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里的凶杀:蝴蝶》
第9节

作者: 巴豆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要命的隐患在于,防空洞这头荫蔽的出口上,横着一根粗大的输油管道,与其并排的还有一根稍细一些,源源不断的天然气,正从此输向城市,一旦发生枪战,引起爆炸后果不敢设想。
  被滞留的车队,因为先前已对“逃犯事件”有所了解,所以还算配合,还没有骚动的迹象,只是少数货车司机,下车一边吸烟一边粗鲁的骂几句娘;人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默契,客车上的旅客,大都安静,妇女被自觉的安排到角落位置,抱着她们的孩子,男人们则三五成群,悄声发表对此案独到的见解;公路两旁居住的农民,似乎嗅出了商机,纷纷拎着篮子兜售方便面和矿水;偶而有人大声喧哗,打破寂静,在武警的呵斥下,也立即沉默下去;

  一切看上起安详,但却剑拔弩张!
  战争即将打响,刘云想,成败在此一举!
  防空洞里,李明一行悄然前行。霉味扑鼻而来,一片漆黑,阴风嗖嗖,因为这条单向防空洞穿越鸿沟,所以前半段坡度45度朝下,犹如走进阴曹地府。
  几个年轻干警,后脑凉意骤升,“队长——,需不需要稍微打点亮,实在太暗了!”
  李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越往里走,越远离地面,即使睁大眼睛适应,依旧无法辨别,只能摸着墙壁前行,这对行动的速度,会有明显的抑制。
  要知道,洪胜可能打着手电在前方健步如飞。

  “每隔五分钟,开一次手电,然后加快前进的速度!”
  这是一段艰难的路程,既要保证速度,又不能惊动了洪胜;既要摸黑前进,还要时刻担忧前方的冷枪。其实担忧也是没有用的,在并不宽敞的防空通道,就算随便丢过来一颗石子,也无法躲避。
  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比死亡更为可怖,这时候李明身先士卒,身后有年轻的干警说,李队,让我走在前面吧。
  这被李明拒绝了。
  “现在还不是发扬风格的时候,如果洪深被逼回山洞,那时候你们就算用牙咬,也要给我把他咬死在山洞里。”
  在手电一亮一灭中,坡度开始朝上,他们已经过了鸿沟,“别开手电了,已经在后半段了,出口离这不远,准备战斗!”
  李明的命令是没错的,现在如果再给出光源等于告诉洪胜“我们在这!”

  “停!”李明压着嗓子蹲下身,前方传来悉索声,目标已接近……
  洞口外,刘云的手中早已捏了一把汗,这样的布战,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更重要的是比政治还重要的人民群众的生命。
  石油天然气管道连着400万桐州市民,还有周围来不及疏散的群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洪胜堵在洞里。
  但这样做——
  刘云当然知道后果,

  穷凶极恶的罪犯,一旦被逼上死路,展开枪战,后退是他唯一的出路,而那里是李明和他的干警,在没有任何掩体下的堵截。
  刘云记得半小时此次行动前,看着李明时的情境。这个由他从普通保卫干事一手提拔起来的刑警队长,多年来骁勇作战。“逃狱事件”,短短几小时内,已在他钢铁般的脸庞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是忧虑所致。
  “大道理我就不说了,”刘云克制住自己的心疼,“如今的局面,抓不住洪胜,你我以死都谢罪不了天下!——行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保护好我们的干警!”
  “放心吧,刘副市长,洪胜打了三枪,还有三枪,我准备好了吃他三颗子丨弹丨,就算我死了,也要给战友们做掩体,击毙洪胜!”
  时间一分一分在过,洞口外的武警紧张的看着黑魆魆的洞口,悉索悉索声传了出来,洪胜正在往洞口靠近,
  “一有机会,立即击毙!”狙击手被下达了命令。
  洞口的杂草被拨动起来,

  所有人命悬一线,
  先是伸出了一只手,
  摇晃着的一只手,
  “上!”
  武警端着枪冲上前去,指着紧接着伸出来的脑袋:“不许动!否则立即打死你!”

