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些年我的真实经历》
第23节

作者: 墩石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5-16 20:24:56
  昨晚有一位游客晚饭后上吐下泻,从赛里木湖送到县医院折腾到凌晨四点才回来,今天还是按原行程走的,现在安顿好游客后有时间更新一段。
  日期:2018-05-16 20:28:46
  喧慌:
  下达板的路更难走,我先踩了两下刹车,看看制动的性能是否良好,同时与前面的车增大车间距离,坡度较陡,踩刹车也比较重,因为不能在进入下坡路段后再换挡,也不能长时间踩刹车,所以我挂2档缓慢的速度进入下坡道,利用发动机的牵制作用降低车辆滑行的速度,长下坡又有很多急弯,在接近弯道时尽量使车辆与弯道外侧保持足够的距离。我看到前面车的刹车灯没有持续的亮,就知道绝对是常走山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终于,我们下到平地上,停车略作休整,我习惯性检查车辆,当检查到减振器时,手摸减震器外壁,发现烫手,说明减振器持续高温。这种路况太费车,心疼啊。
  上车继续走,又开始穿行在无穷无尽的高原荒滩戈壁中,连绵不绝和满目荒凉,感觉犹如脱离人寰,身处另外一个荒寂的星球,更难以想象晶莹剔透的温润宝玉会出产于此,也许这就是昆仑的苍茫与大气、雄浑深邈和变幻无穷的本色吧。
  孜说:这段路就好跑了,马上到砂金矿了,咱们在那休息一下,再接着走,再两个小时就到玉矿了。
  我对孜说:你的司机开车技术很好,刚才下达板很少踩刹车,这样不伤车。

  孜说:车是保命工具,都很爱惜,常年在这路上跑,技术练都练出来了,山上有的司机没有驾驶证照样翻达板,能说他开车水平不行吗?
  我说:现在驾校里考试拿到驾照的没几个人能翻这个达板。
  孜说:我们这流行一句话,上玉矿是“躺着上山,爬着下山”,就是形容翻达板的坡度、难度和危险性。
  经过一个水面已经结冰的袖珍湖时,发现有一个大铁皮箱子竖在湖边,从湖里伸出一根脸盆粗细的管子一直伸向远处,看不见头。
  孜说:铁皮箱子里是抽水的设备,这是距离砂金矿最近的水源,生产用水从这抽上去的,当时砂金矿老板抽水管道铺了10公里到矿上,从山下运输管道设备,电缆线,还有安装管道和架电就花了100多万。因为别的原因,一直停工,老板只安排一个看门的守在这,挺寂寞的,我们过来过去都到他这停一下。(这个抽水管道就在路边,长度有10公里左右,走过这条路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翻的是哪个达板了)

  孜说:那个看门的是青海人,没有家,当时跟着别人来砂金矿干活,后来矿停了,他没地方去,老板就让他在这看工地,已经两年没下过山了。
  很快,我们看到了几间简易房,孜说那就是砂金矿的房子,我们开过去,房子里出来一个男子,孜说他30多岁,可我看他的脸都有50岁的样子,长发飘飘,肤色苍老,反应有些迟钝,这就是长期在高海拔缺氧状态下对人体伤害造成的。
  孜从车上取下给看门人带的生活品,除了烟,火柴,蜡烛,电池之类的生活用品外,就是菜和粮食了。(海拔高,打火机打不着,用火柴靠谱)
  孜和看门人闲聊了几句,我们继续赶路。
  在车上,超问孜:他冬天怎么办,也不下山吗?
  孜说:一年四季在这,冬季封山前他老板会安排人送上来煤,粮食,菜,肉等东西,够他一冬天吃喝,能坚持到第二年春天。
  超问:工资高吧?
  孜说:他要钱有啥用?这是个可怜人,没家,没有媳妇,下山也没地方去,老板管吃喝,每月再给他3000元工资,他也没地方花,都存在老板那呢。
  感慨: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样是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过的是大不相同的生活,一种生活方式也许直到生命结束…
  日期:2018-05-17 21:32:41
  为了您能看明白,讲一下去玉矿路线: 县城—玉石转运站—生活营地—玉矿点
  喧慌:
  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上20点到达玉矿的转运站。车只能开到这里了,再往上走到矿点就要徒步爬山了,所以在山下修建了这个玉石转运站。在干涸的河床边有一排圆石头砌的房子,四处土灰色一片。
  下车后Z老板和超看着很难受的样子,尤其是Z老板,嘴唇发乌,扶他进屋就躺在床上开始吸氧。

  Z老板问孜:这到矿点还有多远?
  孜说:这到玉矿点还有15公里,海拔要上升1000米,我们今晚住在这里,明天你们适应一天(提前已经吃药),后天我们和驴队一起爬山去矿点。
  卸了车上的东西,很简单的晚饭后,我们睡在通铺上喧慌,我问孜:车上不去矿点,大块的玉石原料怎么运到转运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