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34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1122年四月,也就是“北辽”刚刚建立才一个多月,耶律淳便发动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争,战争的对手是企图入侵燕京的宋朝大军。
  事关“北辽”王国的生死存亡,耶律淳将所有的赌注压在了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年青人身上。
  而与此同时,童公公和蔡公子率领的十万宋朝北伐大军也开到了宋辽边境的雄州。
  童公公派前军统制杨世可出兵白沟,迎击辽军。
  辽国这边耶律大石派出了自己的副手萧干迎战。

  战斗的结果是萧干大胜,杨可世大败。
  而辽国统帅耶律大石见好就收,再次派使者来到宋军营中,极力陈述两国交战的敝端,希望能再次同宋国和平相处。
  宋军高级指挥人员中只有种师道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同耶律大石的初次交手,他深感对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北辽”也绝非童公公等人所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种师道也劝诫童公公作个顺水人情,乘机与“北辽”和好,耐心的等待时机。
  但童贯等人已经被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充昏了头脑,对于种师道的好言相劝置之不理。
  童公公不相信北辽这只“病猫”还能打败自己大宋朝的王者之师,于是他再次派西路都统制辛兴宗出兵范村。
  而经验丰富的老将种师道由于不听话,被童公公打发到了“替补席”上观战。
  耶律大石被童公公的傲慢态度激怒了,于是这位辽国的杰出青年亲自上征,在范村大胜辛兴宗。

  这下童公公彻底傻眼了,他不曾想到自己“英勇无敌”的大宋军队居然连北辽这只病猫都打不过,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只病猫在耶律大石这只老虎带领下,乘胜追击,大有一举歼灭宋军的趋势。
  关键时候,还得老将出马,种师道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果断的率领精锐部队断后,阻击耶律大石,避免了宋国全军覆没的命运。

  宋军北伐失利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城内,赵佶老师这回又显现出了他懦弱胆小的性格,由于生怕北辽会乘机攻打中原,他连忙命令童公公和蔡公子立即从雄州撤军,班师回朝。
  宋国这次北伐,虽然占据天时、地利,但在人和方面不如北辽。
  首先,虽然北辽正处在灭亡的边缘,但在耶律淳和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君臣上下同心,士气旺盛,而我们的赵老师和他的那帮学生们根本没有认真地进行备战,直到金国的阿骨打一再催促,才匆忙上阵,焉能不败。

  其次,在将领方面,辽国派出的是同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人才,而宋国派出的却是“公公”和“主持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怎么能取胜呢?

  至于这次北伐失利的责任,童公公很自然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不听话的种师道身上,结果是种师道被降职留用,其余人等毫发无损。
  宋军撤兵的消息并没有给危在旦夕的北辽带来多大的喜悦,因为北辽的最高统治者耶律淳去世了。
  这位辽国末期辽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仅仅在位三个月,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了,这不能不说是辽国的一个重大损失。

  在临死前,耶律淳向李处温交待了自己的遗嘱:任命李处温为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延禧之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而李处温这种人事实证明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耶律淳的死使他认识到辽国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他需要为自己留下后路,他的后路就是刚刚吃了败仗的宋国军队。
  于是,李处温便秘密策划挟持萧德妃向宋军统帅童贯投降,可惜最后事情败露,最终李处温便萧德妃处死。

  得到了耶律淳的死迅后,童公公和蔡主持又开始得意忘形了,他们再一次怂恿赵佶出兵北辽。
  经过上次的大败后,赵佶有点厌战了,但经不住童公公和蔡主持的花言巧语,决心再次北伐。
  公元1122年九月,宋国发动了对北辽的第二次进攻,童公公和蔡主持仍然是主帅,主将则换成了同样来自西北地区的刘延庆。
  这位刘延庆出身名将世家,经常在西北一带同西夏人作战,可以说是一员猛将。
  但此人的缺点也很突出,骄横自大,军纪很差,这似乎是那个时代宋朝将军的通病。
  此次北伐,宋国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其中大部公都是国内的精英部队——禁军,赵佶老师对于此次北伐是志在必得,因为他不相信连皇帝都死了的北辽还能有什么抵抗力。
  童公公和蔡主持包括刘大将军的想法和赵老师相同,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

