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狐事,我家乡关于狐仙的真实故事。》
第47节

作者: 阳春三月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6 09:38:40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出了九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河边的柳树上,长出了鹅黄色的柳芽,山上的山桃花,开的正热闹,这边一片,那边一片,灿如云霞。远处的山坡上,已经满山青绿,春雨过后,新耕的田野里弥漫着淡淡的泥土气息。田埂上,一朵朵黄色的蒲公英在微曛的风中轻轻摇曳。
  解决了两只黄鼬的事后,爷爷修炼的更加勤奋,因为祖上流传,遇见黄鼬找事,王家可能要发生大事,至于什么大事,太爷爷没有告诉爷爷,至于王猛,就更不知道了。
  俺村附近,也一直没有黄仙的传说,所以爷爷断定,那两只黄鼬精,肯定是外来的,且来头肯定很大,要不然,不敢初来乍到就在别人的地盘上瞎拆腾。后来问了鲜儿,果然,附近没有成了气候的黄鼬。来者不善,爷爷想到了他老爹的告诫,索性将两个猖狂的家伙留了下来。
  至于俺家祖上的事儿,鲜儿也知之甚少。不过,他说,听他爹的意思,给爷爷的书,倒有很大可能是得自俺家先辈。
  爷爷每天小心诫备,可一段时间下来,倒是风平浪静,没啥大事。这段日子,爷爷又遇到了好些修炼中不懂的东西,有些鲜儿能帮忙解决,可必竟道不同,有些他也不懂。
  吃过早饭,爷爷决定去找痣脸老太太问问。
  一路行来,看山看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昨夜刚刚下过,天已响晴,杨柳风微微的吹着,满满的花香,草香,泥土的味道。
  爷爷心情畅快,不知不觉中己经走到了乱箭沟口。因为沟口向阳背风,沟里的草愈发的绿,沟两边的崖顶上,苍松墨绿,山桃粉红。
  爷爷不禁心中暗叹,怪不得好多仙家都选择这里来修行。
  摸出痣脸老太太给的玉,按上面的路线七拐八拐的走了进去。老太太的洞府前,一个俊朗的青年正陪着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正是上回老太太派出去报复胡枫的那个青年。想必是老太太孙子辈中最杰出的。
  爷爷忙给老太太行了晚辈之礼,老太太对爷爷说道,“这是我孙子,胡三,三啊,这个就是我跟你说的王宗,都是年轻人,以后多来往着点。”
  爷爷和胡三都点头称是。

  “老太太起名也太随便了,这个是胡三,以前那个痣十八大概就叫胡十八了,要是有一百多个孙子,不是要叫胡一百零几了。”爷爷心中暗想。
  “小家伙,老身疏懒惯了,就这么起的名字。说你的事。”老太太谈然说。
  爷爷一惊,忙将修炼中不明白的事一一说出。
  胡三沏了一壶茶,倒好三杯,坐在旁边静静听着。茶色碧绿,茶香四溢,就是本地山上的石头茶。
  “你今天就宿这儿吧,我给你一一解释。”老太太眯着眼,晒着太阳。
  “对了,胡奶奶,这阵儿不知从哪儿来了两只黄鼬精,被我解决了。”爷爷忽然想起。

  “黄鼬精?”老太太猛然坐直,双眼睁的老大,“终于还是来了,几百年了,还是没逃掉啊!天意,天意如此么?”
  日期:2017-12-26 19:59:44
  “你的祖上是哪里人,你知道吗?”老太太问爷爷。
  “就是村里的呀。"爷爷说。
  “不是,”胡老太太肯定的说,“我认识的你那位先祖,是从外地迁来的,他是为了避灾,从定州来的,具体哪里人,我也不知道,不过,他修为很高,那时的我不是他对手。他曾经在一个道士手里救过我一次,以后,我俩便相交莫逆,就向你和胡鲜儿一样。他叫王者,也因为和我成为朋友,而定居在了你们村,后来,娶妻生子,廷续到你们这辈。他的故事,是他后来上了年纪后告诉我的。”胡老太太开始了讲述。

