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凭什么从一个小人物登上历史的制高点》
第60节

作者: 映雪青松翠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男孩用力挤出一点微笑,“没事的,你看到烟花了吗?”
  小女孩其实没来得及欣赏方才那美丽的瞬间,但她却点点头,“看到了,好美啊。”
  日期:2019-04-23 15:13:00
  男孩欣慰地笑了,忘记了手上的疼痛,对小女孩说,那下次,我还给你做,做个更大、飞得更久的,好不好?
  小女孩开心地笑了,两个小伙伴牵着手往回走,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烟花,烟花,”京娥喃喃自语,自那一夜后,她又见过无数次的烟花,特别是与李崇训成亲的那一晚,整个河中大放烟火、通宵达旦,照耀全城、光彩动人。但她心中永远都只记得小时候的那一夜,那还未看清便已消逝不见的刹那美丽。
  她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荣哥哥一去不回,为什么杳无音讯;女儿家的心事又无法向旁人诉说,直到有一天,春红来告诉她,有人来向老爷提亲。她以为是荣哥哥和他姑父来了,急忙奔出去,在堂后屏风的缝隙里,她看到的却是一群陌生人,父亲和他们把酒高谈、欢声笑语。
  那群人走后,父亲把她叫去,告诉她已经答应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大人的提亲,要把她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父亲还说,他与李守贞同为朝廷藩镇,不好推拒。她当时一听,便哭着不干,父亲发火了,说婚姻大事当由父母做主,岂容她意气用事。
  在那段时间,她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又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唤着柴荣的名字,盼望着哪一天他能突然出现,把她带走。但他终于还是没有来,她等来的只是河中派来的一乘花轿和大队迎亲人马。
  京娥浮想联翩,苦笑着对自己说,唉,现在想这些还有什么用?就算再见到他又能怎样?自己都已嫁人,那他也应该娶妻了吧。的妻子长什么样?对他好吗?他人那么好,他的妻子想必也是知书识礼、温婉贤淑吧。
  符京娥就在这胡思乱想中,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
  日期:2019-04-23 15:33:14
  郭威这边自从连胜两仗之后,汉军士气大振,见郭威迟迟不肯下令攻城,众人都心中纳闷,纷纷前来询问柴荣,柴荣也正有此疑,便来求见郭威。
  柴荣走入中军大帐,却见郭威正与西路行军道副总管、宋州节度使郭从义一起在仔细研究河中地形图,旁边站着行军长史魏仁浦。
  见到柴荣进来,郭威问,你是想来劝我攻城的吗?
  柴荣笑道,什么都瞒不过大人。现在我众敌寡,河中军队又接连受挫,正是攻城的大好时机。
  郭威摇头道,兵法云,倍而攻之,众而围之。现在我军只比敌人多出不到三分之一,要想一举攻克河中这样的坚城,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李守贞手下多半剽悍,若遇强攻,定会出力死战,以待外援。因此暂时还不到攻城的最佳时机。
  柴荣道,那大人以为要何时才是攻城的时候?
  郭威道,河中军粮,最多可再支一月,凤翔长安又已为我军所困,待其内无粮草、外绝援奥之时,便是我军攻城拔坚之日。
  柴荣还是觉得时间耽搁得太久,力争道,我军远来,正应把握士气,速战速决。若时日迁延,万一另有他变,恐反生枝节。

  郭威道,你所说也有道理,这正是方才我和郭镇帅魏先生商议的内容。若不急攻,恐四方外敌乘我国有内变,意图侵扰;若是下令攻城,首先这沱河天险,便是一道越不过的屏障。
  日期:2019-04-23 15:53:31
  魏仁浦接道,属下细观城外地形,沱河虽为天险,但我军过不去,敌人也出不来。其实是扯平了。沱河紧挨着翠屏山,大人只需在沱河外侧多设侦骑,以防万一,再在翠屏山上驻一支伏兵,则河中南北两面可不再劳神,而我军只要把兵力集中在东城和西城即可。
  郭从义道,但敌人也就只需要在东西方面加强防守,我军并未占到便宜。而且王景崇在凤翔有六万人,我担心常思进和赵晖的兵力未必制得住他。
  郭威点头道,镇帅所虑即是,但河中是一定要攻的,而且必须是一举拿下,否则若久攻不克反而自乱军心。只是我们要耐心等待,寻找到一个最佳时机。
  柴荣慨然道,末将愿领军三万作攻城前锋,请大人即刻下令。
  郭威道,看看你,又沉不住气了。我不是说过吗,要再等等再看看,行军打仗岂同儿戏,不考虑周全,那是把三军将士送到敌人的屠刀下去白白牺牲,自已送了命是小,牵累大局如何担当得起?
  柴荣受了训斥,低着头不再说话,郭从义和魏仁浦忙从旁解劝。郭威放缓了语气,又说道,一旦城破,还有善后事宜,诸多细节,皆须提前考虑,你将来总有独自领军的时候,这些你都要时时牢记。
  柴荣明白姑父是在传授他自已毕生戎马的经验,十分感动地说,大人训诲,末将铭记于心,今后一定行事谨慎,反复权衡,以策万全。
  日期:2019-04-23 16:13:45
  郭威见他听进去了自己的话,满意地点点头,顿了一顿,又说道,这河中城内还有我一位故人之后,城破之日,当尽力寻着护其周全,否则…
  他见柴荣脸色突变,便不再往下说了,魏仁浦道,大人所指莫非是符彦卿之女?
  郭威摆手止住他,话题一转道,来,我们再看看,这翠屏山上应派何人驻守。
  柴荣从中军帐中告退出来,心中迷糊烦闷,思绪杂乱如麻,一路都有人向他行礼问安,他都好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往将士难得见到他这样,都很是奇怪。
  匡胤刚带了兵士下操归营,迎面见柴荣步履踉跄、面无血色,连忙上前见礼,关切地问道,大人莫非有何不适么?
  柴荣呆视匡胤,片刻之后,回过神来,勉强笑笑,便欲离开。行了数步,他猛然想起一事,回身问匡胤道,那日听韩兄弟说起,你们在河中时,曾得一位夫人相助,不知详情如何。
  匡胤直骂自已糊涂,这几日营务繁忙,竟忘了一件大事,赶忙将在河中如何得识京娥、受其相助之事一一详禀,又立刻回营房中从自家包裹里取来那只白玉环和素笺,一并交与柴荣。
  柴荣见到玉环,脸色顿时煞白,再展开笺纸,见字迹熟悉,正是京娥亲笔,不顾身旁有人,已是目中含泪。他强按心头起伏,冲匡胤一拱手道,多谢。说罢匆匆而去。
  匡胤见他神色有异,不敢多问,但实在放心不下,遂把手下军士安顿,然后往寻柴荣。
  日期:2019-04-23 16:34: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