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27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危难时刻,又是郭药师站了出来,自告奋勇率领怨军去偷袭敌军。
  耶律淳对自己提拔的这位将领是相当的满意,不但镇压了士兵的叛乱,还主动要求去攻击敌军,这在当时的辽国将领实属少见。
  初出茅庐的郭药师并不是不知道女真人的厉害,但身逢乱世,只有勇于博击,才能出人投地,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很可惜,郭药师的偷袭行动很不成功,基本上是失败了。
  虽然损失不大,但对于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的怨军来说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却把翰鲁古和完颜娄室等人给激怒了。
  翰鲁古和完颜娄室对蒺藜山上惊魂未定的怨军发动了总攻,怨军们已经毫无斗志,纷纷仓惶逃命。

  蒺藜山的战败,标志着辽国在辽东地区最后一个据点的失守,从此以后,整个辽东地区已经成为金国的领土,辽国的势力再也无法踏上辽东的土地。
  耶律淳的怨军在辽东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上京城内,耶律延禧听后半天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突然对大臣们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
  “如果女真必来,我有日行三百五十里的快马,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为舅甥,都还可以去,也不失一生富贵!”
  敌人还没打来,就先想着如何逃跑,我们的耶律延禧先生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句话也是出自耶律延禧的肺腑之言,他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辽国的最终命运。
  而辽国的将士们在这样一位“英明”皇帝领导下,都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辽国的悲惨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了!
  九、海上之盟

  辽国天庆六年、金国收国二年,公元1116年秋,阿骨打乘着辽东渤海人高永昌起兵的机会,一石中三鸟。
  既击败了耶律淳的辽兵,又消灭了高永昌的渤海国,并且乘势占据了整个辽东地区。
  一时间,金国的疆土急速扩大,整个东北地区全部变成了金国的领土,而相反的是辽国的领土急剧减少,耶律延禧所能控制的仅仅只有辽国的四京。
  形势对阿骨打的金国相当的有利,但阿骨打却有了另外的烦恼,那就是金国的“人才”太少。
  确切的说是“文人才”太少,诸如完颜宗翰、完颜娄室、银术可等都是英勇善战的武将,但谈到治理国家,搞好内政就不是这帮兄弟们的专长了。

  阿骨打的金国建立快两年了,国家的治理急需各种类型的人才,而目前善于治理国家、管理内政的也就是国论勃极烈撒改一人。
  这种情况下,单靠撒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何况撒改的年龄已高,随时都有一命乌呼的可能。
  而辽东的夺取为阿骨打选取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当时的辽东地区是渤海人和北方汉人聚集地,而该地区的渤海人大部分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地区的“文人才”比起“白山黑水”间自然要多许多。
  于是,阿骨打在攻占辽东地区时,便提出了“渤海人和女真人本是一家人”的政治口号,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渤海人才投奔自己。

  阿骨打的号召力还是相当大的,前面提到的渤海人高祯便是这一口号的第一个响应者,还未等金国大军攻下东京,他便顺应潮流,投降了金国。
  而金国对这位先驱者的待遇还是相当优惠的,东京城被攻下后,高祯第一时间便被封这东京留守。
  而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位高先生深得几代金国皇帝的赏识,多次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直至去世前还担任着太子太保和御史大夫的职务。
  但高祯还并不是阿骨打在辽东所挖掘到的最厉害的“文人才”,金兵占领东京后,有两位渤海年青人主动要求加入金国的阵营,一位叫张浩,还有一位叫杨朴。
  张浩字浩然,辽东渤海人,其祖先世代为辽国官员,张浩就是在这种官宦家庭中长大的一名知识分子。

  所以张浩深受父辈们的影响,从小就开始学习汉文化,同时也对中原地区的人文制度产生了兴趣。
  对于这种人才,阿骨打的金国是非常需要的,虽然金国已经建国两年多,但说的难听点,当时的金国最多还只是属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
  对于封建国家和帝王的许多规章制度都还没有形成,所以阿骨打急需像张浩这样的人才去充实自己的国家。
  于是,张浩马上被任命为“承应御前文字”的职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专门帮助阿骨打记记笔记、写写稿子之类的工作。