  日期:2017-12-26 21:19:58
  河北定州,人杰地灵。战国时将相和的廉颇,汉武帝时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乐师李延年之妹李夫人,写《陋室铭》的刘禹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诗名扬天下的崔护,都是定州人。
  大明,明景帝年间,一天,定州的大街上来了一个外地摆摊算命看相的年青人,一开始,人们看他太年青,根本不相信他,一连三天,根本没一个人找他算命。年青人也不急不燥,没事就拿本书看,打发时光。后来,有人报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给算了一下,结果,无论财运,姻缘,还是家事,无一不准。神算的消息就这样不径而走,越传越远。
  日期:2017-12-26 21:46:15
  定州城东关有一户姓崔的人家,世代做毛笔生意,名扬京城一带,相传,他家做的毛笔还曾进贡给皇上用过。毛笔分为硬毫笔,软亳笔和兼亳笔。硬亳笔的弹性大,有兔毫,狼毫,鹿毫等,多用于书写草书,行书。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比如羊毫,可以用来画山水。兼毫笔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上软毫,笔性介于软硬之间,多用于写楷书,隶书,篆书之类。
  崔家的制笔,尤以硬毫笔出名,硬毫笔之中,更以狼毫为最,堪称冠绝京城一带。
  他家的狼毫,笔头色泽浅,光泽漂亮,用手一摸,好象貂皮一般顺滑。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将笔压后提起,笔毫立刻恢复原状,弹力十足,笔毫圆满如枣核形,完全是狼毫的典范。

  狼毫,笔毫用的并非是狼毛,而是黄鼬的尾毛。
  日期:2017-12-26 21:59:00
  崔家传至崔博这一带,干脆不做別的笔了,专做狼毫。笔好,自然要求毛好,毛好,就要求用健壮的黄鼬尾。年幼的和老弱病的都不能用,每年,崔家宰杀的黄鼬无数。将尾毛做笔,剩下的皮卖给做皮衣的人家。
  崔家虽然富甲一方,可人丁并不旺,每代都不超过两个男丁。到了崔博这代,他大哥早死,只留下一个闺女,己经嫁人。他的两个儿子,大的己成家,生了个儿子,小儿孑还没完婚。
  日期:2017-12-26 22:11:02
  可从几个月前,崔家便祸事不断,先是大儿媳妇儿带孩子回娘家,六岁的孩子去小溪里捉鱼,倒在溪水里被淹死了。说来也怪,那孩子是趴在溪水里被淹死的,小溪的水都没不过成年人的脚背,孩子只要翻个身,脸冲天,水都淹不着口鼻,可偏偏却给淹死了。
  一家人悲痛欲绝,哭天怆地。
  刚过了一个月,小儿子晚上在家睡觉,好端端的,房梁竟然断了,房顶一塌,把他压在了里面,虽然救了出来,可手脚全砸断了。

  崔博找了道士去看,可谁也找不出毛病。
  日期:2017-12-26 22:25:04
  崔家人每天人人自危,毛笔也顾不得做了,一家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崔博更是吩咐家丁,打更的一定要仔细巡逻,严加防护。可还是出事了。
  一天晚上,崔家大少爷正在屋里睡觉,忽然,门自动打开了,一阵阴风吹进屋里,崔少爷迷迷糊糊爬起来就向后院走去,他媳妇儿眼睁睁地看他出去,想喊,喊不出,想动,动不了。等她能动弹时,跑出屋外大叫,一家人连同家丁,护院把崔府找了个底朝天,大少爷踪影不见。
  日期:2017-12-26 22:45:22
  有个家丁在后院的墙头发现了有人攀爬的痕迹,众人打开后门找了出去,在墙更发现了一只鞋,正是崔少爷的。也不知道,他是怎样躲过巡逻的家丁的,一丈五六的高墙,连梯子都不用,平时文弱的他竟然能翻墙而过。
  众人又在附近撒开了找,可是大少爷好象消失了,哪儿也找不到,崔博心如刀绞,咬牙领人找寻,他媳妇儿早瘫在炕上了。
  天亮后,一个种地的农民在自家地里发现了崔大少爷,他钻在玉米地里,双膝跪地,正捡了土坷垃往嘴里赛。
  .  崔博领人赶到时,他大儿子嘴里塞满了土,依然不顾別人拉扯,还要啃土吃。把他带回家,将嘴里的土抠出来的,整个人变的痴痴呆呆,连爹娘媳妇儿也认不出来,而且,一不注意,就往外跑。
  没办法,崔博最后只好用绳子绑上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