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色年华》
第5节

作者: 朴麦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大伯和二伯跟我父亲一起分担,父亲承担多一些,因为爷爷跟我家住在一起。我家本来一贫如洗,爷爷去世后到处借钱,变成负债累累,生活贫困交加。我和姐姐的学费只有到期末才交。爷爷去世后还为了换债,父亲去外地打工,很少回家。直到把那些债务还差不多才回家。

  每次想起爷爷,就想起了爷爷打我的那件事,那是爷爷一生最后一次用力。那时候的我不知道爷爷已经风烛残年,生命已经倒计时。也不知道人会生老病死,那时的爷爷已经被病魔缠身,瘦骨如柴行动缓慢气喘吁吁。更不知道人生世事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谁先来。当我懂这些时已经是而立之年,爷爷已经离开十几年,每次回家想起爷爷就拿张照片来看,那是唯一一张跟爷爷合影的照片,就只有一张,万分珍贵。我最后悔爷爷在风烛残年没让他睡个好觉,非把爷爷吵醒了才罢休。如果现在还能给我两棍那该多好!可惜一切都已经过去。这是欠爷爷的,我会一直内疚下去,无法补偿。

  日期:2018-11-27 19:44:06
  第七章:童年3
  小时候最期待一年一度的跳坡节,跳坡节是正月初一到十四,

  跳坡节由来已久,之所以叫跳坡节,是因为所选择的场地各不相同。有的选择在村子里,有的选择在空旷的平地上,有点选择在山坡上,有点选择在岔道路口。一般都是选择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这样方便大家来回。
  跳坡节的初衷是积德行善,希望能生个男孩!每个坡场都有自己的主人,主人选择在哪,坡场就在哪,是这些个主人带动下才形成跳坡节。这些人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生了很多的女孩,迟迟生不到男孩,渴望生一个男孩,就想方设法,为了请求老天开恩,他们就做一些积德行善的事。一年当中都很忙,只有正月初一到十四不忙,大家都在休息。每到年底他们就到附近的各个村子,大声呐喊,初几在哪个地方?他们家做饭菜等着大家去吃,希望大家可以过去品尝。到那天他们家早就准备好饭菜等着客人来吃,去的都是附近村子的人,大家吃喝玩够了才回来。

  第二年第三年坡场主人为了自己选择的场地还有人来人往,还能继续热闹。每到年底他们和第一年一样到附近村子大声呐喊初几去原来地方来玩。第一年有吃有喝,老人和大人都去,第二年和第三年没有吃喝的,往后也没有。老人和大人一般都不去,只有年轻人和小孩去,贪玩的小孩子最记住。有些坡场的主人连续叫了十几年,久了大家都记住初几在那里玩,一直延续下来,跳坡节就诞生了。后来的跳坡节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大家有空就去散散步,有做买卖的摊主,都是年轻人的面孔。

  为了增加活动的气氛,有人组织在坡场上立一根高大的树干,树干的顶端挂几快腊肉和一壶酒。这样就吸引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就开始爬树干,爬到树顶卸下一块腊肉,再喝一口酒,满载而归了。有些人怎么都爬不上,有些人就像猴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的爬到树顶。有些高手,爬到树顶后,双脚钩住树干,一手拿着腊肉,头朝下,绕着树干做螺旋转下来,大家看得目瞪口呆,赢得一种热烈的鼓掌声和呼叫声。满载而归的选手,下到地面,还可以选漂亮的女孩子,有几个漂亮的女孩子排成一队等着英雄凯旋而归。很久以前真的可以,现在只是做个形式而已,逗大家玩一下开心,让热闹的气氛保持着。

  跳坡节不止有爬树干的项目,还有吹芦笙、弹琴;有一些吹芦笙很厉害的大人,他们会围着树干转,边跳芦笙舞边吹,就像斗芦笙舞一样,地上尘土飞扬;弹琴的人,好多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她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最吸引人目光。她们同时弹一首曲,动作一致,音律一样,看着赏心悦目。项目多了,去跳坡的不止年轻人,好多年长的人,没事也去凑热闹。
  跳坡节提供了有利的场地,看上对方了就上前去搭讪,很多夫妻都是在跳坡节认识。据说后来坡场的主人都生了男孩,老天爷真开恩,没有辜负这些坡场主人的求子之心。同一天有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跳坡,我最期待跳坡了,那时我还小,父母不给去远的坡场,只给去附近的坡场,附近的坡场只有几个。
  初一没有坡场,大早上就去伯父家拜年,伯父给了几颗鞭炮和一块钱兴奋不已。那时候鞭炮串都不舍得直接点,还拆解一个个拿出来放。自己家的放完了,还去捡别人家没燃的鞭炮来放。小时候最喜欢鞭炮,经常找个比较厚的塑料瓶子打开瓶盖,把点燃的小鞭炮放进去,放上瓶盖不用扭,爆炸的一瞬间瓶盖飞上十几的天空,看着就很过瘾,玩着乐此不疲。
  去跳坡是最开心的一件事,父母给一点零花钱,期待已久可以穿着新衣服、裤子和鞋子。到坡场就买一些玩具,然后再吃一碗五毛或一块钱的粉,那时没什么吃的,一碗粉就像山珍海味,吃的津津有味狼吞虎咽,把人家的碗都舔干净了嘟!不知道什么是山珍海味,自己没吃过!去跳坡最有意义的是和陌生的同龄人玩弹珠,每次去跳坡我都带上几颗。一个小时可以玩得一百多颗,刚开始他们还要我加入,后来没人愿意我加入。我的打法太准,把他们打怕了,至今还留着一些弹珠做战利品。鞋子是很低价钱买的,看着很漂亮舒适,都是劣质品,穿出去玩一天回来,鞋底都烂透了,不过很依然很开心无与伦比。

  和小伙伴们去跳坡,有时候比较尴尬,我的零花钱少得可怜,他们的零花钱比我多。他们可以买很多的东西,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看上了玩具,问我要不要一起买,我只好说不喜欢。不是不喜欢,只是口袋里没钱去买,一丁点的零花钱,我得省着花,实在用到了才花。他们买吃的,我没钱买,只好在一旁默默的流口水。有时候挺自相矛盾的,不跟他们嘛,一个人孤零零,去跳破也没意思。跟着他们,零花钱又没他们多,看着他们花钱买这买哪的时候,我的心里好难过。

  村子的路是用石头铺的,村子属于比较大的那种,木房子比较多,挨近公路,全部是少数民族。村里建了一个舞台,和一栋两层楼的木房子,木房子雕刻得非常精美,木工师傅工艺精湛,建成的房子犹如鬼斧神工,木房子叫月情楼。经常有一些游客来村里画画或摄影,收集一些少数民族的物品。有些游客对苗族的蜡染和刺绣很兴趣,专门来购买,也经常看到一些外国游客来游玩 ,有金发碧眼的白人,也有黑不溜秋的黑人,很小就看到那些外国人特别兴奋和荣幸。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讲述一位摄影师拿着拍摄苗族服装的相片去“加拿大”展览,获得花一样的民族称号,这个称号也是实至名归。苗族的特点就是刺绣和蜡染,都是手工做。

  最希望的是村里有人来表演,表演节目都有唱歌、跳舞和小品。每次来表演都有领导下来观看,所以学校一般都安排学生,排成长队站在路边两侧欢迎。有几次重要的领导下来,学生都站在两侧路边,嘴里还统一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女学生要求穿民族服装。村子里的路很少有人主动扫,一般路面都很脏,只有村干部命令了大家才清扫。有领导要下来时,学校老师也会安排一下学生拿着扫把去扫村里的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