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征战:皇权争霸赛——五胡到底咋回事?细说史上最乱的十六国政权!》
第7节

作者: 东夷校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四月打到六月,双方死伤十万余人。最终,司马冏和司马颖攻破了京城,活捉司马伦及其党羽,之后把司马衷从金墉城接回来,恢复其帝位。司马伦被赐死,孙秀等党羽皆被诛灭三族。
  司马伦的皇帝只当了不到四个月,就被诸侯王推翻了,这个皇位可谓代价太大,不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拉上了十余万人士兵陪他殉葬,并且这仅仅是战争的开端……
  司马伦临死时觉得心中有愧,用棉布遮住了面部,然后饮毒酒而死。这是八王之乱中死的第四个王爷,“八王”之中的第三位。

  在三王联军中的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六子,时年二十二岁,十岁时就受封成都王,是三位王爷中地位最尊贵的。
  另外一位王爷虽然现在还不是主角,但日后将直接和间接参加各种宫廷政变,他就是河间王司马颙。这位王爷的行为颇具戏剧性,本来司马冏和司马颖联合讨伐司马伦时,司马颙是带兵要救司马伦的,可是带兵走了一半听说二王兵力正盛,他又扭头响应司马冏了,掉过头来打司马伦,等他打到潼关时,司马伦已经被活捉了,所以司马颙不得不退兵,返回关中。所以这一次出兵,他并没有取得什么功绩。

  司马颙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孙子,与司马炎同辈,发兵前镇守关中,一直对朝廷的权利中枢虎视眈眈,只是一直没有理由进京,这次恰好赶上个好时机,不料自己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在处死司马伦后,司马冏和司马颖成了此次讨伐司马伦的最大功臣,那么问题又来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到底谁听谁的?
  司马颖的谋士卢志给他出了个注意,建议他现在放弃对讨伐有功的奖赏,应该回到自己的封国,以此来积累名声,待日后再做打算。
  对于这一提议,司马颖给予采纳,并且很快就动身了,打算回到邺城。
  司马冏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倍感震惊,他本来还在考虑要如何处理与司马颖之间的关系呢,论身份,他是不及司马颖的。但这次发兵讨伐司马伦,毕竟是自己率先发起的,如果将辅政的大权交给司马颖,他肯定是不甘心的。
  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司马颖竟然悄悄离开了京城,这让司马冏震惊之余也颇受感动,看来还是自己太小气了,人家压根没想要和自己争权。
  司马冏亲自骑马出城去追司马颖,很快他就追上了司马颖的队伍。两人一番寒暄过后,司马冏询问司马颖,为何不辞而别?
  司马颖语重深长地表示,京城有你一人辅政就够了,我留在这里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更况且我母亲身体状况不佳,还是回到邺城陪在她老人家身边比较放心。

  司马冏内心暗喜,看来司马颖返回封国是出自真心,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送走司马颖后,司马冏请求皇帝封司马颖为大将军。自己则官拜大司马,加九锡,成了朝廷实际的掌权者,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日期:2018-06-06 00:22:53
  权力达到巅峰的司马冏,不可能不对皇位动心,但鉴于赵王司马伦的下场,他知道这一步是万万不能迈出去的,现在朝野之上他一手遮天,官员任免、国家大事都由他一手操办,实际上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掌权后的司马冏住在当年他父亲的齐王府上,他又重新翻修扩建了一下齐王府,其规模足以和皇宫相比。每日在王府召见群臣,批阅奏折,司马衷的皇权完全被架空。司马冏逐渐被权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骄奢淫逸,专横独断,为所欲为,朝中群臣对其失望至极,显然,这又是一个“司马伦”。

  公元302年12月,司马冏掌权一年半后,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以及其他几位诸侯王集结了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司马冏。
  自古以来,任何政变、讨伐或战争的发起者,无不都需要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他们可以打着清君侧、除小人等旗号,然后再向敌手发起进攻。
  对于司马颖和司马颙联合讨伐司马冏,似乎并没有太合理的理由,司马冏充其量是专权独断,但名义上讲那也是经过皇帝授权的。诸侯王定然是无权干涉的,倘若冒然起兵,那就有造反之嫌。
  这个道理,司马颙作为讨伐的发起者,不可能不明白。既然没有太合理的理由,那就需要制造一个理由出来。
  在司马冏的身边有两个小人物,是成为这次事件的重要诱因。
  一个叫李含一个叫皇甫商,这两个人现在都在司马冏身边任职,其中皇甫商和司马冏的关系非常不错。这让李含很恐惧,因为李含曾经和皇甫商结怨,他担心皇甫商会唆使司马冏杀了他。
  这天夜里,李含骑着一匹快马奔出了京城,目的地是关中,也就是河间王司马颙的地盘。李含去投奔司马颙是有前提的,他曾经在司马颙身边做过长史,和司马颙的关系非同一般。
  李含这次去投奔司马颙,还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这礼物就是一纸诏书。
  日期:2018-06-06 09:12:37

  李含声称这是皇上的密诏,让司马颙率军讨伐司马冏。司马颙听后颇为高兴,甭管这诏书是真是假了,总之它非常有用,这将是让我迈出关中走向权力中枢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仅仅凭这样一份伪诏,就去讨伐司马冏,成功率可以说是非常低的,搞不好自己还要被扣上一个叛乱的帽子。
  思来想去,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应该可以制造出一个他们想要讨伐司马冏的借口。
  现在除了齐王司马冏在京城总领朝政以外,另外一名亲王也在京城,这人是长沙王司马乂,他是楚王司马玮的同母弟弟,因为当年司马玮的事件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常山王。在三王讨伐司马伦时,司马乂作为后援力量一直跟随在成都王司马颖身边。司马冏掌权后,奏请皇上又恢复了司马乂长沙王的身份,并且让其留在京城任抚军大将军。
  司马颙与李含谋划,打算让朝中的司马乂去废掉司马冏,以司马乂现在的实力肯定不是司马冏的对手,等待司马冏杀了司马乂,那么司马颙就有理由攻打司马冏了。
  除此之外,目前以关中的兵力还很难对付得了司马冏,所以务必得有其他诸侯王得配合才行,司马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颙派信使去给司马颖送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要讨伐司马冏的决心,并且表示等事成之后,可以立司马颖为皇太弟,同时让自己担任丞相。
  司马颖收到这封书信,欣喜万分,皇太弟?司马颖陷入了沉思。
  在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害死后,因司马衷没有儿子,而太子这个位子一直空缺。如果皇位不能父死子继,那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司马颖是可以继承皇位的第一人。
  但是司马冏掌权以后却立了清河王的世子司马覃为太子,这让司马颖足足憋了一肚子火。现在司马颙邀请他去讨伐司马冏,他当然喜出望外,这么好的机会,岂能放过!
  尽管司马颖的谋士卢志一再劝他不要上司马颙的当,可他还是一意孤行,集合大军响应司马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