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58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董卓果然乖乖支开吕布:“我正好有一批西凉进来的好马,奉先,你亲自去帮孟德挑一匹。”

  吕布走开,室内只剩两人相对,时机出现。出手吗?不,再等等。曹操暗暗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
  许多人也许会想,这时候一刀捅了不就完事了吗?磨磨叽叽的,结果到后来也没刺杀成。这是一个时机前能否沉住气的问题。那类最好的重大时机永远只有一次,而出手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你的侥幸心、迫切心及对失去时机的重重担心总在诱惑你贸然出手,但这两个“只有一次”必须重合才能成功。时机来时,得果断坚决;时机不来,必须耐心。一步之差,是功成身退与失败身亡的差别。耐心比果断坚决更宝贵十倍。

  有人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来呢?只有能辨别入微的人才真正懂得等待。不来,就一直等下去。一个人得明白,贸然的出手和失败往往没什么差别。在失败和等待之间,等待是更好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有多次机会,则显然重复尝试的成功率大,如果一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那么显然等待的成功率大。
  万一更好的机会再也不出现了呢?你若安排好了,它会出现的。
  日期:2018-10-27 20:58:05
  曹操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董卓在曹操面前很放松放心,觉得困了就躺下了,还是背对着的(电视剧中,曹操又是拍马屁又是斟酒伺候,服侍董卓躺下,制造了这个机会)。机不可失。曹操果断拔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董卓忽然睁眼了—穿衣镜出卖了曹操—转身急问:“孟德何为?”
  刀已出鞘,董卓瞪着眼,吕布也已牵马到阁外。这恐怕是最尬的场景,没有之一。偷鸡被捉个现行,铁证如山,看似已无从抵赖。即便有一线退路,也需在电石火光之间形成判断、想出办法、解决难题。于是最精彩的一幕上演。
  曹操脑子比人快十倍,瞬间切换,顺势握着刀跪下,声音中饱含崇敬地说:“曹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狐疑地瞧他一眼,接过刀,果然是宝刀。便教吕布收着。
  在那致命的一刻,曹操没有心慌意乱,吓得刀给哐当一下掉地上;也没有破罐子破摔,明知失去机会还要强行赌一把;更没有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答。这是极度考验心智的一刻,考验人能否在险境也镇定从容,考验人能否将一件看似无疑的事给出另一个合理答案。拔刀就一定是行刺?非也,明明是献刀。刚才还一片和谐,哪里就扯到刺杀上去了呢?晴空万里的天,只飘来一片云彩,你相信它会暴雨倾盆吗?

  这自然是许多次陷入困境而又镇定脱身才练出来的随机应变。众所周知,曹操年青时代在洛阳过的就是混世魔王的生活,在少年已能成功运用巧诈的基础上,进一步混出了他的诡变百出。有人一陷入困境就卡壳,正如兔子晚上被强光一照就僵住—弱小动物的常态,但曹操的头脑就是为应付困境而生—犹如虎豹在悬崖峭壁间自如游走,在凶险对峙中沉着冷静。若无这种头脑,曹操怎么可能在今后几十年里解决一个又一个困境?

  日期:2018-10-27 20:58:55
  曹操的行为不是没有漏洞。吕布在怀疑,董卓也怀疑,只是还没说出口,还来不及进一步反应。只要反应过来,曹操就完了。
  可惜他们偏偏对这把刀反应不过来。想反应过来,光有怀疑不够,得脑子快。脑子不够快的人行为有着惯性,不适合这种急转,但曹操却已飞快想好逃离此地的对策。
  于是献刀之后,董卓按照惯性引曹操看马,吕布按照惯性陪同看马,曹操赞叹着好马,说:“愿借试一骑。”本就是送给你的马,试骑又何妨呢?于是刺客曹操就这么在二人的配合下,脱离虎穴扬长而去。
  这一刻,比的就是谁的脑子更快,头脑快则能抢先一步赢得时机。如果吕布董卓能迅速反应过来,把自己的怀疑转化为行动,曹操自然跑不掉。曹操就是欺负这俩智力不行,脑子转得慢。一个人算完一题只要三秒钟,另一个人算完要用三分钟,那么前者就会多出两分57秒的时间。两分57秒乘以马速,便是后者追不上的距离了。
  很多时候,脑子更快,便能让事情成为定局。纵然事后别人能再反应过来,也改变不了结果了。
  日期:2018-10-27 20:59:16

  曹操一骑上马,便连后续一连串变化都想到。回不回家收拾盘缠?不回,争分夺秒很重要。接下来哪一步最关键?能否出城最关键。如何出城?自己虽和董卓闹翻,但守城军士不知道,打个信息差,用董卓的名义即可。
  望着曹操消失的背影,吕布说:“刚才曹操好像有行刺的样子。”
  董卓说:“我也有些怀疑。”
  …
  两人继续等待试骑的曹操回来。

  日期:2018-10-27 21:00:09
  这时李儒来了,两人说出自己的怀疑,李儒说:“可以派人去曹操家里传唤他,如果他来了,则是献刀,如果不来,就是行刺。”明明已经都骑马溜了这么久了,三人都还是将信将疑,对狡猾的曹操同志仍抱有着信任已期待。看来形象经营得成功,说自己是坏人,也没人相信啊!
  既然别人还这么信任自己,那么为什么不留下来辩解呢?其一,这件事经不起查,光是刀从哪里来的就过不了关。所以切忌存在侥幸心理。其二,刺董失败,自己留下的最大意义已经不存在了。意义已失,何必流连?果断抽身才是正解。
  但前面吹下那么大的牛,眼下却功败垂成,应该很沮丧很羞愧吧?普通人或许会有,曹操却完全没有。枭雄的字典里不存在这些字眼。逃吧,前面还有更宏大的方案等着他!
  日期:2018-10-27 21:01:57
  《曹操刺董逃亡记:智者恃智(二)》
  曹操逃亡到中牟县时,不幸被抓住了。史载是有这么一段的,证明再牛的人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而且这种生死考验似乎是王者的标配之一。同时代的刘备孙权,及前后时代的如刘邦刘裕慕容垂李世民朱元璋等,都有经过考验而不死的人生经历。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激发作为王者的觉悟似的。其它如没经过什么考验的袁绍,或有考验而通不过的陈友谅—被暗箭射死,就最终成不了王者。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通过考验的能力。光靠运气是不行的,那不叫通过考验,那叫瞎猫碰到死耗子。曹操被抓住之后,在董卓的重金悬赏下,居然安然无恙地脱身了。《三国志》中,是有人认识曹操,私下替他说好话,说明了建立名声、广结人脉多么重要。这是一种能力而非仅仅是运气。
  演义中,曹操就是在这时候结识陈宫的。自此开启了两人一段曲折复杂相爱相杀的故事。
  这里先说曹操是如何让陈宫爱上他的。
  日期:2018-10-27 21:02:57
  曹操刺董失败后,逃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擒见县令陈宫。他所面对的局面,是董卓开出的拿住自己的赏千金、封万户侯的巨额赏额,与自己逃亡中有如丧家之犬毫无筹码的事实。
  陈宫先是看了一出好戏。这个被抓住的和悬赏画像上一模一样的人,居然说你们抓错了,说自己是复姓皇甫的客商。演技可叫一个逼真。没有一丝慌乱、心虚,脸上写满的是冤枉、不解、愤怒,仿佛这人真是一个被抓错的复姓皇甫的客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