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征战:皇权争霸赛——五胡到底咋回事?细说史上最乱的十六国政权!》
第38节

作者: 东夷校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熟人?什么人呢?在这里,与我最熟悉的人就是他石勒了,除了他还能有谁呢?刘曜左思右想也想不通,既然如此,那就去吧!
  来到酒席宴前,刘曜远远的的确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等这几个人小跑着跪倒他面前时,刘曜的眼睛直了,这不是别人,这正是自己的爱将刘岳啊。
  “你们…你们没死?”
  刘岳是在三年前和石虎作战中被俘虏的,在那之前刘曜已经斩杀了石勒的大将石他,后来在蒲板与石虎大战中又斩杀了石勒的大将石瞻。可以说,刘曜早就已经背弃了重门之盟的约定,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石勒会不杀刘岳他们。

  “是赵王宽厚,所以我们才能活到现在啊。”刘岳回答刘曜说。
  赵王宽厚,那我…
  这个时候,刘曜有些后悔了,甚至是羞愧,石勒啊,你高,你高!你这就是在打我的脸啊,你这比杀了我还让我痛苦,难怪我问你是否还记得重门之盟时你没有正面回答我,原来你是给我留着这样一道菜呢。
  石勒早已经摸透了刘曜的心思,他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派人去让告诉刘曜,让他给在长安的太子刘熙写封信,劝他不要抵抗。
  刘曜猛的点头,好,我写,我写,他很乖巧了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书信送到长安前,石勒肯定是要亲自过目的,不然你小子可别和我耍什么花样。

  果不其然,刘曜在信中告诫太子刘熙不要因为自己被擒而放弃大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匡扶国家大计,尽早剿灭石勒。
  石勒看了这封信后大怒,刘曜,我本可以不杀你,看在你我多年的情谊上饶你一命,可你偏偏就要往死路上走,那就不要怪我了。
  公元329年初,刘曜被石勒杀害。
  日期:2018-07-30 00:58:34

  【前赵亡国】
  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回顾刘曜的一生,基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戎马生涯。
  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刘曜的出生年月,不过大体可以推断,他可能生于公元280至285年之间,死时应该不足五十岁。
  大体来说,刘曜的人生基本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少年阶段,这段时间主要做的事是读书、逃亡、隐居,持续了大概有二十年左右。
  第二个阶段,是戎马生涯阶段,主要做的事是跟随刘渊造反,之后又为刘聪开创大业,这期间他攻破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之后又攻陷了长安,受降了晋愍帝,之后还剿灭了靳准等造反派,这段时间大概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第三个是当皇帝阶段,这也是他人生当中最巅峰的阶段。不过这个皇帝做得实在不怎么舒坦,因受到之前战功的影响,导致他十分依赖武力,所以身为天子的刘曜,时不时的总要御驾亲征。在他的眼里,马背上打天下,当然也可以马背上治理天下。他西征秦州、仇池、凉州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除了打仗之外,刘曜本身受汉学影响极深,这点在之前就已经谈到过,刘渊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包括刘和、刘聪都受汉学的影响,饱读诗书兵法。

  所以刘曜很注重教育,他当了皇帝后,设立了太学,鼓励大臣以及族人多学习汉文化。这在当时北方战乱的年代,是很难得的。
  刘曜身为刘渊的养子,能够登上皇位,这对于他来说是幸运的。不过,由于关中多民族混居等各个因素的复杂背景下,这又使得刘曜在长安立足是要付出代价的。
  自登基之始,刘曜就在努力解决这些不利因素,这足足用了他八年的时间,才在关中立足脚跟,国家也相对稳定下来。
  谁能想到,他用八年的时间稳固了基业,最后迎接他的却是做别人的俘虏。
  刘曜给太子刘熙写那封信时,他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知道自己会死,之前石勒对自己的种种优待,那只不过是另一种羞辱而已。

  所以,刘曜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太子刘熙的身上,他知道那封信不可能送到刘熙手中,他只能默默的告诫刘熙,你一定要完成你父亲未完成的大业啊。
  然而现实中的刘熙呢?他接下来的行为足以把刘曜气活,而后再气死。
  刘熙的肉体里留着一半汉人的血,一半匈奴的人血。如果他能够继承匈奴人的勇猛加上汉人的智慧,那在接下来与石勒的较量中,也许不会输得那样快。
  只可惜,刘熙继承了汉人骨子里贪生怕死和匈奴人的有勇无谋,以至于他听到父亲被捉后,第一个反应是—逃跑。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更是大有人在,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异母哥哥刘胤。现在赵国全国的兵力和权力都掌握在这两兄弟的手上,如果能够上下齐心,至少也能守住关中这片土地。
  刘熙要逃跑,刘胤更是大力支持。有不同意见的大臣进谏,都被刘熙以动摇军心的罪名给斩了。
  逃跑,那能逃到哪里呢?
  刘熙给出的答案是—秦州!

  他可能忘记了当年父亲是怎么剿灭的秦州的陈安了,他是怎么把杨难敌、张茂教训的服服帖帖的了,靠得是什么?不就是关中这块土地吗。刘熙不懂这些,他也不想懂,他可能会说此一时彼一时也。
  刘熙率领大军撤退了,留守长安的人马屈指可数,这就让有些图谋不轨的人起了歹心。
  在刘熙的撤退的过程中,叛乱的部落和将领层出不穷。逃兵、相互残杀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其中亲后赵的将领逐渐站到了同一战线,他们组成了联盟,最后攻破了长安,向后赵送出请降书。
  石勒派遣留守洛阳的石生带人前去受降,石生这时只有不到一万的兵力,而对方投降的兵力却有近十万余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迁居到长安一带的胡人部落。这些部落从来就是见风使舵,投降对于他们来说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因为这是保命的一种手段。
  刘胤听说了长安沦陷了,而且还向后赵投降了。他也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鬼使神差的带兵回来要夺回长安。
  这就好比一样东西,你随手扔了,然后别人捡到了,你又后悔了,告诉别人,这是我的,你还我,你必须还我!可是,你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是个五大三粗的大汉。面对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对手,你不仅拿不回想要的东西,反而还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胤回军夺长安的消息传到了石勒的耳中,他随即派遣石虎率领两万骑兵前去救援长安。
  在石虎面前,刘胤还只是个初生牛犊的小娃娃,论沙场经验你不如我,论心狠手辣你也不如我,论战略战术你更不如我。
  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在石虎的屠刀下,刘胤军队大败。石虎斩杀数万人,尸体延绵千余里。
  石虎一路杀到了秦州,攻破上邽,活捉前赵太子刘熙等王公大臣等三千余人。之后将刘熙和这些大臣全部屠杀。最后将投降的部落将领及其他官员近万人全部迁徙到后赵的首都襄国。

  在这些投降的胡人酋长中有两个人日后将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一个是氐族人的首领叫蒲洪,另一个人是羌族的首领姚弋仲,这两个人的子孙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改变北方割据局面的走向。
  至此,持续了35年的汉赵政权宣告终结,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汉赵国的建立对十六国的影响颇深,刘渊韬光养晦多年,最后在北方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了不起得事情了。
  然而,刘渊在北方打下的基础,实际上是由石勒来继承了,刘渊未完成的大业也将由石勒来继续打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