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红叶》
第2节

作者: 羊角岩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残阳如血……
  陈振江是黄牛岩村人,从小就听爷爷陈光龙讲关于“黄牛岩保卫战”的故事,所以这会儿他便接着王友培的话题,慷慨激昂地背诵何丰越写给妻子的绝命书:“我今奉命担任黄牛岩要塞守备,军人效仿‘中国战神’张自忠将军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绝不惜命,但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章朝阳叹息道,这真是义薄云天之辞。我们能到这样的地方上山下乡,应该感谢命运垂顾。

  船靠了黄牛岩码头趸船。陈宏禹从船长室过来送知青们下船,他站在船头对大家挥手说,后会有期。
  知青们扛着各自的行李下了船,踏上了黄牛岩村的土地。章朝阳的那只雕饰着手工花纹的樟木箱子特别沉重,那里面装了二三十本书,除了几本高中课本外,还有几本古典诗词集。
  “东方红086”再次拉响汽笛向上游驶去。王友培一直站在船尾,向知青们包括他的爱女王艳挥手告别。
  日期:2018-04-29 08:26:14
  黄牛岩村里有一千多名贫下中农,尽管他们土地面积有限,经济条件不好,甚至粮食也不能完全自给,但他们仍然遵照上级指示精神,给予了知青们真诚的欢迎。
  陈振江就出生在本村,他在黄牛岩小学读到三年级才随当“半边户”的母亲一道进了城,进入夷陵港务局子弟学校读书。他有两个哥哥,其大哥陈振伟一年前得到港务局的选拔推荐,上了江城理工大学水电专业(属工农兵学员);二哥陈振军仍在夷陵港务局子弟中学读高中。陈振江的叔叔、村支书陈宏顺带着几位社员到码头上来迎接知青们,用背篓帮他们背行李。知青们跟随陈宏顺登上岸坡,便来到“抗战烈士纪念碑”前,大家围着观看,然后钻进旁边钢筋水泥构筑的碉堡内部,从射击孔往外张望。知青们仿佛听到了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的枪炮声、厮杀声……

  陈宏顺带着知青们往三队方向走,他是要把知青们安顿在三队保管室。路过了一些人家,大家看到,都是一些矮榻榻的干打垒茅草房,竟没有看到一栋瓦房子。不少茅舍顶上冒出冉冉炊烟,是农户做午饭的时候了。一路上有几只狗朝知青们吠叫。狗也都长得瘦弱,叫唤声懒心无肠。
  陈振江兴奋地指给知青们看远处山顶上那座山峰,问大家那山峰像不像一头正躬身发力的黄牛?大家竟越看越像。陈振江说,这正是黄牛岩村得名的来历。虞嘉玲问这个山峰有什么传说,陈振江就告诉说,大禹为了治理长江洪水,化身黄牛开拓了峡江。虞嘉玲说,这个我知道,远古时洪水滔天,大禹决心治理洪水,可是他被十二条恶龙围困,怎么也治不了洪水。好在天帝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敬佩大禹,决定帮他治水,于是她偷了无字天书《上清宝经》,私授给大禹,好让他成功治水,造福人类,而同时私授的,还有她那一颗少女的芳心。不料,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与众姐妹一起,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给捉拿回了瑶池。

  十二位仙女早就厌倦了瑶池仙宫的生活,她们挣脱了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用“疏”而不是用“堵”的办法,疏通了峡江,解除了水患。这是覃启刚接过虞嘉玲的话在讲故事了。他说,后来,瑶姬和与她同时下凡的姐妹们,受天帝惩罚,化作了翠屏、轻云、松峦、集仙、聚鹤、净日、上升、起云、栖凤、圣泉、登龙等“巴山十二峰”,每天替进出峡江的船舶导航。
  章朝阳对覃启刚说,对这些山峰名称,你倒记得这么清楚?

  覃启刚说,我是巴山人,这“巴山十二峰”,不就在我们巴山境内吗?从小就记熟的地名。
  一会儿来到三队保管室,原来就是“老黄陵庙”。该庙不知建于何年何代,但以关于欧阳修与黄陵庙的传说来看,该庙显然早于宋代之前。陈宏顺向知青们介绍,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时曾入峡观黄陵庙。一进禹王殿,欧阳修大吃一惊!禹王神像向他点头施礼,似请欧阳修上神台细语天机。大殿门口的只耳石马见欧阳修如遇知己,脉脉含情,难可离舍。欧阳修走出庙门,见前来敬香拜神的人越来越多,无限感慨,吟下《黄牛峡祠》诗且题碑:“大川虽有神,淫祀本风俗。石马系祠前,山鸦噪丛木。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迎送神……”

  遗憾的是,老黄陵庙早已荒圮,先是1870年的一场洪水淹了庙,并冲走了禹王神像,后来又被红卫兵小将们乱砸一通,只耳石马不见了踪影……有几处墙壁坍塌,后来生产队进行了整修,缺了青瓦的地方补盖了茅草,当了保管室存放队里的粮食和牲畜,现在则腾出三间来做知青们的住处。男女各一间当作卧室,还有一间是他们的厨房、餐厅兼做活动室。专门垒砌的土灶台上,安放着直径六十公分的大铁锅,锅铲足有尺把长。从社员们各家各户征集来的几块铺板,作了他们的床铺。各自带的铺盖卷往铺板上一摊,再垫上稻草,床就变得又松又软,还可嗅到阳光和稻草混合出来的那种香味。

  日期:2018-04-30 08:03:20
  知青们当天晚上来不及生火做饭,陈宏顺书记家则早已准备了晚饭,他让陈振江邀请大家。离屋子老远,一只“汪汪汪”的大黑狗,已经在发表它那过于张扬的欢迎词。陈宏顺的房子是三间加一厢房的木质吊脚楼,房顶上盖着青瓦,看起来有些年代了。陈振江的婶婶姓邬,做事泼辣能干,很麻利地在灶间做着饭菜。邬婶的大女儿叫陈振美,比陈振江大不了一岁,略带羞涩地给城里来的知青们端茶递水。她穿着阴丹士林的土布小褂,眼睛清亮,让大家不由得惊叹,这山沟里怎么会有这么纯美的妹子。她有些腼腆,但是毕竟跟大家是同龄人,一会儿就记住了大家的名字。陈振美的妹妹陈雅曼才十二三岁样子,活泼好动,一个人在玩一种“跳房子”的游戏。就是在道场里划上一些格子,把一块作为骰子的石片丢进去,按照程序要求双脚跳格子,跳对了就可以晋级。黄龙津也会玩这种游戏,便凑拢去要跟陈雅曼玩,很快俩人就玩熟了。

  屋子东头有一棵几十米高、三人合抱的香樟树,知青们感慨这棵树好大。陈宏顺介绍说,这棵树大概三百岁了,相传是我们陈家最早的“进山公公”从江西德安县车桥村移民过来的时候栽的。后来日本飞机轰炸,将陈家老宅夷为平地,但这棵树却没有倒下。

  神树呵。虞嘉玲感叹。
  陈宏顺说,有了这棵树,蚊虫不敢沾边,毒蛇也不敢近前。大办钢铁那阵子,我还小,上面来的领导带着砍树队要砍掉这棵树。我爹领导着我们湾子里的人站在树前,硬是不让砍树,否则以死相抵。这样,砍树队喊了几句口号后,终于撤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