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我来了》
第57节

作者: 张粗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是,是一块拆过封的,不过保证没有使用过。”老板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小塑料盒。
  张恒接过来打开,里面放着一块普通黑陶瓷封装芯片,黑色面板喷了白色的4004字样,他问老板要了薄棉手套,捏起芯片仔细观察针脚。
  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这块芯片被人拆了封,但是并没有焊接到电路板,的确可以说没有使用,最多是被人测试过。
  “里面没问题?”张恒确认道。
  “没有问题,如果有,你马拿回来,我给你全额退款!”老板拍着胸脯保证。
  “那好,这块我要了,你有参数表和汇编指令集吗?”张恒点点头,这种芯片除非有强电流输入,轻易不会损毁。
  老板翻出来两张图纸,原版的,不过是复印件,张恒看了眼,的确是4004的相关技术档。
  “你需要编译器、烧录器这些东西吗?”老板补充道。
  是个做生意的人才,张恒暗赞。
  这年头不像十几年后个人电脑盛行时代,可以直接在电脑编程调试乃至写入芯片,此时对芯片的编程和写入需要专用的设备,除了编译器和烧录器,还需要测试器、连接适配器等一大票设备。
  他把要求一说,老板眉开眼笑地忙碌起来,很快装了一个大纸箱过来,“承惠3800港币。”
  那个埋首研究电路图的年轻人抬头深深看了张恒一眼,又马低头继续钻研起来。
  张恒付了钱,让陈镇宁抱着纸箱,老板顺手递过一张名片,“鄙人张哲峰,忝为本店老板,请多多指教。”
  张恒笑笑,接过名片,这年头能花3800港币买下一堆电子设备的,要么是工厂主管,要么是发烧友,对于这样的店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客户,自然要设法抓住。
  临走前,他再次看了眼专注的年轻人和他写写算算的电路图,小声说了句:“电源或许是关键。”
  “小兄弟!”张恒刚走到店门口,年轻人追了来,脸有些羞涩,扭捏道,“能否请你一起研讨一番。”
  “老兄,你真的邀请我参加?”张恒指指自己。
  “是的,刚才听你说的话,看你买的设备,我觉得你应该也是同道人,既然如此,不如一起来。”年轻人真诚道。
  “好!”张恒爽快应下,吩咐陈镇宁稍候,大步回到柜台前,倒是让年轻人和张哲峰都有些吃惊。
  “你们这是天线电路图吧。”张恒指着电路图直接问道。

  “是的,这是鱼骨天线的电路图,我们从美国杂志抄来的。”张哲峰点头介绍道,“这位是林灿,我们准备照这个图纸制造鱼骨天线,可是搭了板子试验下来,放大增益只有4.3dB,这样收视效果不是很乐观。”
  鱼骨天线是通俗说法,因为天线外表像鱼骨头般排列,实际这种天线有个专用名称:VHF/UHF电视信号接收器,VHF指甚高频,UHF指特高频。
  在某个历史阶段,靠近港澳的南方地区,曾经遍地都是这种高高竖起的鱼骨天线,有关部门强行拆除,底下民众接着安装,其情节之激烈程度如游击战争般跌宕起伏,为此引起的风波甚至传到了京城的海那边。
  1972年的香江,外接天线特别是鱼骨天线,还是绝大多数人家没有的高级货,这也是香江天线能够大火一把的原因所在。
  “我认为应该加大前端电路的LC数值。”林灿盯着陷入沉思的张恒,等待着他的见解。
  “你们为何不用集成放大器搭配一个三端稳压电源搭建电路呢?”张恒回神问道。

  “小兄弟欸,那两个元件好贵的啦,哪里有这种超高频三极管便宜。”张哲峰苦笑道。
  这倒也是,现在市面最流行放大器的是仙童公司的uA709,再加一个三端稳压电源,成本至少是这个设计方案的十倍。
  张恒点点头,拿过林灿的笔,在图纸加了一个3V电源,刷刷几笔连对应的电容电阻,扔下笔,淡淡道:“你们看这样行不?”
  两人瞄了眼电路图,抬头震惊地看了他一眼,张哲峰立刻俯身计算起来,嘴里嘀咕道:

  “电源分为两组供应,三极管b,e结与b,c结端电流互不影响,输入端和输出端有了良好的隔离效果,电路工作频率可以增大,保证了足够带宽,一个三极管而言,增益可以提升到......”
  “理论数值是2倍,实际应该小于这个数字。”张恒接过话头,“如果还想更大的增益,可以再加一个三极管进去。”
  “太棒了!”张哲峰扔下笔,翻开木板走出柜台,握着张恒的手,满眼都是小星星,“小兄弟,我们还有几个问题......”
  这些模拟电路的知识,我很多已还给学校了,这还是鬼使神差才回忆起来的,再多说下去可露馅了,张恒故作为难地看看等在门口的陈镇宁。
  张哲峰多精明的人,立刻笑道:“以后有的是机会,今天小兄弟帮我们解决了个大问题,不如我请你去后面那条街喝杯奶茶,大家好好认识下?”
  张恒也对这两人很感兴趣,故意思索了下才答应下来,张哲峰连忙把自己父亲从楼仓库里叫下来看店,带着三人从店铺后门出到汝州街,进了一家丝袜奶茶店。
  丝袜奶茶源自香江,由环老字号兰芳园店东林木河先生于50年代首创,因为过滤红茶的白布兜被染成丝袜颜色,故此得名。
  张恒前世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并没有感到香艳,反而感到恶心,后来好好查证一番后方才心安。

  每人面前放了一杯热气腾腾的丝袜奶茶,还没开喝,张哲峰主动详细介绍起自己二人。
  他和林灿同是49年生人,是香江世界电机工程学校同班同学,3年前毕业后,他替父亲打理家传的店铺,林灿则去了一间电子厂做工程师,两人喜欢摆弄电子元器件,经常有空凑到一起研究某个专题。
  “你们研究鱼骨天线是想要组织生产吗?”听完他们简要的履历,张恒并没有急着介绍自己,反而问起关于刚才电路图的事情。
  “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开厂的话投资太大,风险很高。”林灿说道,他看去很精明,话也不是很多,果然一开口说出关键要害。
  “或许你们可以考虑下把这个技术卖给香江天线,对了,你们听说过这家公司吧?”香江天线已经涨到55元以,想到那一对活宝父子的嚣张嘴脸,张恒嘴角微微翘。
  张哲峰慢慢道来,原来他们已经带着第一版电路板去找过陈普分,没想到人家连五分钟都没给他们,听了个开场白客气地把他们请出办公室,把他们气得一佛生烟,二佛出世。
  “报纸说得很对,那是个黐线公司!”林灿撇嘴道。
  张恒呵呵笑了,《工商日报》转载了自己对香江天线的定义,看来还是有人记住了。

  “你别生气了,反正我们把资料寄给《工商日报》在内的几个报媒了,这种骗子公司,没有几天好活咯。”张哲峰大大咧咧道。
  “哲峰,慎言!”林灿急呼,张哲峰方知失言,急忙观察张恒反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