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50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08 09:53:59
  第45章王世充在创业
  这一回,轮到吐万绪怂了。
  吐万绪给隋炀帝上了一道奏折:陛下啊,最近一段时间,将士们非常辛苦,要不放到来年开春再征讨江南吧!
  这道奏折就很诛心了,吐万绪10月份才赶赴战场,如今还没到年底,连两个月都没有,这叫什么辛苦?况且,官军一直所向披靡,毫无压力可言,到底是起义军被杀的辛苦,还是官军将士举刀举的辛苦?
  可以肯定,吐万绪在找借口,就是不想打这仗了…
  隋炀帝不高兴了,这算怎么回事啊?
  鱼俱罗,你怎么看?

  鱼俱罗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现实主义者,他到达前线之后,对叛军的人口结构做了一个调研,得出的结论和吐万绪一模一样,这些人压根就不是吃不饱饭而闹事,纯属没事找事。
  要命的是,鱼俱罗私下给出了一个预测:朝廷根本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内平定江南,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大隋势必会陷入无尽的混乱之中…
  鱼俱罗的几个儿子都在长安和洛阳,他担心江南的局势失去控制,南北的道路隔绝,父子难以相见,于是打算给自己先找条后路。
  当时,江南陷入混乱,洛阳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洛阳人口众多,绝大部分交易的粮食都来自江南地区,如今受战乱的影响,城中的粮食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了。
  有人可能会问,隋朝不是有很多粮仓吗?
  不错,隋朝虽然有很多超级粮仓,国库储备充足,可这些毕竟是国家的财产,给朝廷官员发俸禄,或者给军队调拨粮食没问题,不到万不得已,这些粮食不会轻易调拨给百姓,更不会拿到市面上进行交易。
  鱼俱罗看准了这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他利用镇守江南的优势,偷偷调拨了巨额的粮食运回洛阳,由自己家人居中销售,从中赚取暴利。
  世上本就没有什么秘密,更何况这种自私自利,不带大家一起玩的人,更容易遭到嫉恨。很快,朝臣们便扎堆给隋炀帝进言,声称鱼俱罗不顾朝廷利益,暗中兜售粮食,实在是叛国重罪。

  隋炀帝是个宽厚的人,如果鱼俱罗卖力平乱,私下赚点钱也无可厚非,可你放着前线的战事不管,大发国难财,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隋炀帝大怒之下,直接将鱼俱罗处死…不少史料说鱼俱罗是因为双目中有两个瞳孔,有帝王之相才招致隋炀帝的忌惮,纯属黑隋炀帝的无稽之谈。
  处死鱼俱罗之后,隋炀帝下诏:命吐万绪前去面圣!
  据史料记载,吐万绪听说了鱼俱罗的事情后,居然在路上忧惧而死。
  鱼俱罗和吐万绪死了,可剿灭起义军的事情还是要做的,隋炀帝总结了第一次平定江南的教训,决定找一个性格阴狠,手段毒辣的人前去平乱。

  于是,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日期:2018-06-08 17:13:31
  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后来家族迁徙到新丰(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县),并在此地定居下来。王世充的祖父很早就去世了,祖母带着王世充的父亲支收一起生活,后来改嫁给一个叫王粲的人,因此父子二人都改姓王氏。
  据史料记载,王世充的父亲支收还是个很有出息的人,一度混成了汴州长史。
  王世充年轻的时候,对书籍几乎到了入迷的状态。
  他不仅对经史、兵法、律令涉猎非常广,还精通卜卦算命、天文历法,外加口才伶俐,善于辩论,说是学霸一点也不为过。这样高情商,高学识的人,注定就是成功者,只需要别人给一个机会,他就可以一飞冲天!
  隋文帝统治期间,王世充因为军功混到了仪同三司(隋朝分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兵部员外郎,好歹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时,王世充经常向朝廷进言。因为通晓朝廷的律法和规章制度,又具备诡辩的才能,经常利用漏洞来徇私舞弊,文武百官又说不过他,只好在暗地里画圈圈诅咒,因此王世充在朝野的风评并不是特别的好。

