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26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起这个邓愈,我相信很多人并不会陌生,明朝开国后,此人因为战功赫赫,被朱元璋封为卫国公,进入了六公爵(按功劳排名第五)。请大家一定牢记,此人在元末猛将排行榜中位列第七,而且智勇双全,十分厉害。
  日期:2018-02-04 21:12:38
  �6�7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汉族,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出生于1337年(至元三年)农历二月十五。
  邓愈的父亲叫做邓顺兴,此人类似于梁山好汉中的晁盖,十分重情重义,而且很讲信义,因此在十里八乡威望很高,被人推为团练,带领一帮身强体壮的村民,巡视乡里,保境安民。

  按金庸武打小说的说法,这个邓友德生下来就是个练武奇才,身材魁梧,勇武过人,而且聪慧过人,十分好学,一点即通。更为难得是邓友德小小年轻,志向却不小,从小立志,张大后要治国平天下(想想小时候的志向,有多少人真正实现了呢?我问尚幼儿园的儿子你长大后要当啥啊?他总是昂首挺胸地回答说要自己要当解放军,说完后,立即拿起玩具冲锋枪,戴好帽子,走起了正步:))。

  日期:2018-02-04 21:13:04
  元朝末年,朝廷腐朽不堪,百姓纷纷起义,反抗暴元。1353年(至正十三年),邓顺兴和元军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继续领兵作战。可惜没过多久,邓友隆也病逝,于是邓友德接替兵权,继续带领人马与元军作战,当时他才16岁(现在的16岁的孩子都在干嘛呢?有时候想想穷苦人家的孩子16岁可能开始当家了,但是16岁的邓友德却已经带领人马打天下了)。
  这个孩子年轻轻轻,而且特别实诚,作战时,不是挥挥手,动动嘴皮子,说句“弟兄们,给我冲啊!”就敷衍了事的那种。史书上记载,每次作战,都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起到了很好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军中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勇猛,对他十分信服。泗州、盱眙等百姓得知后,也纷纷前来归附,希望能受到他的保护。
  日期:2018-02-04 21:13:22
  你如果认为邓友德是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张飞式武将,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邓友德是个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之人。当时的起义军头领大多没有远见,只知打着起义军的旗号,到处抢掠。他接替兵权后两年,那年也才18岁,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开始思考人生了,觉得自己这样单干,孤掌难鸣,推翻暴元谈何容易,于是萌生了投靠起义军的想法。在那么多的义军中,他思之再三,最后选择了朱元璋(眼光还是很精准的),决定投靠他,一切从头开始。

  1355年(至正十五年)春,邓友德率领手下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平白无故得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不说,还得了一员不世出的猛将,自然十分欣喜,于是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并赐名邓愈。史书上记载:
  “邓愈,虹人。初名友德,为赐名。父顺兴,据临濠,与元兵战死,兄友隆代之,复病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管。”
  《明史》
  日期:2018-02-04 21:13:26
  邓愈也不辜负朱元璋的期望,投靠了朱元璋后,开始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战斗能力。1355年(至正十五年)农历六月,朱元璋给你命令邓愈和常遇春率领大军自巢湖一路南下征讨。邓愈和常遇春不负所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府、溧阳等地,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渡江的战役中,当时元朝大将蛮子海牙率领水师集结于采石矶,准备进攻太平。邓愈得知情况后,率领士兵偷袭,攻入敌军大寨,点燃两只装满杂木、火药、灌以油脂小船,趁着风势冲入元军水师之中。风助火势,火势猛烈,元军大乱,哭爹喊娘,死伤无数。
  邓愈乘胜追击,进攻应天。当时元朝南台御史福寿是个顽固分子,亲自督兵死守,谁要是逃跑,就地砍杀。在福寿的督战下,元朝守军一个个杀红了眼,拼了命,战斗十分残酷。在关键时刻,邓愈带领手下士兵一马当先,浴血奋战,最终攻破了金陵,杀死顽固分子福寿。
  日期:2018-02-04 21:13:41
  攻袭下应天之后,邓愈又和徐达汇合,顺势攻占镇江、丹阳等地。朱元璋大喜,为了褒奖邓愈战功卓著,特地提升邓愈为广兴翼元帅,出守广德州。
  不久,邓愈又破长枪帅谢国玺于城下,俘虏上千人。邓愈又被提拔为枢密院院判。同年七月,邓愈又被朱元璋任命为征南将军,胡大海为副将,征讨旌德、徽州等地。
  此时,十万元兵来袭,徽州上下无不惊慌万分,唯独守将邓愈异常镇静。他思忖了片刻后,下了一道命令,让手下大开城门,还让几个老兵在城门口扫地。手下将士听了之后,个个吓得目瞪口呆,都以为邓愈疯了,但是他们又不敢不从,那几个老兵也没有办法,只得壮着胆子在城门口装模作样的扫地。
  日期:2018-02-04 21:13:52
  “苗帅”杨完者率领大军来到徽州城下时,见城门大开,邓友德一人单枪匹马地站在城门外,怒目而视,有如金甲大神一般。

  “苗帅”杨完者纳闷不已,心里暗道:“城门大开,难道里面有伏兵?我书读的少,你可不要骗我?”他怀疑城中设有埋伏,站在城门口不敢妄自攻城。
  很显然,这个“苗帅”杨完者没有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诸葛亮给司马懿唱过空城计,所以这次吃亏了。谁叫他不好好读书,知识就是力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这样,杨完者错失了良机。当时,胡大海在婺源作战,得知徽州被围消息后,大惊,连忙率领部队回救。
  “苗帅”杨完者率领十万元兵站在门口,还没有搞清状况,就见胡大海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来。城中守兵见援兵已到,振奋不已,也从城中杀出,两边夹击,结果苗军大败,杨完者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