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24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辽天庆五年十二月,率领着七十万大军的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离黄龙府不远的护步答岗被阿骨打率领的两万金兵彻底击败。
  耶律延禧的下场是带着仅有的三四百人落荒而逃,所有的辎重物资全部慷慨地捐献给了阿骨打先生。
  但耶律延禧的运气还不坏,至少还有忠心于他的人。
  魏王耶律淳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前面谈到副都统耶律章奴由于看不惯耶律延禧的所作所为,在辽金大战前带领部下发动叛乱,目的便是拥护这位耶律淳称帝。
  在向上京进发的路上,耶律章奴听到了辽军在护步答岗被金兵击败的消息,他的反应是冷若冰霜,甚至没有反应。
  他目前所唯一关心的大事是立即进京拥立新皇帝,从事振兴业辽国的“伟大事业”,但他的计划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那就是耶律淳的态度。

  换皇帝不像换衣服、换鞋子那么简单,弄不好是要诛连九族的,所以干这类事情必须非常谨慎小心,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的,目前这位耶律淳怎么想就很难说。
  为了保险起见,耶律章奴没有冒然进入上京城,而是派了两位得力心腹前去游说耶律淳。

  一位叫萧敌里,另一位叫萧延留,为什么耶律章奴要派他们两人去游说耶律淳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两位都是耶律淳的直系亲属。
  萧敌里是耶律淳的大舅子,而萧延留则是耶律淳的亲外甥,有了这两层关系,耶律章奴是信心百倍,他的振兴辽国的大业即将实现了。

  萧敌里和萧延留自然很顺利地见到了耶律淳,也很顺利地将准备好的演讲稿向耶律淳灌输了一遍。

  接下来他们俩所能做的只有静静地等待耶律淳作最后的决择。
  但耶律淳可不是随便好糊弄的,对于自己大舅子和外甥的一番言论,他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远在上京的他似毫没有听到有关耶律延禧已经被废掉的消息。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俩人是来劝自己称帝的,皇帝这个职业可不是好玩的,自己的侄孙耶律延禧已经被金国的酋长阿骨打搞的焦头烂额,即使耶律延禧真的被辽国将士废掉了,自己有必要去接这个烂摊子吗?
  耶律淳的反应是犹豫不决,即没答应,也没反对。
  萧敌里和萧延留的反应是非常着急,恨不得耶律淳马上同意,立即登基称帝。
  但犹豫不决终归是坏事,耶律淳的犹豫不决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萧敌里和萧延留的命运,自然也改变了辽国的命运。
  因为就在耶律淳犹豫不决之际,耶律延禧的使者及时赶到了耶律淳府中。
  于是一切真相大白,耶律淳对于耶律章奴的叛乱是深恶痛绝,自然萧敌里和萧延留也逃脱不了干系。
  为了表示对耶律延禧的忠心,耶律淳痛下杀手,将两位亲戚的人头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耶律延禧。
  可怜萧敌里和萧延留还未完成“光荣的使命”,就被自己的亲人大义灭亲,成了耶律章奴叛乱的第一批牺牲品。

  既然耶律淳根本无心当皇帝,那么耶律章奴的计划就完全泡汤了,恼羞成怒的耶律章奴率领着手下的一帮亡命之徒开始了对上京附近的烧杀掠夺。

  从严格意义中讲此时的耶律章奴和他的手下已经不再是辽军了,而是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
  振兴辽国的伟大理想就此经全部破灭,耶律章奴已经处于众叛亲离的地步,保住性命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但就在此时,辽东地区的渤海人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又给了耶律章奴可乘之机,他乘机又勾结部分渤海盗贼,继续在上京一带作乱。
  但耶律章奴的叛乱终究不得人心,而他所纠集的渤海盗贼毕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对付这帮家伙,耶律延禧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个月后,耶律章奴的强盗军团在上京北被依附于辽国的顺国女真人击败。
  此时的耶律章奴已经彻底地走投无路了,只好灰溜溜地扮成使者准备去投靠老对手阿骨打。

