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2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又进入中亚和云南。
  到大明、满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后期为充实边疆,又准许汉族进入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北方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和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而非大家所认为的其他民族汉化所致。相关研究结论在美国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
  当今南北汉族父系至少有80%的同一性,而母系也有50%的同一性。
  华夏族的历史,从炎黄二帝开始,之后是颛顼、帝喾、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在周朝之前便有“华”或者“夏”的单称。从西周开始出现华夏的连称。
  按照左丘明、司马迁等古代历史学家的观点,五帝同根、三代同源。但是,作为一个民族,无时不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众多氏族部落,长期的通婚、战争、结盟、通商等,是一个渗透融合的过程,他们在生活诸方面渐趋一致。所以在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的血缘认同是第一位的,即都是炎黄子孙。河洛作为炎黄二帝的故里,也正是华夏族的发源地。
  《说文解字》说:“华,荣也。”也有人说,起源于地名。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古人解释说:“冕服采章曰华”,这和披发左衽的夷狄不同,因河洛先民自炎黄二帝以来,已是着冠冕博衣大带采饰。这种服饰实际上就是图腾崇拜。“华”与“花”二字古代通假。炎黄二帝是以有娇(虫乔)氏为母族的,而活动于洛阳西北平逢山的有娇(虫乔)氏是以蜜蜂为图腾的。蜜蜂采百花而成蜜,自然由对蜜蜂的崇拜延伸到对花的崇拜。炎黄子孙称自己为花(华),也应该初源于此。

  《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这里的“中国”指古代河洛地区。更深一层讲,“夏”实际上应是源于山鸡。山鸡古称夏翟,简称夏。《尚书禹贡》有“羽畎夏翟”之语。孔颖达《正义》曰:“《释鸟》云:‘翟、山雉’。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名。”古人以山鸡羽作舞具,称为“舞夏”。《周礼》有一种官职叫染人,其职责是染丝帛,称“染夏”。原因是经染色后,丝帛五色斑斓,色似山鸡。古人认为,河洛地区为山鸡聚集地,《尔雅释鸟》说:“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翚即一种羽毛鲜艳的山鸡。

  山鸡称为夏,又称鸫(音洛)。郭璞在对《山海经西山经》的注释中提出过这种观点。这些都说明,洛河、洛邑的得名与山鸡(夏)有不可忽视的联系。后来建都偃师二里头的夏王朝以“夏”为号就应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华夏族正是因为对鲜花、山鸡这两种“五采皆备”的生灵十分崇拜而自美其名的。
  唐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族创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其后,华夏族也曾称为秦人、汉人,甚至唐人。后来的“中华民族”一称,则是涵盖了我国境内所有民族。

  (2)形成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传说活动于河南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夏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华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论战,黄帝战胜了炎帝,华夏族就此产生。
  华夏文明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自然法则创造的文明。而后随着火文明的诞生,炎黄合族创造了华夏文明,这两部分才是真正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即自然和华夏先人。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文明自诞生起就会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因。这个理念让华夏族迅速强大和适应环境,也成为这个文明坚定的主导者和开发者,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模式。有人认为华夏文明是地域文化的融合组成,这只是某些学者的融合论所致。这些地域上的文明源头还是一致的,可以看各新时代的玉器的琮,外方内圆。良渚上溯到6500年,而河图成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万五千年前,多源头说法大可不必理会,多分支说法可以接受。史前区域文化中没有易之理念和礼器外方内圆的物化展示,是需要仔细鉴别其族群。自炎黄合族,华夏族就开始统治亚洲天下。

  (3)天中
  自宇宙诞生,太阳系成形,地球就有了太阳的照射,时间与地域的差别造就了太阳照射的差别,这差别也就让华夏祖先认识到天域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也就有了天中的概念。
  (4)地中
  天有差别,地也就自然有差别,地中概念也就产生。地中分大地中,小地中。

  (5)人中
  天地有别,人也有别,族群之别自然产生,能接受华夏理念的皆为人中,不接受的成为四夷。
  天地人贯通成为王,说的就是这个天地人中理念贯通之人。 华夏族为什么建中央之国多在中国之内,即天中,地中,在此内。中央之国为大地中,诸侯国为小地中,这些都是其地域的中心,华夏族会建立文武系统对地中四边的异族进行教化,华夏军队与当地异族女人进行通婚,五代之内这里基本为华夏族裔,经过几千年这样的同化,中国境内90%为华夏后裔。
  日期:2017-12-19 07:24:07
  5、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尤为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
  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等。周从殷礼,对殷商文明存在着继承关系。
  (1)图腾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华夏民族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华夏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由对原始图腾崇拜升级到人为创造的图腾崇拜,这是人类社会信仰进步的标志,而华夏民族的信仰并没有停留在这个位置,而是进一步升级到祖宗崇拜,即敬天法祖。这是因为华夏民族发现世间所谓的猛兽,人明都不能在民族危亡之时给予族群庇护,而在这时能拯救族群的是这个族群的英雄,他们带领族群从困境走出,让族群重新获得新生,强大,繁衍。这在当今世上还找不到这样的信仰崇拜,唯独华夏族群升级至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