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55节作者:
青原樵夫 诸如此类的指责,从11月中下旬开始越来越多,12月至2月达到高峰,几乎每周都要受多次这样的指责,轻的在董事长办公室指责,重的在会议室公开指责,而且指责到最后矛头就针对李卫的改革,外面的人全部听到,更严重的是多次拍着桌子斥责,每次李卫都尽量忍住,不想在公开场合下和老板争吵。在这样的指责下,公司各种谣言传得满天飞。
李卫越来越觉得一个总经理的自尊心不断地被刺痛,李卫是中国人,中国人的缺点李卫都有,李卫也有虚荣心,也要一点面子,但自认为虚荣心和面子观念不会太强,也有一定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能力,就事论事的批评通常可以接受,但长期处于这样有成见的指责当中,李卫事后只有苦笑,李卫每每在指责之后一调查,发现很多是林总听了片面之词后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发泄。
李卫也会批评下属,但一般会先做调查,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可是老板的指责,通常只是根据某人片面信息的一句话。李卫不喜欢辩解,独自承受着,林总单独或当众指责李卫属下的过错,李卫很多时候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李卫有时真想一气之下一走了之,但理智下来他明白,不能在这个时候走,在这个时候走,部属会嘲笑自己是逃兵,在公司最困难时就选择逃跑,而自己平时不断教育部属要有责任心,自己却逃跑,怎么也说不过去,要走也要等过了这段时间,将局势扭转过来再走。
李卫预计Bluechip的货在3月底最多4月初可以补完,补完后会好很多。立诚转来的这些垃圾小客户,到时转给别的企业或不做。
至于公司管理成本的增加,李卫是这样认为的:企业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彻底的变革,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然后才能有更大的突破,有经营业绩新的倍增。任何一种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迟早都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做1000万、1亿、10亿、100亿,不仅仅是付出10倍努力、加10倍人手就会有10倍的自然增长,而是要进行质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与现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成年人当年能举重100斤,现在能举重200斤,绝不是他胖了一倍,而是他体格训练得更强健了,肌肉更有力了,如果他想再举到300斤,又得必须改变现有的训练思路和方法。
任何一个企业要实行战略扩张,扩大规模,进行跳跃式发展时,管理框架肯定要先搭大,业务流程要重新设计,靠原来的管理框架和流程是绝无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因此要先期投入,放慢发展速度,框架搭建后经过稳定磨合到产生效益,中间肯定还有一个回报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只见投入,不见收益,导致成本增高,不可能打一针下去,三分钟病就好了,改革是需要成本的,需要时间和足够耐心的,企业越大,问题越多,变革所需的时间越长,IBM当年变革,整整花了三年才恢复生机,如果当年IBM的董事会缺乏远见,顶不住股东的压力,只有两年的耐心,没有三年的耐心,前两年看到郭士纳还没完全扭转过来,就让郭士纳滚蛋,今天就可能就看不到IBM的身影了。蒙牛集团和华为当年扩张便是如此,华为当年不在坂田花50亿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就跟不上现在的销售速度。
而且扩大架构,管理人员肯定会增加,不引进活水进来,变革不可能成功,但不可能为了控制成本而把能力不足的老管理人员全都炒掉,这样一会伤老员工的心,二会使公司在变革期出现衍接断层,因此,管理人员的队伍肯定比以前庞大,管理人员的工资比例一定会增加的。
因此在管理变革期,管理成本肯定会增加,利风现在固定成本肯定会更高,但只要有订单支持,就不成问题,加上明年有伏特狮这个大客户支持,再开发一两家大客户,必须要这么一个大框架才能支撑,否则支撑不起来,公司现有的管理框架,每个月有300万订单肯定不会亏损,李卫从财务报表中预估盈亏平衡点在250~280万元之间,但现有的管理架构具备消化700万订单的潜力,不需要增加多少管理技术人员,只需增加些工人,李卫预计,只要有足够的订单,每隔三个月他就能将生产能力提升100万。李卫认为一个老板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不能仅仅因为现在有些困难就一味地责难。
如果林总的态度会转变,李卫就打算继续做下去,如果林总仍是这种态度这样带成见地对待自己的话,李卫打算明年将局势扭转后就离开。
日期:2007-11-19 14:45:27
三、老板的性格
整个12至2月份,李卫很少见到林总笑过,除了伏特狮审核通过时开心过一两次外,基本上都没开心过。
2月中下旬,公司在途订单在半个月内突然猛增到700万,李卫要求行政人资部按《定员编制表》招人,除了伏特狮专线要增加二十多人之外,其他部门不得随意增加人。但是老板有一天通知要给铸造部增加一个领班和两个工人,如果增加就超编了,现在有8~9台机的人手,如果光铸造的话,可以对付600万以上的产能,但老板非得说要增加,李卫只好让老板说要的人去找王兴国面试一下,等那几个人找到王兴国,王兴国拒绝了,因为其中有一个是上次罢工被炒掉的,还有林总说的那个领班,也是那个时候跟着一起辞职的,到另外一家小公司混了个领班,但王兴国一考试,发现他的水平根本不适合做领班,王兴国打电话请示李卫,李卫告诉王兴国不录用。
没想到老板因为此事找来李卫大发脾气,又把王兴国找来骂一顿,说自己已经答应了人家,要守信用。王兴国说那几个人所在的公司现在没多少订单,所以才想出来,而且一个是被炒的,一个水平不够。林总不停地训斥王兴国,李卫表示是自己要求王兴国这么做的,林总最后发火了:“这个公司是我的,我想要谁进来就让谁进来。”偏偏李卫那天不知道是那根筋出了问题,偏不让林总,就是不同意,只同意三个人当中的一个进来。李卫表示:公司这种二进宫三进宫的人很多,很多公司进出两次就再也不能进公司,否则员工觉得公司像旅馆一样,从来没有一定的严肃性,一个公司,在炒人上必须慎重,炒的人也进来,就如皇帝要杀一个臣子,杀了他,想他的时候又叫他还魂,这怎么可能?公司管理层当时不重视,人一走又怀念别人的好,又叫人回来,这导致公司对人的去留根本不慎重,炒人不是因为一段时间的综合评估,完全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这句话可能刺到林总的痛处,林总生气得把李卫和王兴国赶了出来。事后李卫才知道,原来那个想做领班的,是老板保姆的丈夫,老板一口答应了保姆,现在做不到,岂不是大丢面子。
1、2月份,因为铝料价格上涨,有很多产品要调价,报价事项比较多些,张晓杰到老板面前反映太忙了,林总又找来李卫,要求李卫解决一下,李卫把张晓杰找过来,问他一天报几份报价,算一份报价要多久?怎么会没时间?是否将工作按轻重缓急合理分配给部属(贺经理走后,报价工程师张晓杰暂代营销经理职务,后来林总又让马副总负责营销部,张晓杰协助马副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