  “什么不许动!”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那脑袋抬了起来,人们看到的却是李明那张沮丧的脸!
  3
  市长和公共安全专家王健抵达现场,看到一片“壮观”景象。
  每隔200米,一名士兵持枪站岗;山坡上驻满了“我们的人”;包围圈在这一片山头缩小;一些野生小动物,被庞大的搜索部队惊吓的到处乱窜;山坡亮如白昼。
  如果洪胜不是从那条封闭的防空通道里插翅而飞,那么现在就必须加大搜索力度!
  “我可不相信什么特异功能!”王健一米八五的个头,国字脸,符合电视中英雄般高大全的形象。
  临时会议之后,市长现场宣布决定,副市长刘云、刑警队长李明作为此事件直接负责人,被停职查办,等待事件查明后,追究相应责任;

  成立“洪胜专案小组”,王健任组长,势必在48小时内捕获洪胜。
  此时离洪胜逃离法院已过去了八小时!
  现在警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洪胜自己钻入了这个“口袋——阴沟里翻船。”但在肖海清看来,据她对洪胜的了解,这种“侥幸”,机会渺茫。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可能撤出部队,起码这里有洪胜暴露的最后线索。
  肖海清站在水库旁,波光粼粼,刘云和李明的撤职,增加了她负罪感,还有那些牺牲的干警和无辜群众,这一切全因自己的那个什么——狗屁理论而起。
  肖海清看着湖水,心绪难以平静。
  和洪胜的交锋场面再次浮现脑海。
  湖边有块巨石,露出水面的部分,有高约50公分的水渍,潮水在褪去,肖海清突然想起通州大学学报上,曾经看到本校地质学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
  或许,当我们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地上的时候,这奥秘却在水下?

  肖海清大胆的想到,
  当然还有一种简单的可能,就是那对青年男女在撒谎,洪胜根本没有进入这块凹地——
  “不能就常规视角看待此事件,”此时已回到家中的青年作家赵林在电脑上写到,“如果放大视野,仅就洪胜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足一提。我刚刚与他擦肩而过,险些丢了性命。我的桌上,摆放着洪胜所有资料的打印稿,如果按照现行的语文知识来理解这些字面,即使是个中学生,也知道我们面临的变态杀手是个天才。
  这便是问题所在。
  他曾经辉煌,身边鲜花掌声,如今却走上了不归路。我所关心的不是这个’天才’,如何高超的杀人技巧,逃亡路上的扣人心弦;我所关心的却是这个天才是如何转变成杀人犯的?
  这才是我们需要去深究的问题。

  答案或许很复杂,或许异常简单,
  在我看来,天才就像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能善待它,它就会给予人类,最最沉痛的教训……
  解决洪灾的根本办法不是修高堤坝,而是禁止砍伐、植树造林,可往往我们却对这条真理置若罔闻…….”
  正当赵林激情四射、思如泉涌时,门铃响了。
  “你们不会认为我和洪胜是同伙吧?!”被带回现场的赵林,理解警方的意图后,诧异的问道,

  “不是不相信你,只是找你来再了解了解情况!”很明显王健也想到了作家撒谎的可能性。在如何对待群众方面,他比李明要懂得措辞。
  “怀疑我?这很荒谬!”
  “我们只是按程序,例行调查!”王健继续笑容可掬的说。
  “不相信,你们可以打电话!”赵林似乎认为王健依然不信任自己。
  这是本市作协某位老领导的电话,
  五分钟后,助手来到王健身边,“基本能够确认,作协确实有个叫赵林的作家,目前还不能确认他是否和洪胜存在社会关系!”

  另一个助手也来到王健身边,“肖海清想见你,现在——,她说她可能知道洪胜在哪了!”
  4
  破绽果真暴露在退潮之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