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照本宣科治天下(王莽的第三张面孔,你不曾认识的王莽)》
第34节

作者: 周亚夫的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11 12:24:06
  据史书记载,王莽穷治吕宽党羽,“死者以百数,海内震焉”。既然能够使天下震动,这些人肯定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当时能威胁到王莽地位的权贵豪强。
  这场血雨腥风让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对未来感到担忧。北海郡人逢萌就是其中一个,他当时对朋友说:“朝廷这样乱来,连君臣父子之道都废了,这是要亡的节奏啊!我如果再不离开,下次挨刀就可能是我。”
  这哥们言出必行,对官位弃之如敝履,如释重负般轻松回到家乡,带着老婆孩子跑辽东定居去了。

  不过,相对于数千万人口的汉朝来说,杀几百个上流社会人士,并不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也不会使王莽在民间的伟岸形象轰然坍塌,毕竟像逢萌这样高瞻远瞩的人只是少数。
  但王莽为了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还特意写了八篇文章,用来告诫王氏子孙,好好做人,不要作奸犯科。
  王莽是这样想的,只要大家都知道他写了这八篇告诫子孙的文章,看到他含泪啼血苦口婆心的劝说,就会认为他当初逼死王宇、穷治吕宽党羽是出于公心迫不得已,就不会认为他是个无视亲情的冷血之人。
  文章写好,下一步就是推送与宣传。凭王莽的影响力,这完全不是问题。很快,朝廷就有人上奏,要求将这八篇文章向全国推送:“安汉公家门不幸,儿子犯下了滔天大罪,安汉公虽然爱子情深,但为了国家利益只好大义灭亲。后来安汉公痛定思痛,写下了八篇文章告诫子孙。这八篇文章字字珠玑,应该下发到全国各地,作为教材让学生学习。”
  日期:2018-09-12 11:36:06
  王政君将这份提议拿与公卿大臣商议,大臣们纷纷赞同。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安汉公的文章简直就是传世经典,应该将它当成《孝经》对待。
  全国各地、各阶层迅速掀起一股学 莽这八篇文章的风暴,尤其在官场上最激烈,学习安汉公文章成了仕途上的敲门砖,因为在朝廷议论推行王莽“八篇文章”时,还曾明确提出凡是背诵王莽八篇文章的官吏,都将记录在官府档案中。很显然,这是作为将来官员升迁考核的重要依据。
  王莽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消除这场血雨腥风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是得到那些对他产生不满情绪的人的理解,还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不得而知。
  崇拜的也许还陷入崇拜,反对的已然看透王莽,即便再煽情的文字,也难以拉回他们失望的心。王莽应该明白这点,他只是尽力在做,他不奢望那些对他失望的人回心转意,只希望质疑者能够消除对他的“误解”。
  效果如何他无暇计较,但他清楚大多数人还陷入对他的崇拜当中,有此凭借,他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日期:2018-09-13 14:03:55
  高配版周公
  当时王莽为了巩固权势,费尽心机,只为让自己女儿成为汉朝的皇后,这样他便多一个显赫的身份—大汉王朝的国丈。
  在群臣和民间崇拜者的不屑努力下,尽管王莽假意推辞,但仍然毫无悬念地成为汉朝准国丈。没错,王莽还没有成为事实上的国丈,因为他的女儿还没有正式嫁给刘衎,数月前的朝议只是确定立后之事,但没有立刻举行婚礼。

