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父母一起守林场的日子,我妈突然疯了......》
第50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13 09:36:59
  这种噩耗不能让我过早知道,免得情绪失控,所谓加急电报,是老队长编了个善意的谎言。
  到凤仪山去见爸妈最后一面,跪送二老入土为安,由报社一位副主编和李叔叔陪我和慧慧去。基层新闻单位的采访车,是改革开放后才从摩托车起步,我们只能搭班车。
  约好第二天一早前往凤仪山,他们就散了。
  吊诡!凤仪山,是龚宁飞黄腾达的发祥地,出事的时间点,无巧不巧,正是古墓裂开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我带来的?
  不对,那古墓好像是刘姨和金叔搞东东才捣鼓开的呀。
  乱了!无解!
  我认为爸妈的遇难与古墓有关,到底还会发生些啥事,既无法预测,也没能力制止。
  逝者已去,我必须为活着的人考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西村上千人的安危,着落在我的身上,不然,老队长不会派我去梆梆梁。
  了解金册子上的内容,防患于未然,是我心急火燎的事。
  玉匣子和三十六个金银元宝一直锁在牛皮箱里,钥匙在老爸身上,双双遇难后,随身遗物交报社领导保管。
  当领导的都经过前些年的洗礼,怕惹上麻烦,请求辖区派出所在我家的门上贴了封条,我回来后,由我启封。
  如今爸妈走了,寻思再三,又担心妨害到我和慧慧。
  .

  只在小时候见过一眼的公公婆婆,在慧慧意识中如同路人,她的悲伤,更多是因为我的昏迷。
  日期:2018-09-13 11:07:30
  坐了一整天车,她很是疲倦,心里没了不招公婆待见的忐忑,草草吃了报社伙食团特意给我们下的面条,冲了个澡,就沉沉睡去。
  皮箱放在衣柜顶上,小心翼翼把它端了下来,拭去上面的浮尘,打开了这口爸妈结婚时购置的皮箱。

  里面全是我小时候穿过的旧衣物,甚至于还有一张稍大点的尿布也没扔,我拿起裹成卷的尿布捏了一把,感到里面还有东西。
  打开尿布,才发现裹着一张折了又折的红纸。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孩子出生后,请人批个八字是巴渝人的风俗,我想当然认为,这纸边泛黄的红纸,是算命先生给我批的八字。
  兴致勃勃展开半尺见方的红纸,确实是用毛笔写的我出生时辰,但不是批的什么八字,末后那行"跪求好心人把这娃儿捡回去养大,小女子九泉之下也感恩不尽"的字句,怵目惊心,说明了问题。
  板上钉钉,我是捡来的弃婴!
  刹那间,眼泪犹如打开了闸门的水渠,哗啦啦淌了下来,严父慈母待我亲生儿子的过往,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全都在脑海中翻翻腾腾,止不住泣血椎心,号啕大哭起来。

  慧慧醒了,睡眼惺忪地偎依着我,瞅了一下纸上的字,轻轻咦了一声,脱口溜出一句:"我娘早就晓得大哥哥是捡来的."
  "敢情这事不是秘密?"我猛然抓住她的肩头,拿泪眼直视。
  彗彗点了下头,轻轻地回答道:
  "熟悉大哥哥家的老一辈都晓得."
  "别说了,你先去睡哈,让我冷静冷静."

  心里烦躁啊!
  良久,我不惟对养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对亲娘更是追思不尽,看她留下的言辞,应该早已不在人世了。
  感慨万端之余,隐隐怨恨起那不知生死的亲生父亲。
  爸妈走了,生活还要继续,我把显然是亲娘留下的尿布和红纸重新裹好,又翻开层层叠叠的旧衣物,元宝和玉匣子果然藏在衣物中间。
  玉匣子上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十好几张银行的定期存单,全用我的姓名存入,总共有上万块钱。
  爸妈都是老牌的大学生,工资不算低,工作近二十年,平日里省吃俭用,却给我攒下了这笔巨款!
  把存单放回原处,唏嘘着去捧玉匣子,尽快看金册子才是正事,古墓开裂已经产生了蝴蝶效应,如果下一个祸及的是我和慧慧,这些身外之物就是废纸!
  原以为被老爸用蛙胶封好的玉匣子只能拿刀撬开,没料到刚一触及就散成了六块玉片,一团金光在电灯下耀眼夺目。
  当我翻开金册子,不但傻了眼,整个人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
  。
  日期:2018-09-14 09:41:45

  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我清楚的记得,金册子一共有三十六页,封面的凹痕是"缘来"二字,整个册页成竖行布满了凹痕,密密麻麻,清清楚楚。
  我急三火四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页数不少,字却一个没有了!
  爸妈做了手脚?不可能!因为他们根本打不开玉匣子,重新用蛙胶黏上后,连我都摸不开了啊!
  把玉片逐个拿起来仔细观察,光溜溜完美无缺,摆在书桌的台灯下反复镶嵌,却怎么也拼合不成匣子了。
  奈何?徒呼奈何!
  把这些一股脑儿重新码进皮箱锁好,放在衣柜顶上,见慧慧躺在大床的水竹凉席上睡得正香,就上了自己睡惯的小竹床。
  心里七上八下揣度了一阵,一个不留神被睡魔俘虏了,天蒙蒙亮,才在慧慧的抗议下,被睡魔放了出来。
  她嗔怪我不到大床上去陪她,我用爸妈尸骨尚未入土,在他们的床上滚单为不敬回答,慧慧满不高兴地撅嘴哂道:"我们什么时候滚过床单?"
  生活在一起斗嘴难免,我是大哥哥,让着她是本分,嘿嘿一笑,用三伏天炎热来搪塞。

  她拭了拭自己汗涔涔的胳膊,又抹了抹我袒胸露臂的身子,黏乎乎的浑身汗渍,嘟嘟囔囔抱怨南浦太热,不如大巴山好,习惯性地去烧水洗脸,才发现既没水缸也没柴灶。
  .
  报社印刷厂就在编辑部旁边,工厂有六十多名职工,加上编辑部近二十个人,共用一个伙食团,洗澡有公共浴室,早晨还给上班的职工供应开水。
  日期:2018-09-14 11:12:15

  编辑部院内不允许乱搭乱建,统一在靠后的坡地上修建了几排单间住房,砌了个公共厕所和洗衣房,凡外地调来的领导和编采人员,视家庭成员多少,每家一到两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