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狐事,我家乡关于狐仙的真实故事。》
第58节

作者: 阳春三月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10 21:34:03
  “兄弟,咱们最近能不能走的别太近,”爷爷沉吟半晌,字斟句酌地说,“确切的说,就是最近我这儿可能有一些事,你,你,总之,就不麻烦你了,我自己解决吧。”
  鲜儿一惊,“大哥,我爹来找过你了?”
  “没有,没有。”爷爷摇头,“就是上次两只黄鼬的事,闹了半天它们的背景很大,和我家祖上有世仇。我怕连累到你,甚至连累到你们家。”
  鲜儿一脸平静,“大哥,如果我有麻烦,你管不管?”
  “当然要管。”

  “那要是有生命危险呢?”鲜儿又问。
  “先拿走我的命,然后才能动你。”爷爷不加思索。
  “那你的事我能不能置身事外?”
  “你不能这么说,”爷爷急了,“我孤身一人,想跑随时能跑。可你呢,你身后有一大家子人,总不能因为我,挑起你们两大家族的争斗。”
  “我现在也是孤身一人,和家族无关。”鲜儿的声音有几分落寞。

  “不管咋样,我可以为你去拼命,你却不能跟我受连累。”爷爷有些不管不顾。
  “为什么不讲道理呀?”鲜儿有点急了。
  “别跟我讲道理,我是大哥。”
  “大哥就能不讲道理呗。”鲜儿笑了。
  “对。”爷爷说。
  “让我放下你不管,我做不到。”鲜儿幽幽地说道。

  日期:2018-01-10 21:56:24
  柳絮飞了,杏花落了,山坡上的草长高了。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山村里就连一早一晚也觉不出丝毫凉意了。一年中,乍暖还寒的季节又过去了。
  毛茸茸的小杏儿挂满枝头的时候,雨水也多了起来。田野里,庄稼己经碧绿一片。县城里,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到了。
  四月十八,是县城庙会开始的日子,爷爷和鲜儿拗不过青青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从村里借了毛驴,早早起来,天刚亮时候就到了县城。
  刚进城门,大街上已经熙熙攘攘满是人流,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卖布的,卖胭脂水粉的,锅碗瓢盆的,应有尽有,再往前走,是卖饭的,炸的金黄的油条,摊的比纸还薄的煎饼,清凉爽口的凉粉,青青一闻到味儿,马上走动了。三人只好先座下吃饭。
  人流拥紧,牵着驴不方便,爷爷便又将驴栓在了梁家大门外。
  日期:2018-01-10 22:29:49
  三个人在大街上走走停停,青青时不时的买一些糖人,钗子之类的小玩意儿,尤其是见到了上好的绸缎,时不时的拿起来在身上比划比划,鲜儿也受她影响,不时的在布庄前流连,却最终买了几丈白色和青色的丝绸,找裁缝给爷爷量尺寸做了两身长衫和裤子,青青噘着嘴大声嚷嚷偏心。只到后来,爷爷给鲜儿和青青又各做了一身衣服。
  三人走走停停,快到响午时,才来到了城东南的泰山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奶奶庙。传说,四月十八是庙里供奉神仙的生日,人们都来祭拜,大多都是为求子而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庙会。

  庙在一座高台之上,一步步的石级层层而上,刚进院中,一棵苍松古意盎然,正殿东南角还有一座高塔。三人烧完香后,笙在庙门口的高台上歇息。
  台下几十步远的地方,有方圆十几亩大的一湖碧水,清澈见底。水边垂柳依依,一座三巩石桥从岸边通向湖中间雕梁画栋的八角亭子里。亭子里围着一群人,阵阵三弦声和清越唱腔从人群里传来。
  “我要去听说书的。”青青欢叫,连蹦带跳的跑下台级。
  日期:2018-01-10 22:53:41
  三人顺着石桥来到亭子里,亭子四周尽是高大柳树,一片浓荫,徐徐的风吹过来,吹皱了水面,吹在身上,凉爽无比。
  亭子正中,一个盲人老汉,穿着一身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怀里抱着个三弦在弹。一个十八九岁,清爽利落的丫头连比划带说,说到激烈处便唱上一段,声音清亮,如湖中的水一般干净。人群时不时发出一阵喝彩,有人便拿了铜币扔在地下的盆里。
  梁珊珊父女也在人群里听书,看见爷爷,梁老汉招了招手,爷爷三人向他们父女走去。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弯着腰,拿个破碗,拦住跑在前面的青青,嘴里嘟囔,“行行好吧,小姐,给点钱吧,我两天没吃东西了。”
  青青拿个铜币扔在碗里,乞丐一抬头,怔了半晌,满脸羞愧之色,又有几分局促不安。青青则张大了嘴,脸色大变,脸上忽然没有一丝血色。
  爷爷一步冲了过去,焦急问道,“青青,你咋啦?”
  青青好似傻了一般,没有回答。

  “那是她爹。”鲜儿在爷爷背后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