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11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回头讨论一下曹丕与刘晔到底谁的策略更好。总体而言,曹丕是更准确的。但是战争这种事,什么都算到很难的,曹丕就没有算到刘备败的如此之快,关键的是,刘备之败,对东吴方面的实力没有造成大的损耗,这个曹丕没有想到的。这个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日期:2018-06-22 11:37:08
  夷陵之战中的刘备意图:白帝城(1)
  黄初二年七月出兵,黄初三年六月兵败,直到黄初四年四月病亡,刘备一直镇守在益州的门户白帝城。刘备一生的败仗不少,为什么夷陵之战刘备好像就过不去这个坎?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没有失败的话,那么刘备很可能会获得孙权的割地,重新占据荆州的一部分,从这点来说,刘备还是在执行隆中对的策略。

  只是隆中对对应的是独霸荆州,而非荆州三分之一的这样的一种状况。在荆州三分天下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在荆州的动作,都有可能受到另外两方的掣肘,从而导致在荆州方向的破局,其实是很勉为其难的。曹操的赤壁之败,关羽之死,大概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刘备之后,荆州方向的大战很少,还是合肥-扬州方向,汉中-陇右方向成为了魏蜀,魏吴战争的主战场。这个道理就是,即使是吴国抢占了荆州三分之二的地盘,吴国也无力两线作战,从荆州,合肥方向同时进攻魏国。其实对蜀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即使刘备抢回来南郡,武陵郡,零陵三郡,刘备也同样无力对魏国发动两线作战,因为刘备在荆州方向,不但要防备魏军,还要提防吴军。

  从战略上讲,荆州的重要性其实从关羽之死后,已经开始下降了。而对蜀国来说,关中平原,陇右才是根本大计。刘备碍于人性常情,关羽之死,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实在要示强,替关羽报仇,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可以理解。在战略上又可以得到魏国的帮助,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是陆逊的一把火,把刘备的美梦给烧了。
  陆逊这一烧,烧掉了刘备称霸天下的野心。曹操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儿子曹丕并不容易对付;周瑜死了,东吴又出来个陆逊。刘备大败之余,不仅面子伤了,还没有了希望,对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来说,打击这么大,确实身体也顶不住了。
  黄初四年二月,诸葛亮从成都前来白帝城(永安)问安刘备。按资治通鉴: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有孙盛在三国志评论说,刘备这个是乱命,幸亏刘禅情商好,忍让诸葛亮,而诸葛亮又是鞠躬尽瘁的劳模,所以最后才没有出乱子,刘备这个做法不足以为外人效仿。这个孙盛讲的对不对呢?

  某种程度是不对的。刘备说的话,只是对诸葛亮说的,别人没有刘备和诸葛亮这样的经历,又怎么能套用呢?
  诸葛亮和刘备在永安待了一个多月,大概双方都充分交底了。刘备敢说出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自然是深思熟虑的。你要说刘备有天下为公的精神,那就不是刘备了,否则刘备当初怎么会钳制关羽北伐呢?刘备的这话,更多的是人主对大臣的一种期望,更是人主对大臣的一种约束。
  刘备死后,有没有钳制诸葛亮的力量?当然有,譬如同样的顾命大臣,益州的李严。军事上有刘备的头号小弟魏延,还有一直跟随刘备的赵云等等。就是诸葛亮所在的荆州派,那大多数也是刘备的死党,怎么可能拥护诸葛亮上位呢?说到底,刘备不是为了目前的刘禅上不上位而说的,而是着眼以后来说的。
  日期:2018-06-22 11:39:58
  夷陵之战中的刘备意图:白帝城(2)
  三国争斗正酣,蜀国在夷陵之战大败之后,是三国最弱的一个。搞的不好,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覆灭的国家。而刘备在伐吴这样的问题上和曹丕,孙权都交过手,很显然,这两位不知道比十七岁的刘禅强到哪里去了。在这样的关头,蜀国内部必须精诚团结,只有一个核心,话说回来,就是必须要高度集权。如果刘禅和诸葛亮互相掣肘,不用刘备多想,那么蜀国肯定是第一个消亡的。要搞集权,希望刘禅行吗?肯定不行。

  跟随刘备的,刘备可以信任并委托的,看来就只有诸葛亮了。如果诸葛亮搞集权,当丞相开府治事,把蜀国难关渡过去了,那么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刘备担心的正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吧。
  那么现在,就把最彻底的话说给诸葛亮听,你想取代我儿子,不用十年二十年后了,现在我就同意你这么干!诸葛亮一听,还不吓的要死,回过味来,可能还有对刘备感动的要死: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个就是刘备要达到的效果,我刘家准备放权给你诸葛亮了,你诸葛亮要好自为之呀。而刘备又深知诸葛亮是有政治洁癖的人的,刘备说了这样的话,而诸葛亮又当着这么多人表了忠心的,那么这个就是对诸葛亮的制约,而刘备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黄初四年三月,一代名将曹仁去世。
  黄初四年四月,一代枭雄刘备去世。
  黄初四年六月,一代谋士贾诩去世。
  黄初四年五月,诸葛亮回到成都,刘禅封诸葛亮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开府治事。
  三国第一代的老人,从孙坚孙策,曹操到刘备,在黄初四年,终于都纷纷谢幕了。三国鼎立的第二代,开始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是曹丕,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他们会如何在三国的时代展露斗争的智慧,后文再说。 (解析二完)
  日期:2018-06-22 13:30:51
  三国演义到底讲的什么
  三国演义现在的通行本,是在罗贯中老先生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版)的基础上,有毛宗岗父子改写而来。
  而罗贯中的原版,就改动了不少历史。其中改动最大的人物大概有这么几个,诸葛亮,刘备,周瑜,马超,魏延,赵云,关羽等。把人物蜀汉人物基本上都往好了改,而把非蜀汉人物往坏了改。最典型的就是马超和周瑜。马超反曹,存粹是军阀行为,不是为了报父仇,反而把父亲给陷害了;而周瑜呢,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硬是把周瑜写成气量狭小之人物,而实际上呢,周瑜为人大度,例如程普,作为孙坚时代的老臣,对于孙权重用周瑜非常不服气,而周瑜并不和他计较,最终程普心悦诚服。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因此,罗贯中老先生亲蜀汉的立场是无疑的。但是罗老先生对曹魏集团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尊敬,并不口出恶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