  隋炀帝算是个正儿八经的君子,对王世充善于诡辩的性格非常不喜欢,因此登基之后,一直没有重视王世充,基本上是闲置不用的状态。
  可以从史料上看得出来,隋文帝时王世充被封仪同三司,可在隋炀帝时,根本就找不到王世充的升官记录.
  610年,王世充迁任江都郡丞。
  大家可别理解错了,以为江都是隋炀帝的龙兴之地,把王世充安置在这里就是对他的一种重用。江都郡的一把手是郡守(正部级级别),大概是正三品的官职,郡丞呢,是不是就是副手,从三品?
  错了!郡丞的另外一种叫法是赞治,专门掌管官府的文书起草工作,可以理解为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的处长,首长的行政秘书.

  简而言之,很没有地位的存在。
  有许多史书的解读,都认为王世充善于诡辩,因此很合隋炀帝的胃口,所以把他放在江都重用,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稍微梳理一下王世充在江都的做官经历,就知道他一直在努力讨好隋炀帝,获得晋升的机会!
  就在这一年,隋炀帝下令营建江都宫,派遣心腹大臣张衡到江都监工。
  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衡便跟随在他身旁,在谋夺太子之位一事上,张衡才是幕后的策划人,而宇文述只不过是执行人。

  隋炀帝做了皇帝之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汾阳宫时,张衡就劝过他,说这几年上马的工程太多,有一些工程有必要,可还有一些确实劳民伤财,应该引起隋炀帝的重视。
  然而,隋炀帝是个颇为自负的人,张衡的话说的虽然很委婉,却还是有指责他的意思,这让他的心里很不舒坦。更何况,隋炀帝认为张衡是他的心腹,应该能明白上马这些工程的政治意义,如今张衡却没有和他的立场没有保持一致,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失落感…
  日期:2018-06-08 20:14:17
  杨广虽然很不开心,却并未向张衡问罪,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广有意减少张衡在百官面前露脸的机会,让他逐渐淡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层。
  事实上,隋炀帝这样做是有意警告张衡,让他回心转意,可谁料想,被边缘化的张衡并没有向隋炀帝低头认罪的打算!
  哥们也不开心,就是不主动找你说话,谁先说话谁就是输家.和咱们现在情侣吵架闹矛盾一样的性质!
  嘿!哥们好歹也是皇帝,你先认错,给朕个台阶会死啊?
  不给,就是不给!

  于是,隋炀帝打算进一步治理张衡。
  日期:2018-06-08 20:16:03
  第46章坑杀数万降卒
  当时,外地的工程项目非常之多,隋炀帝便打发张衡长时间去外地出差,让他监督工程的建造.
  有一次,隋炀帝来到汾阳宫巡视,刚好张衡在附近建造楼烦城(今山西原平市境内),既然如此,你就来给朕当面汇报一下工作吧?
  领导嘛,就是想看一下你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如何。

  有趣的是,隋炀帝见到张衡的第一眼就惊呆了,他以为长期在外地工作会很辛苦,至少会变得消瘦吧,没想到张衡的身材居然有些发福了.
  瞧着张衡的滑稽样,隋炀帝气乐了!
  算了,你还是去帮朕监督修建江都宫吧…
  当时,楚国公杨玄感也在江都视察工作,二人便站在一起侃大山,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已经去世的薛道衡(隋朝的超级大文豪,为人却有点不知轻重,很像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死因和杨修极为相似)。
  张衡说,薛道衡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暗射隋炀帝是周幽王,说死去的高颖是忠臣,还说薛道衡满腹才华,年纪轻轻便去世实在有点可惜。
  事实上,张衡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寻常聊天而已。
  但是,话从口出,传入别人的耳朵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可恶的杨玄感,转身就将此事捅到了隋炀帝的跟前,还诬陷张衡对皇帝处死薛道衡一事颇有微词,实在是居心不良,诽谤君上。
  隋炀帝顿时就对张衡失去了耐心。

  谁料想,张衡一事引起了王世充的关注,他听说隋炀帝想对张衡动手,于是递了一道奏折,声称张衡在江都宫的修建中偷工减料,克扣工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