  但运气不好,走到半路,被辽国的巡逻兵抓获,只接送到了耶律延禧跟前。
  耶律延禧对于叛乱者的处置是杀一儆百,决不手软,耶律章奴就此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耶律延禧总算解决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但辽东地区渤海人的起义又使他寝食不安。
  而说起辽东渤海人的起义,起因还在于辽国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留守萧保先。

  这位仁兄自从当上了东京留守后,只知道横征暴敛、欺负百姓,尤其是对待东京的渤海人更是变本加厉。
  而辽东地区尤其是东京本来就是渤海人的密集居住区,这位仁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大搞民族歧视政策,自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于是悲剧发生了。
  就在护步答岗战役结束不到一个月,也就是辽国天庆六年的第一个春节刚刚过去不久,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东京城内留守府门口来了十几个不明身份的少年。
  这几个少年的统一特征是满嘴酒气、手特利刃,其中一个少年急匆匆的敲开了留守府的大门,并谎称“东京城内发生兵变,请留守大人作好应对措施。”
  一向在东京城内作威作福惯了的萧保先闻听此言是大为恼怒,试想谁敢在他眼皮底下捣乱,于是这位仁兄就只身一人来到府门外查看究竟。
  但很可惜,刚走出府门外,萧保先便被这伙愤青连捅数刀,怀恨而亡。
  东京城内的最高领导人就这样被一伙愤青给杀死了,这简单是对东京城内辽国将士的一种污辱。
  凶手是谁,不得而知,因为这帮愤青杀人后居然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帮愤青全部都是渤海人。
  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也就是辽国的首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附近),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州(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每京都是辽国在各个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东京府留守被杀对辽国来说绝对是件大事。

  然而东京留守被暗杀的消息传到上京后,刚刚在护步答岗吃了败仗的耶律延禧反应是十分漠然,他似乎已经对这类事件习以为常了。
  他眼下最关注的是如何解决耶律章奴的叛乱,对于东京府的高官被杀事件,耶律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委任东京府的户部使渤海人大公鼎去处理东京事件。
  此时的东京府已经一片混乱,萧保先的被杀已经使整个东京城内群龙无首,长期受契丹人欺辱的渤海人似乎要将几十年来的怨气统一爆发出来。
  整个东京城内渤海人与契丹人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东京府陷入了即将失控的局面。
  渤海人大公鼎的出现及时挽救了东京府的命运,他和副留守高清明集合了城内的奚族、汉族士兵一千多人,实行全城禁严,对敢于聚众闹事的渤海人坚决予以镇压,东京府的局面一度得到了控制。
  但好景不长,东京府的局面再一次恶化,渤海人爆发了更大规模的起义,而且这次起义的爆发使辽国彻底丢失了对东京府的控制权。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永远正确,时逢东京的乱世,渤海人的英雄终于姗姗来迟了。
  我们前面提到了在一年前的饶州曾经爆发过渤海人古欲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渤海人心中却留下了反辽的火种,每个渤海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自己的民族的自由而战斗。

  现在东京府的高官被杀事件给他们带来了天赐良机,渤海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

  但凡事都要有人带头,这次带头的居然是一名东京府的青年裨将,名叫高永昌,这位小伙子兄虽然是辽国的将军,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没忘记自己同时还是个渤海人。

  乘着东京府一片混乱之际,高永昌率领自己手下的渤海士兵们发动了第二次反辽起义,整个东京府变成了渤海人的天下,辽国将士们为了保命,纷纷逃出城外。
  新任留守大公鼎和副留守高清明以为已经完全控制了东京府的局面,没想到军队内部出了问题,俩我猝不及防,只好溜之大吉。

  高永昌的起后时机掌握的非常好,在一夜之间就攻占了整个东京府,渤海人的第二次起义似乎非常顺利。

  联想到高永昌起兵反辽计划实施的如此顺利,我们不妨对萧保先的死因进行大胆的猜测,难道高永昌事先知道暗杀事件的发生吗?
  我来大胆的说一句,很有可能这几位搞暗杀的愤青就是受这位高先生指使而去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反正萧保先已经死了,高永昌也顺利的占据了东京府,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军事和政治目标。
  高永昌年纪很轻,作战勇敢,同时野心勃勃,金国阿骨打的成功给他上竖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那就是他要成为渤海的“阿骨打”建立新的渤海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