  有人可能会认为,张浩这是大材小用,你说对了,但在当时的金国,一个渤海人能进入女真王国的中央枢纽工作,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事实也证明,张浩的工作能力相当强,而且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张浩先生将会对金国的政治改革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后面的历史发展中,我还会提到这位张浩先生。
  但在这里,我主要想重点介绍另一个人才----杨朴。
  杨朴,辽东铁州人,曾在辽国担任过秘书朗的职务,后投靠金国,这是关于杨朴的生平事迹简介,因为有关这个人物的争议较多,无法详细介绍。
  史书上关于杨朴这一人物的记载,争议很多,而且在最重要的文献《金史》中却对这一人物很少提及,相反在后来南宋方面的许多史料的记载中,杨朴是作为阿骨打前期称帝时的一位重要谋臣被反复提到的。

  而关于杨朴劝阿骨打称帝的时间上也有很大有争议,《金史》上记载,阿骨打是在辽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称帝的,其中并未提到杨朴,而《辽史》中提到杨朴劝阿骨打称帝是在辽天庆八年(公元1117年)。
  在这里,我采取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杨朴确实是阿骨打在位期间的幕僚,但他很大可能性是地高永昌起兵失败后,投靠阿骨打的,这后便成了阿骨打的重要谋臣,于是杨朴便开始为阿骨打的金国效力,并在公元老1118年劝阿骨打改年号为天辅。
  不管采用哪一种说法,杨朴都是作为阿骨打时期的一名重要人物真实地存在过。
  公元1117年十二月,阿骨打在众臣的呼吁下,决定改年号为天辅,尊号为金国大圣皇帝。
  而此时作为阿骨打的头号谋臣,杨朴提出来了新的观点,那就是你这个皇帝当的不是很名正言顺,首先要搞一个册封方式,要得到邻居辽国的认可,然后主动提出议和条件,这样才能取信于四海之内。

  阿骨打对杨朴是相当尊重的,对于他的建议是言听计从,而议和的内容无非还是归还阿疏等老一套。
  关于杨朴的事迹就到此为止了,在以后的历史中几乎再也看不到杨朴的身影了,而作为当时阿骨打的头号谋臣,不能不说是有点奇怪。
  总之从辽天庆七年二月至辽天庆八年一月,辽金双方一直处于打打停停再谈谈的态势。
  对于阿骨打来说,既然已经攻占了辽东,那就要做好长期占领的准备,必须派人管理整个辽东地区,所以暂时性的对辽谈判也是有必要的。

  而对于耶律延禧来说巴不得盼望阿骨打早日停战,好让他过几天安静日子。
  然后双方这种僵持的局面随着一个人的出现被彻底打破了。
  这个人叫马政,公元111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他和十几个同伴坐船来到了辽东半岛,当他们第一次登上金国的领土时,便被金国的巡逻士兵抓获。
  被捕后,金国士兵们强走了他们的所有财物,并打算把他们当作间谍全部处死。
  关键时候,他们中的一位“语言大师”起了作用,此人名叫呼延庆。
  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比较熟悉吧?小将呼延庆,呼延庆打擂,这都是我们小时候非常熟悉的故事。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此呼延庆非彼呼延庆,我们所熟知的呼延庆只是在小说《呼家将》和戏曲中频繁出现,他是宋朝名将呼延赞之后,其父辈被奸臣庞文陷害,后业呼延庆在一帮宋朝爱国忠臣的帮助下,最终铲除奸臣,报仇雪恨。
  但很遗憾,我查了很多史书,对这个人物并未有过记载,也就是说,呼家将中的这个呼延庆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正史中并没有此人的存在。

  而我们这里的呼延庆却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呼延庆,宋朝将领、外交大臣,熟悉多国语言、并善于辩论,多次担任出使外国的职务。
  因此,在这帮人生命垂危之际,语言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呼延庆及时的向这群金国士兵传达了他们的信息,那就是我们是中原宋国来的商人,有重要事情要见你们的金国皇帝。
  虽然这群士兵对呼延庆的话是半信半疑,但他们最终还是把这群不速之客带回了金国的首都会宁,准备让自己的老大来处理这群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