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40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孙盛评论: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不建德垂风,大开魏国的奢靡之风,不固维城之基,临终托孤的政治结构有误,曹睿要说为明帝,楼主以为还是过了。
  日期:2018-06-24 08:39:14
  双头政治是不稳定的。昔日的美苏,今天楼主说的曹爽和司马懿,皆是如此。
  曹爽能力不够,又想专权,司马懿对付他,就是道家典型的常用手段,姑欲取之,必先与之。不露声色的看你表演,让你作,冷眼看你起高楼,看你宴宾客,最后看你楼塌了。
  曹爽作的这么几个事情,让自己最后完蛋了。

  1)搞小团体,如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等人。譬如打击报复孙礼。本来孙礼是曹睿留给曹爽,辅助曹爽的,结果曹爽一手把孙礼推向司马家。
  更荒唐的是,为了独揽大权,把明元郭皇后也得罪了。结果郭皇后的倒戈,给了司马懿名正言顺收拾曹爽的权力。
  反正上上下下,曹爽都得罪遍了。
  2)司马家是立下过大功的。为了立功,和夏侯玄伐蜀,结果被姜维费祎所败,劳而无功,上下怨声载道。
  3)不懂得韬晦,一味张扬,不守臣道,自我膨胀太厉害。按三国志曹爽传:爽饮食车服,拟於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饮酒作乐。
  4)不听亲弟曹羲劝谏,大失人心,尤其是一些曹魏老臣,如蒋济,孙礼,还比如陈泰等人。虽然有曹氏宗族与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争,但是除了司马家,其余的应该是倒曹爽而已,并没有支持司马家取代曹魏的意思。
  5)政治太天真,你要么不得罪司马家,和司马家共治天下,估计曹家还能多活几年。现在既得罪了司马家,司马家政变之后,又幻想着能够做一个富家翁。政治斗争的残酷他不知道吗?估计曹睿一朝,曹睿度量比较大,不杀大臣,估计曹爽好久没有看到残酷的政治斗争了。可是看看曹丕,曹丕也不远啊,曹丕抓个罪名就想办曹洪,曹洪还算是曹丕的叔叔呢。

  6)临去高平陵,没有留下曹羲镇守洛阳。这个是最后的破绽。
  好了,曹爽是自寻死路。楼主好奇的,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
  1)司马懿是什么时候动了心的?司马懿一向是给人勤勤恳恳老黄牛的印象,怎么突然豹变了呢?
  2)司马师是政变主要执行人,私养3000死士就是他干的。这件事连司马昭都不知道。那么,想谋取曹魏天下的,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
  3)曹爽被诛,自然大块人心。可是看着司马家一步一步的掌握权力,那些曹氏宗族,曹魏忠臣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除了淮南三叛。以曹真的老部下郭淮而言,也是沉默不言。夏侯霸甚至远逃蜀国。这其中的故事太值得仔细体会了。
  4)夏侯玄曹羲是曹爽圈子里难得的正人君子,夏侯玄掌握雍凉兵权,可是毫无作为,也不逃。夏侯玄固然是君子作风,可是这样的君子跟腹黑的司马家,没什么用啊。

  5)那些世家大族,对司马家的作为固然不爽,可是跟司马家公开决裂的就没有几家。只有淮南三叛的王凌,诸葛诞等寥寥无几。
  日期:2018-06-24 08:41:18
  高平陵政变,跟董卓进京,曹操专权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董卓进京,纯粹就是地方军阀乘乱夺权,中央政府里几乎没有几个认可他的。董卓靠着武力弹压,金钱高官收买,最后都做不稳位子。归根结底一条,董卓乱政之前,全国是统一的,大家都认东汉是刘家的天下,现在突然冒出个董卓,谁服他呀?
  曹操又不同。曹操的天下,都是自己武力打出来的。汉献帝是天下共主,尽管军阀混战多年,但是认汉献帝的人还是很多。所以,刘备孙权才能和曹操三分天下。

  曹魏代汉,就有点开始悲剧了。第一,你没有统一全国,所以曹魏并不是天下的共主,现在天下有三个国家呢,曹魏没有形成正统的权威。虽然历史上认曹魏是正统,可毕竟是日后的事。当时而言,蜀国还认为自己是汉呢,是正统的继承者。
  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曹家在天下并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跟汉献帝还真的不太一样。司马家取代曹家,不过是换个人做皇帝而已,对曹魏区域的震动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
  第二, 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对世家大族而言,有才能估计是第一位的。譬如曹爽,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你能指望他去统一国家吗?他当权,说不定还被蜀国,吴国给统一了去,那么,那些曹魏的大士族岂不是成了蜀国,吴国大士族的垫脚石了吗?这种情况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夏侯玄军权在手,也不造反,大概是想明白了吧。
  相反,司马懿是既懂军事,又懂行政的,他在,魏国总能对付蜀国吴国吧。这个大概也是很多士族站在司马家这边的原因了。
  第三,司马懿本身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司马懿上台,对士族们没有坏处。所以,士族们也没有抵制到底的决心,说到底,我们都是一个阵营的。

  而夏侯玄和曹羲想对九品中正制改良,动手脚,那是不能允许的。
  第四,当然还是曹爽太能作了。司马懿的统一战线卓有成效。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三国时代还是个乱世,不是治世,所以很多人还是把保全家族性命排在第一位,道德忠诚什么的,还是第二位。
  日期:2018-06-24 08:49:32
  人世间的因果,最是奇妙。曹操与司马懿的互动,不过是开始了曹家与司马家的因果链条。曹丕上位之后,对司马懿的信任越来越重: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从司马懿的升迁来看,曹丕是非常赏识司马懿的。我们不能说司马懿对曹丕的忠是装出来的,俗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终曹丕一朝,司马懿为曹丕上位是出了大力的。而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若曹丕长命一点,曹丕和司马懿君臣或许又能创下刘备和诸葛亮的佳话也不一定。只是,司马懿的命运自有其轨迹。曹丕在位时,朝中有华歆,王朗,钟繇三位曹魏忠臣,也是儒家大儒,人格高贵。曹丕死后,曹睿上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马懿的地位明显下降了: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