吃完饭去屋外让风吹着,凉快之后就洗澡睡觉了,很少检查作业。渐渐的偶尔检查一下,我会装模作样的把作业本放在书桌上,拿起笔写作业,我的心根本不在作业本上,只是应付而已。书桌是父亲自己做的,一块木板和几根木头拼起来,用铁钉固定。最后父亲发现我根本不用心写作业、不用心学习,做的都是敷衍了事,再也不监督和检查了。

  父亲的不检查和监督,让我更加心安理得不把学习当一回事,父亲给我的总结是“去上学只是为了给班级充人数”。我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中间,毕竟我不在乎学得多少!对学习可有可无、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然而姐姐的成绩很好,每次期末考试都能进她班级的前三,第一名都是姐姐拿的多。父母经常说:“姐姐应该是男孩子,而我应该女孩子,当时生错了”,他们恨铁不成钢,怪我不争气。

  如果我真是女孩子,父母一生下我,就躲到深山老林里,会一直生到男孩为止才出来,听奶奶说当时生下我,要不是男孩子,东西都分好了,让父母立马躲到深山老林里。我家在大石山,在这片大石山上人口很密集,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抓得最严,农村规定每家可以生两个孩子,少数民族可以,生完两个孩子所有的母亲都要去做手术,不去总有公职的人下来要求去做手术,到时也乖乖的去做。

  生第三个孩子是要被罚款的,也有一些家庭生了两个女孩子,还想要男孩子,就躲到深山老林里,直到生出男孩子才出来,宁愿被罚款也要生出男孩。在大石山上的这个少数民族重男轻女思想深根蒂固。当年父母希望我的成绩好起来,可我对学习的态度一如既往松懈,始终好不起来
  上一年级时,教科书都是稀缺物品、资源匮乏。每天早上安排值日生提一桶水放在教室门口,上课前同学们都要洗手,把手洗干净擦干,就排队去讲台领教科书,教科书由当日的值日生颁发。到下午放学时,同学们把教科书放在讲台上,由值日生折叠好搬到教室一角的柜子里,柜子专用存放教科书。教科书是不能带回家的,我和同学们用的教科书是已经升二年级同学用过的。
  在教科书上不能随便涂画,不能有手印,不能有脏东西,不能不在教科书做笔记,保证教科书工工整整,好让下一届的同学方便使用。每本教科书的封面都用很厚棕色纸皮做一个套包着,防止每本教科书受到伤害时能减轻一些,不轻易损坏。教科书不能带回家,想复习的话,就看自己做的笔记和作业本了。也只有一年级的时候这样,其它年级的教科书可以带回家。
  最有意思是上低年级的时候,老师上课上一句讲汉话,下一句讲苗话做翻译。之所以说是汉话不是普通话,是因为老师发音和普通话差得太大,不像县城的本地的土汉话,也不像普通话,听着就别扭。有位老师最逗,教我们唱歌,上一句讲汉话,下一句讲苗话,而且是汉话翻译过来,回到家里就唱这首歌,小孩子唱多了,大家听多也会了,就跟着唱,没事还拿这首歌来调侃一下,都是那位老师的功劳。负责上低年级课的老师,都是一些年级比较大的,而且都是苗族,本民族才带动起来。全校的学生都是苗族,其他民族来教课的老师根本无法教低年级,只讲普通话不会讲苗话做翻译的话,学生根本听不懂和理解不了,在课堂上交流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所以其他民族的老师只教高年级,高年级有基础好教一些。那时候没有家里买不起电视剧,手机也没有普及,只能在课堂上学习普通话。

  最开心的事放学后,碰到村里的拖拉机拉货回村,有一小段是上坡,每次拖拉机都慢吞吞,这时最好爬上拖拉机。每次看见大伙都一起上,爬上拖拉机的尾部,双手牢牢的抓住,其实只是挂上在拖拉机上。路面凹凸不平,拖拉机一抖,很容易掉下来。有次东西太重,十几个都爬上,拖拉机在半坡熄火,上不去了。司机下来,火冒三丈,把我们都痛骂一顿,他还不肯罢休,一一向我们父母告状。父母知道后,把我骂了一顿,说爬拖拉机很危险,要是被拖走了,或者摔下来就受伤。都是同村的,从那以后我一直记恨那司机,不敢爬了。

  我跟姐姐两人的学费共是三十多块钱,每个学期要到期末考试父亲才攒够学费交给学校。一开学能教起学费的同学家长不多,一个班级就有一两个同学家长交得起,基本上都是在赊账读书。每次进入期末时间段,同学紧张,老师更加紧张,每天排队放学,老师都会公布谁谁还没有交学费,回家让父母拿钱过来交学费,不交不给考试。那段时间老师天天都在公布名单,然而并不起作用,眼看马上就期末考试了,放学后几位老师组队去学生家收学费,老师亲自上门去收学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