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43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懿经历魏国四朝,估计内心里,他还是很想向诸葛亮一样,在历史留下自己的名声的。这也是司马懿辞丞相,辞九锡的想法。可是,一想到家族的利益,现实主义就占了上风了。特别是司马懿还有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强悍的儿子。
  我们看看历史记载中的司马师。按晋书景帝纪:
  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张春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再按晋书后妃传:景怀夏侯皇后,讳徽,字媛容,沛国谯人也。父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德阳乡主。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武帝登阼,初未追崇,弘训太后每以为言,泰始二年始加号谥。
  青龙二年,是曹睿年号,公元234年。高平陵政变,是嘉平元年,是公元249年。而司马懿外放宛城,是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司马懿都督雍凉,是太和五年,公元232年。

  从以上轨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正是司马懿掌握了荆襄 ,雍凉方面的军权之后,司马师在公元234年毒杀了自己的老婆,夏侯玄的妹妹,开始了司马家的篡权之路。司马师有没有和司马懿商量,楼主以为,很可能是没有的。但是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自己历史的名声,司马懿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
  日期:2018-06-24 08:57:55
  后世骂司马昭的多,其次司马懿,骂司马师的少。其实,最该骂的就是司马师。父子三人组,最想夺权的,应该就是司马师。司马师才是核心。
  整个司马家的行动,可以有个明确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司马师毒杀夏侯徽。这个行动一开始,估计就很难停下来了,毕竟夏侯徽是曹氏宗族的一员。曹家,夏侯家的女儿,都有点帮理不帮亲的,曹操的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为了曹丕代汉,还跟曹丕闹翻了,夏侯徽估计就是很帮着曹家夏侯家的,遭到了司马师的毒手。
  司马师和夏侯徽,生了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后无男,生五女。这点大概也是司马师痛下杀手另外一个原因。另外,连生五个女儿,以楼主私下猜想,夏侯尚家对于司马懿家来说,司马师是算高攀了,司马师在夏侯徽面前估计也是小心翼翼的,做低伏小,夏侯徽在家里应该是一副女主强大的样子。其实呢,司马师跟司马懿是非常像的,不得势的时候非常隐忍,一得势的时候就要了你的命。

  司马师是非常能忍的。淮南第二叛的时候: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为了不影响军心,司马师可以咬烂被子而不叫医生,也是非常人也。
  司马师得势之后,性格也是非常的强悍,废曹芳,是司马家夺权的第二步。这两步是非常关键,第一步确立了和曹魏宗族死磕的路子,没有退路了。第二步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司马家确立在魏国统治性的优势。至于后来的司马昭杀曹髦,那不过是司马师已经替司马昭铺好了路,是非常容易的事了。
  司马昭自己就常说,这个天下应该是司马师家的。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这一支。司马昭甚至想把司马攸立为太子,不过,经过众臣的相劝,最后还是让长子司马炎当了太子。

  从这点可以看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是非常团结的,简直可以说团结如一人,在他们三人的持续努力下,终于把魏国的根基给挖空了。
  日期:2018-06-24 09:00:33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和司马师的精心筹划,主要是体现在这么几点:
  1)放任曹爽,让曹爽失去人心,包括曹爽,夏侯玄征蜀失败。
  2)让夏侯玄外放出任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兵马,然后把夏侯玄中护军的职位给了司马师,司马师由此掌握了部分禁军的权利。这个是致命的失误。
  3)曹爽小看了司马师,只是关心司马懿,结果司马懿装死,曹爽就放松了戒备。
  4)司马师私养三千死士,规模比当年耿纪,韦晃,金祎反曹规模打了十倍,司马师又特别能分散伪装,曹爽集团居然毫无情报,这个也是不可理解,只能说曹爽实在不像是有能够掌握最高权力的能力。
  5)最为关键的是,司马家与明元郭皇后的结盟。郭皇后作为太后,是小皇帝的监护者,却被曹爽剥夺了监护的权力。丁谧奏曹爽使郭太后出居别宫, 与郭太后翻脸,这个又是曹爽的利令智昏。

  明元郭皇后与司马家的结盟,使得司马家获得了政治正确性,师出有名。
  政变成功后,明元郭皇后的侄子郭德(后改名甄德)娶了司马师的女儿,双方联姻,算是正式开始政治上的同盟之路。
  司马家代魏,就三国之前的历史来看,与之相比的大概是田氏代齐,都处于乱世之中。不过,田氏代齐,走的却是小斗进,大斗出的收买人心的路子,比之司马家,似乎格调要高点。
  无论过去和现在,利益共享都是统治阶级的主旋律之一,联姻就是主要的手段。对于司马家,曹氏宗族也是以夏侯尚家和司马懿家的长子司马师联姻,司马昭则娶了魏国重臣王朗的孙女。只不过,一旦涉及到了最高的权利,这些个血缘亲情都不管用了,最重要的还是本家族的利益。司马师的反水,大概可以看做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异化。

  以楼主的角度,无论是明元郭皇后还是蒋济,孙礼等重臣,基本上本没有让司马家取代曹家的意思,不过是曹爽做的太过,把曹爽拉下马而已。问题是曹爽下野被杀了之后,朝中没有制约司马家的力量了,而司马懿都督荆襄的时候,挖掘的一批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历练,走上了军队领导岗位,前面我们说过的,如州泰,石苞,王昶,胡遵等人。夏侯玄虽掌握雍凉兵权,却不愿造反让蜀国坐收渔利,从而痛快的把兵权交给了司马家的盟友陈群的儿子陈泰。虽然陈泰也不愿意司马家代魏,但是最终和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一样,最后都是默认了这个结果,从这点上看,本士族阶层的利益才是大于天,至于谁做皇帝,那还是第二位的。至于淮南三叛的反抗,更是显得有点悲壮,又是有点黑色幽默。

  另一点就是不变的真理,谁掌握了军权,谁就能笑到最后啊,等州泰,石苞,王昶,胡遵,邓艾,钟会这些司马家提拔上来的人掌握了大部分军权,司马家代魏就水到渠成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