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凭什么从一个小人物登上历史的制高点》
第44节

作者: 映雪青松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承祐也迟疑道,就这样放回去,岂不太便宜他了?

  苏逢吉虽遭了史弘肇一通辱骂,却面不改色,继续道,河中兵众,得一李崇训不足添其势,失之亦不见减其盛。我若杀之,反贻笑中外,说我天朝大国胸襟不广、有失风度。故臣冒死进言,还望陛下三思。
  李业这时也站出来,向皇帝奏道,“臣意与苏大人相近,李守贞要是真的造反,十头牛又牵不回来,陛下杀了他儿子,反而显得没有气量,好象怕了他似的。”
  郭威对杀不杀李崇训本无所谓,今天提出这件事,只是想大家商议一下,顺便也给皇帝一个面子,免得说他们事事自专。
  日期:2019-04-18 15:24:15
  现在见苏逢吉如此热心,且一反常态地敢于与史弘肇争论,而且李业也在帮腔,心中不禁有些奇怪。
  他想了想,已有了个主意,开口道,臣亦赞同苏相之言,请陛下怀人君之量,放其回归河中,李守贞本忖其子必死,乍见其还,必心生愧疚,到时臣再设计招降,或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功。
  史弘肇和杨邠听他这一说,大吃一惊道,你…

  郭威不着他们,心想下来再跟你们解释,只是望着皇帝。
  刘承祐想了一下,拿不定主意,开口问高行周的意见,高行周回道,臣意与郭枢相相同,枢相此举,大有深意,请陛下不必疑虑,速速施行便是。
  郭威望了一眼高行周,见他脸上似笑非笑,心想还是你这老小子明白我。
  刘承祐见高行周也赞同,便道,好吧,就依你们之见。
  散朝后杨邠郭威高行周等人来到枢密院商议军情,计议一番之后,郭威便劝高行周速回淮北。高行周笑称想在京城多待几天都不行,自己就这么招人嫌。
  郭威解释说若是太平时节,随你住多久也无妨,但目下西面用兵,若东南再有事就更麻烦了。
  杨邠也在一旁帮腔道高王威高望重,坐镇淮北,江南自不敢稍有异动,但若其侦知高王不在,说不定有了侥幸非份之想亦未可知。
  高行周笑道,你们把本王捧上了天,其实是想赶我走,好吧,等为你郭威送了行,我便疾返淮北,就三五日的耽搁,不妨事吧。
  日期:2019-04-18 15:44:30
  众人连称不妨,这时侍卫司副都指挥使刘铢匆匆进中堂来,手持紧急文书,呈递给史弘肇。史弘肇拆阅后,面色大变,交与高行周杨邠郭威及枢密副使郭允明传看。
  高行周手指点向郭威,“真让你这老小子给说中了,想多待都不行。李璟的胆子还真大,咱前脚离开,他后脚就派了十二万人过江占了淮南。”
  郭威起身一揖,“军情紧急,请高王亟返淮北,待国家边境安定,我们再行叙旧不迟。”
  高行周将紫色披风从椅上一揭而起,长身而立,拱手告辞。史弘肇用手指向刘铢,大声道,你即刻收拾行装,随高王赶赴淮北。

  刘铢一阵错谔,但马上躬身受命,转身匆匆离去。
  高行周点点头,刘铢不错,打仗颇不要命的一个人,本王是知道的,就他了。
  郭允明反对道,刘铢职在禁卫,关系天子旦夕安危,岂可擅调外藩。
  史弘肇心里暗笑,“你找太后说理去吧。”,哪里管他的意见,即刻陈奏皇帝,授刘铢淮北行营副总管,即日归高行周差遣。
  等郭允明不在的时候,郭威提醒高行周为防唐军已至淮北,此去途中要千万小心、,只要能平安抵达合淝,淮北局势便可稳定。
  史弘肇也说,尽量不要走大路,淮北的地形你比唐军熟悉,抄小道、赶近路,才能避免遭到伏击。
  高行周笑道,这话有道理,敌人就算已经过了江,也想不到老子现在就赶回去调兵遣将,正好把他们歼灭于合淝城下。
  。
  日期:2019-04-18 16:04:45
  高行周是一个脾气急性子直的人,一闻边警,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当天下午便向皇帝辞行,不顾太后与皇帝要他暂息一日明朝出发的慰留,草草和郭威等人吃了顿晚饭,用了两杯水酒便与刘铢率领随同入京的三千名亲卫星夜驰返。