  那就是虽然耶律淳死了,但最北辽最厉害的两位仁兄耶律大石和萧干还在。
  不过在第二次北伐的初期,宋国军队却出人意料的顺利,沿途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令童公公和蔡主持更加高兴的是,有个辽国的高级将领居然主动向他们投降了。
  这可是一百多年来,辽国向宋国投降的第一位武将,而且此人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他就是辽国怨军的首领之一,郭药师。
  我们前面说过,怨军是耶律淳一手建立的私人武装,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金国,但后来怨军发生了内哄,再加上被金国多次痛击,实力大受损伤。
  蒺藜山大败后,怨军跟随耶律淳退守燕京,负责燕京南部军事防御。
  而作为怨军首领的郭药师,在耶律淳刚即位时,确实也得到了耶律淳的特殊照顾,被耶律淳任命为涿州留守,负责抵抗宋国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主人耶律淳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便去见了自己的祖先,而郭药师的怨军便失去了以往的光环,成了不受萧德妃欢迎的野蛮武装。
  郭药师是个战场上的赌徒,他很善于看准时机下赌注,在前面几年中,他将赌注压在了耶律淳身上,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目前赌桌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三国对弈的一方,辽国败局已定,不可能再有获胜的机会了。
  要作一名成功的赌徒,郭药师必须跟对主人,站对阵营,否则他就只有和耶律淳一样,成为辽国的殉葬品。
  于是,我们的郭药师决心更换主人,他这次将赌注压在了宋国身上,也就是童公公身上。
  所发还没等宋朝大军发动进攻,他便很主动地向童公公献出了涿州城和易州城。
  我们的蔡主持也终于获得了夹道欢迎的殊遇。
  胜利来得如此之容易,使的童公公和蔡主持迫不及待地想出兵攻打北辽的最后据点——燕京,他们要求刘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立即攻打燕京城。
  而刚刚投降的郭药师为了讨好自己的新主子,便自告奋勇当向导,率领自己的五千怨军共同进攻燕京。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童公公和蔡主持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在军营中开始了庆祝的准备活动。
  但燕京城内的北辽残余势力并不想就此束手就擒,萧德妃虽是个女性,但她还是继承了耶律淳的一贯宗旨,那就是在军事上完全信任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重要支柱。

  闻听宋国乘着自己主人逝世,前来挑衅,耶律大石非常恼怒,他决定再次教训一下无耻的宋国人,于是他命令萧干率兵出战刘延庆。
  宋辽双方的大军再次战于良乡,发生激战,而此时北辽由于刚刚失去了老大,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战斗力明显不如第一次与宋兵作战。
  而所谓的宋国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却是惊人的差劲,居然再一次败在了辽兵手下,刘延庆是第一次同辽兵作战,以往神气活现的大将军此时变成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出战了。
  一同跟随刘延庆作战的郭药师看到宋兵的窝囊表现后,是又气又急,他没想到宋军的能力居然是如此的低下,他有点后悔自己可能押错了庄家。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他还得想办法帮助宋国,否则他的赌注将血本无归,于是他来到刘延庆的营中,向刘大将军说出了自己的破敌良策。

  郭药师的良策其实很简单,就是偷袭,乘着双方大军都在良乡对抗之际,派小股精锐部队偷袭防守空虚的燕京城。
  这个偷袭计划相当完美,如果安排得当,成功的机率相当大,郭药师为了赌赢这盘棋,不惜充当宋军的炮灰,自我推荐率领手下的怨军和部分宋军偷袭燕京城。
  刘大将军被郭药师的“忠心“深受感动,立即批准了郭药师的请求,同时也命令自己的次子刘光世率领一部分军队作为援军,天明时刻在燕京城外接应郭药师。
  一切安排就绪,郭药师开始了他的冒险计划,他率领着六千精兵,乘着夜色偷偷渡过了永定河,到第二天早上,郭药师的偷袭部队已经到达了燕京城外。
  一声令下,郭药师下令全体攻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