  一切都得按礼制行事,急于巩权的王莽虽然迫不及待地想当上国丈,但一向以汉朝周公自居的他,不可能公然破坏礼制。
  在确定皇后人选后,朝廷做的第一件事,是祭祀宗庙,挑选婚礼的黄道吉日。这件事由孔光等王莽的嫡系和太史令等四十九名官员主管,经占卜显示,将刘衎的婚期定在第二年二月初七最吉利。
  第二年是元始四年,也就是说,刘衎的婚礼在公元4年二月初七。这一年刘衎虚岁十四。王莽女儿名叫王嬿,和刘衎同年出生,从年龄上说两人倒是挺般配的。
  婚期在元始三年春天确定,没过几个月,便发生了震惊汉朝的吕宽事件。王莽乘机大肆株连,不仅逼死了长子王宇,还诛杀了不少政敌。王莽这次诛灭异己势力干得又狠又快,不快不行,他必须在女儿婚礼之前解决问题。
  元始四年正月,刘衎在长安郊外以祭祀天地之礼祭祀汉高祖刘邦,又在明堂以祭祀祖宗之礼祭祀汉文帝刘恒。
  一个月后,大赦天下,此日是二月初七,刘衎与王嬿的婚期。
  日期:2018-09-14 12:31:26
  婚礼那日,真是一片盛况。王莽以朝廷的名义,让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包括宗室成员光禄大夫刘歆等当朝显贵组成豪华迎亲阵容,率领一支豪华车骑队伍前往王莽府中迎接女儿王嬿。
  马宫、甄丰、刘歆三人亲自将皇后玺绶授予王嬿。在万众祝福的目光中,王嬿缓缓登车。在王莽兴奋的目光中,车驾徐徐离去。在通往皇宫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朝廷警卫人员,他们正在一丝不苟地执行清道工作。

  迎亲途中一切顺利,车驾平稳地驶入皇宫,在吉时通过上林延寿门,进入未央宫前殿。这时大臣们早已恭候在指定位置上,等到王嬿与刘衎见面时,他们便一齐向年轻的皇帝与皇后行大礼。随后按部就班,执行婚礼其他仪式。
  婚礼结束,王嬿正式成为汉朝皇后,王莽至此也终于晋升为汉朝国丈。他的地位从此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他不必再通过王政君与刘氏攀上关系,即便有天王政君去世,他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外戚。
  王莽依然乐意将女儿嫁给刘衎,说明他尽管有了篡位的野心,但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取汉朝而代之的念头。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王莽希望兵不血刃完全依靠民心夺取天下,这更需要他一点点积累权势与威望。
  论权力,王莽早已将皇帝架空,尽掌朝政大权;论地位,作为人臣他已尊贵至极,除非他撸下刘衎自己干皇帝,似乎再无上升的空间。王莽起初也这么认为,但他是个极具复古创造力的人,很善于专研古代的典故、制度,后来他思索了许久,发现即便不当皇帝,作为人臣他也还有上升的空间。
  上升在于创造。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天下人的王,这本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秦始皇不甘心只做王,他还想更进一步,于是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王莽心想,既然作为天子的秦始皇可以发明皇帝这个称号,使他成为“高配版的王”,那么作为人臣的他为何不能也发明个称号,成为“高配版的周公”呢?
  日期:2018-09-15 11:21:22
  思想决定行动。这时的王莽还是很谨慎的,在实施打造高配版周公之前,他想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声望究竟有多高,再来确定这个升级计划是否实行。于是,他让司直陈崇(这哥们就是之前上奏吹捧王莽的那个马屁精)等八人为朝廷特使,持节巡视全国各地,考察社会风俗,顺便调查下他的民意支持度。
  陈崇等人搜集到的情报让王莽很满意,他决定实行升级计划。
  元始四年夏,王莽的堂弟太保王舜率领一支庞大的请愿团,团队成员包括官员百姓共计八千余人,向朝廷请求按之前陈崇的建议封赏王莽。
  王政君收到请愿团的奏书后,依例交给朝中有关官员讨论,结果依旧毫无悬念,大臣们全票通过。事实上,他们很早就想通过这个提议,当初陈崇提出时就讨论得差不多了,只是突然遭遇吕宽事件,才不得不搁置起来。
  这次旧事重议,他们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封赏方案,主要分为如下四点:

  一、增加安汉公王莽的封邑,将召陵、新息两县,以及黄邮、新野两地耕田全部赐给王莽。
  二、把商朝名臣伊尹和周公姬旦的称号(伊尹称阿衡,周公称冢宰)各取一字,尊安汉公王莽为宰衡,位居上公,位上三公之上。三公向王莽奏事,必须称“敢言之”,且所有官吏不得与王莽同名。
  三、封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食邑二千户,封王莽的三子王安为褒新侯,封王莽的四子王临为赏都侯。
  四、增加皇后的彩礼钱三千七百万钱,凑齐一个亿整数。

  王政君对这套封赏方案也毫无异议。她驾临未央宫前殿,亲自给王莽主持封拜仪式。王莽嘴上说不要,可身体上很诚实,他带着王安、王临入宫,自己在前面跪拜,让俩儿子在后面跪拜,一切按照周公的仪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