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凭什么从一个小人物登上历史的制高点》
第22节

作者: 映雪青松翠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郭威摆手道,你虎口脱险,已是万幸。岂能再次前往。
  王峻道,侍卫司马直军使曹英和步直军使郭崇都是枢相的旧部,忠诚可靠办事谨慎,可以派他两人前去。
  郭威沉思良久,开口道,“一来一去,又需耗费十数日。河中至汴梁比长安要近一些,如果李守贞未反,那他必将长安之事奏报京城。六百里加急,最多六日可达。那也就是说,明日朝会时应当有消息传来。”

  言下之意,若明日还没有消息那就是坏消息了,其余三人觉得有理,只听郭威又说,“但凡事须从最坏处打算。河中附近有同、泽、邠三州,待会我便去找杨大人商量,拟个条陈奏请皇上,调王峻任同州防御使,郭崇为泽州指挥使,曹英为邠州指挥使,监视河中等地,并协助本州刺史作好防御工作。希望你们几人三日后可以成行。”
  王峻问道,“以往除京中禁军调动需由皇帝亲自下旨外,节度使以下官员调配皆由枢密院自行发文,事后上奏即可。怎么现在还要先禀明皇上呢?如果是枢密院直接行文,我们明日便可动身。”
  郭威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皇上年少,但绝不懦弱。
  日期:2019-04-14 11:35:30
  虽仍对我们优诏褒奖,但未必能如先皇般信任不疑。我们这班老臣如果不知收敛,一旦皇上起了猜忌之心,我们将来必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凡事还是谨慎小心些为好。”
  王峻见郭威面带忧色,解劝道,大人今日进司徒之位,级同宰辅,位列三公,足见太后及新皇对大人仍颇为倚重。
  郭威淡然一笑,并不答话。魏仁浦了其心意,开口道,三公之位皆是虚衔,职高而权轻,只不过是彰显对老旧臣子的尊重罢了。倒是李业作为太后亲弟,同其亲信郭允明共享恩封,一个加节度使,另一个入枢密院,这是在分大人的兵权。看来太后和新皇……
  郭威不容他说完,忙轻声喝道,皇恩浩荡,无论先皇 ,我都竭力侍奉,尽忠而已。仁浦,不必多言。我现在不忧朝廷,不忧长安,惟忧河中李守贞,若河中稳固,长安凤翔皆疥癣之疾耳。

  众人知道郭威向来谨慎,听出了他的话中之意,一时俱都沉默。
  郭威的忧虑好象是多余的,河中的军报第二天便传来了。李守贞上奏云“臣闻长安叛乱,已起河中大兵,不日敉平。”
  刘承祐拿着这份军报,很生气地大声问,“长安怎么了?有谁能告诉我?”
  史弘肇和杨邠昨夜己和郭威商量过,他二人不象郭威把事情看得那么严重,很乐观地认为这只是一小撮兵士的哗变,因此决定暂不从京中派兵。
  日期:2019-04-14 11:55:45
  此时皇帝发问,杨邠上前奏道,长安虽有乱事,但好在贼势未盛,河中既已发兵,想必很快便会有捷报传来。
  刘承祐转头向站在左列的文臣队列,唤道,侯益,你曾在长安与王景崇共事,你看他知不知道这件事?凤翔离长安最近,他为什么不发兵?反而是离得远的河中呢?
  侯益连忙出列,跪下道,王景崇为人叵测,手握重兵在外却不思常报君恩,臣料想其定然知情,陛下可下诏切责,究其治下不严、知情不报之罪。
  郭威一听,这不是在逼王景崇造反么?他知道侯益在长安作节度使时便与王景崇因争功而互相攻讦,朝廷见文武失和,不得已将侯益调回,但现在是在讨论国家大事,岂能闹私人恩怨。

  他赶忙出列,跪奏道,王景崇身负伐蜀大任,麾下数万劲卒,若仓促问罪,恐令其以为朝廷有疑忌之心,遂与长安勾结,反贻祸端,请陛下三思。
  刘承祐听郭威说得也有道理,一时没了主意。苏逢吉奏道,臣以为陛下不必忧虑,有李守贞坐镇河中,控扼关中门户,纵使长安凤翔俱反,亦难成气候。
  郭威最不放心的就是李守贞,反问道,若是河中与凤翔联成一气,则将如何处置。臣以为,虽情形暂时未明,但亦应预作措置,陛下可令关陇河西各州以防乱兵流窜为名,预作防卫。若果真仅长安一处为乱,则不足为虑;若乱事蔓延,亦不致牵延甚广。
  日期:2019-04-14 12:16:00
  杨邠见气氛有些紧张,出来打圆场,“形势未必如此严峻,但郭枢相所虑亦有道理。臣已拟旨,令河西诸州善作防备,并派员出巡关中,请陛下允准。”

  刘承佑想了想,点头道,依卿所奏。
  退出朝来,郭威回府与魏仁浦商议,魏仁浦责怪道,大人为何不力争对河中用兵?
  郭威道,李守贞既见上书,朝中诸公皆以为不必再行征讨。
  魏仁浦顿足道,这明显是缓兵之计,只要再拖得一两个月。等他们串联一气,作好准备,朝廷再想讨伐就难了。
  郭威道,好在王峻等人克日就要出发,总可以掌握情况。
  魏仁浦道,用兵贵在神速,等王峻他们去了之后再回报,那都什么时候了?现在应该以平定长安为名,马上出兵,若凤翔河中有事,亦可兼顾。
  郭威心想这真是书生之见,你以为打仗是那么轻松的事,说出兵就出兵?要调兵,要考虑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军力平衡,士卒出征的马匹甲仗都要准备;粮草也是个大问题,现在秋粮刚收,但还在各地运往京城的路上。还有饷银,要和三司使及户部筹划。没有这些,拿什么去打仗。除了上面这诸多问题,郭威还有更深一层的顾虑,京中禁军都归侍卫司统领,虽然自己和史弘肇都是刘知远手下的老班底,但如果自己力主发兵,史弘肇会不会怀疑自己有夺权之嫌?而且史弘肇未必愿意把禁军交出去打仗,一旦兵力有所折损,史弘肇的权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心里虽这么想,但他素来尊重魏仁浦,并不想驳其颜面,所以并未宣之于口。只听魏仁浦突然说道,有一人熟知河中之事,大人何不向其询问?。
  日期:2019-04-14 12:36:30
  郭威问,是谁?
  魏仁浦答道,前朝太傅李崧,现正闲居汴梁。此人在石晋之朝曾任河中节度使,后累官至平章事、太傅。李守贞亦曾为其麾下,李崧为人操守自持、素有贤名,故虽不愿臣事我朝,先帝亦以礼相待。
  郭威迟疑地说,他既与我朝有隙,又岂肯见我。
  魏仁浦道,枢相放心,李崧别人不肯见,但对大人必定不同。

  郭威奇道,这是为何?
  魏仁浦道,只因我曾听说李崧对本朝大臣只推崇枢相一人。
  郭威听了这话,更是惊讶,“我朝人才济济,这李崧为何对我独有推崇呢?”
  魏仁浦答道,只因李崧曾对人言,我朝文武之中,唯大人一人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不谋私利,秉义为公。
  郭威大笑,仁浦,这是你自己的话吧。
  魏仁浦正色道,在下与大人相交十数年,彼此从不欺心,怎敢以妄言邀宠,方才所言正是李崧的原话。
  郭威懒得去分辨魏仁浦的话是真是假,点头道,那咱们就去拜会一下这位李太傅。
  当下二人换了便服,不带随从,各自骑了一匹马,直接前往城东的李崧府第,,李崧却不在府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