  苏逢吉奉皇命亦前来送行,但赶到西城爱景门外,已只能见到夜色朦胧中远去的滚滚烟尘,不禁叹道,朝受夕赴,高王真有古大臣之风也。国家有此柱石,真乃我大汉之幸。
  转过头见史弘肇等人在旁边,连忙拱手作揖,笑容满面地问好,史弘肇面色铁青地瞪过来一眼,也不还礼,转身偕了杨邠扬长而去。郭威恐其尴尬,上前温言寒喧,苏逢吉却并无丝毫不自在神色,笑意晏然与郭威并辔回城。
  高行周一行人夙夜兼程,马不停蹄,连日赶路,第三天黄昏时分便到了沂州。此处距汴梁已隔千里,离淮北诸重镇合淝、濠泗等地亦不过三百余里。驻节沂州的武行德已被保荐为沂州节度使,他是高行周旧部,率众出迎问安,请高行周入城休息。高行周挂念淮北军事,坚拒美意,武行德只得在城外略备酒食,以飨众人。高行周问起前线战况,武行德连忙将近日所得战报详细叙说。
  原来长江以南向称吴地,自隋文帝夺北周而自立,便一统南北,江南自此与中原皆为一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江浙之地与河洛中原及西北关陇联系更为紧密。
  日期:2019-04-18 16:25:00
  苏杭等处水陆纵横、物产丰富,向称“渔米之乡”,江南各州如苏州、扬州、金陵等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时繁盛,天下莫及。唐末,皇权式微,诸藩割据。原扬州节度使杨行密遂在金陵自立为吴王,后传位其子杨渥,再传至杨溥,朝政权柄渐归于权臣徐温。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夺杨氏位而自为,复己之本姓李,改名李昇,又追其先祖为前唐高祖李渊,故建国号唐。李昇在位十年,传于其子李璟,也就是目前在位的唐帝。李璟趁唐亡后中原各路军阀对权力真空的忙于争夺,利用江南的富庶,休养生息,修缮甲兵,大肆扩充实力,前不久刚吞并了在福建的闽国,又打得旁边浙江的吴越王国抬不起头来,一时国力强盛,再加之长江天险成为一道保护性的天然屏障。因此,李氏在江南已隐隐然有与中原分庭抗礼之势。

  这一次过江侵犯淮北的唐军有十二万人,由唐淮南节度使李金全率领。李金全是江南有名的统帅,多年征战,立功无数,深得唐帝李璟信任。日前大军已过长江,经淮南而至淮水,不日即将渡淮北上。因此武行德颇为担忧地说道,我军在淮北虽有驻军十万,但分散于各州,若敌绕开大城,直趋中原,开封空虚,恐有不虞之祸。
  高行周不以为意,笑道,悬军远征,岂敢深入我腹地?就当真让他们到了东京城下又如何?不怕前有坚城,后有我淮北诸路堵截么?我倒巴不得他们作此打算,我好瓮中捉鳖,将其一网成摛。
  日期:2019-04-18 16:45:15
  武行德见高行周过于轻敌,提醒道,李金全素来号称善战,他既敢公然来犯,必已有成算在胸,王爷万万不可小看于他。
  高行周朗声长笑,“李金全不过一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本王征战天下时,他连刀剑都还不认识,江南之辈,读书认字、蚕桑纺织恐怕还行。要论舞刀弄枪,决胜沙场,只怕差得远了。你不必忧疑,此乃天送我朝之一份大礼,我若拒之,岂不拂人美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