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明王朝(朱元璋)》
第51节

作者: 卡卡卡卡卡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来了兴致了,因为他等的就是这些话。他就是要让刘基把这些话说出来,看看刘基的功力到底有多么深厚。
  战略上的事情,朱元璋会不懂吗?
  当然不会,他比刘基更了解陈友谅,他很清楚只要他敢出兵安丰,陈友谅必然来攻。在战略这一点上,他的意见和刘基是一样的。
  两人的不同在于政治策略。

  韩林儿是个累赘,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所以刘基主张不管他,最好是让张士诚把他干掉。因为韩林儿在一天,朱元璋就不能当皇帝,就不能走上最高领导岗位。
  如果到了朱元璋要当皇帝那天,韩林儿还在的话,那还得朱元璋自己想办法把他除掉。
  弑主篡逆,这样的名声可不好听。
  如果张士诚能把韩林儿给干掉,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腹黑。

  其实这很正常,自古以来,所有的谋士都是这样的。
  而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想到了吗?
  他当然想到了。
  朱元璋除了想到了刘基所能想到的,他还想到了刘基所没有想到的。

  刘基没想到的那部分是人心。
  朱元璋要收揽人心,他的目标不是现在,是将来,不是眼前,是长远。他必须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天下人,他朱元璋有情有义、重恩重德,对待领导、对待战友、对待朋友,他敢于两肋插刀。
  朱元璋要让所有人知道跟着这样的领导有盼头。
  这就是朱元璋的想法,他在政治眼光上明显是要稍高于刘基的。
  当然在腹黑这一点上,他更是高于刘基的,这个在后来处理小明王和那些功臣勋贵的事情上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救安丰,战略上肯定有风险,但政略上却能赢回来很多分,所以朱元璋决定冒这个险。
  同时,通过这件事情,刘基也正式通过了朱元璋的考验。
  第一,刘基是真心为自己的,否则他不会把那么腹黑的观点表达出来;第二,刘基的腹黑水平比起自己来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所以他最终不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
  从这个时候起,刘基才算真正的成为了朱元璋的心腹。
  没有听从刘基意见的朱元璋带着人去解救安丰了。
  张士诚的军队当然是打不过朱元璋的,朱元璋到了安丰以后很快就击退了吕珍。
  按照刘基当时给出的四种结果,最好的是保得了城但救不了人,最坏的是保不了城,但救得了人。
  而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城保下来了,人也救下来了,小明王韩林儿得救了,但与之前预想稍微不同的是刘福通战死了。这对朱元璋来说,虽然不算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完全可以接受。
  接下来朱元璋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安置小明王了,这也是刘基反对救安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朱元璋既然敢这么干,他当然是有办法的。
  朱元璋没有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而是派人把他安排在了自己的老根据地滁州。
  在滁州,朱元璋为小明王建造了极其豪华的宫殿,而左右侍从全部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形为尊崇,实为软禁。

  这就是朱元璋的厚黑学。
  把小明王接来,不仅没有出现刘基担心的那种给自己多找个主子的问题,反而让小明王成了自己手下的一枚棋子。控制了小明王,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东系红巾军的最高话语权。
  这是新时期的曹操啊!
  算下来,这笔买卖赚大了。
  买卖赚了当然是好事,但是这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朱元璋付出的成本就是陈友谅来进攻了。
  这个根本不意外,这是朱元璋和刘基都能预料到的事。

  与刘基仅仅是预料到这种情况不一样的是,朱元璋不仅预料到了,他还做了安排,亲手为陈友谅埋了一颗雷。
  日期:2018-08-08 20:27:19
  51.朱文正的人生巅峰
  朱元璋安排的地方叫洪都,他埋下的这颗雷叫朱文正。
  洪都本来是陈友谅的地盘,但是后来陈友谅在龙江失利,进行战略收缩,朱元璋趁机进攻,洪都守将集体商量以后就投降了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在洪都搞了非常隆重的庆祝仪式,这些投降的守将为了向朱元璋表忠诚,甜言蜜语说了一大堆。
  最要命的是这些投降将领还说了陈友谅很多坏话。
  朱元璋让手下人一一记住了这些话,并通过自己的军队传播了出去。
  很快这些话就被陈友谅安排的侦察员探知到了,不用说陈友谅很快也知道了。
  陈友谅很生气。
  陈友谅这个人一生都生活在背叛中,先叛倪文俊,再叛徐寿辉。
  讽刺的是他又最痛恨背叛,所以对于洪都的背叛,他耿耿于怀,对于洪都守将说他的坏话,他更是咬牙切齿。

  陈友谅暗自下定决心,对于背叛他的人,他一定要让他们加倍偿还。
  当然陈友谅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把这一切都藏在了心里。他以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知道他的想法,那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除了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看人的能力。

  朱元璋已经看透了陈友谅,他知道陈友谅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而对于洪都对陈友谅的背叛,陈友谅是绝对不会忍气吞声的。为了更加激起陈友谅的怒火,于是他亲自导演了之前在洪都受降的那一幕。
  朱元璋已经料定,陈友谅下次出兵,首战必是洪都。
  与为陈友谅安排洪都作为首战之地相比,朱元璋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在此留下的朱文正。
  洪都投降后,朱元璋把朱文正留在了这里,做了洪都的守将。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子。
  当然朱元璋之所以让朱文正做洪都的主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亲属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能够完成他交代的任务。
  朱文正的父亲虽然死得早,但是他的亲叔叔朱元璋却是独霸一方的诸侯,虽然不是亲儿子,但朱元璋这个人家庭观念非常重,他对待朱文正非常好。
  怎么看朱文正都像是个公子哥。
  事实上,朱文正确实是个公子哥。
  在来到朱元璋这里以后,因为和朱元璋的特殊关系,职位很快得到了提升,荣华富贵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但朱元璋却很少将危险任务交代给朱文正,想必是考虑了自己大哥的因素吧。
  朱文正就这样优哉游哉的当着公子哥。一直到他当上洪都的主将,还是一副公子哥的脾气。

  整个城市的防卫工作、管理工作,朱文正一律不管,全部交给手下人处理。他自己则天天钓鱼打猎、骑马游乐,完全没有把朱元璋交代给他的防守任务当成个事。
  这一切在陈友谅进攻洪都的时候戛然而止。
  朱文正是个公子哥不假,但他与一般的公子哥不一样的是他是个有本事的公子哥。
  朱文正虽然现在富贵了,但在他年幼时经历的一切和朱元璋是一样的。

  艰难困苦的经历磨练了朱元璋,也同样磨练了朱文正。虽然平时吊儿郎当的,但是真要有了事情,朱文正还是能够顶得上去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