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13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16 23:06:50
  第九章  打拉结合
  有道是“枪打出头鸟”,这时,濠州城引起了元朝政府的注意,派了大军再次来围剿,结果久攻不克,溃败而逃。其中有个败将叫做缪大亨(定远人),见元朝大军败退,自己带领手下二万人屯驻横涧山固守。朱元璋见了那两万元军心动不已,想要招降,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吧。
  毕竟缪大亨的两万部队是元朝的正规军,而朱元璋手上只有三千人马,不及人家的七分之一,而且还是乌合之众。你说朱元璋想去招降人家,不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牌照,作坊式小企业主对上市大公司的大老板说,“兄弟,我看你们企业不错,不如让我们企业兼并你们,共同发展吧。”你说人家又不傻,能听朱元璋忽悠吗?
  日期:2018-01-16 23:07:09
  朱元璋这个人有点死心眼,看上了的东西,死活想要,不然,心中发痒,寝食难安。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心道:“你财大气粗是不假,等老子想办法打败你,到时候不怕你不投降。”
  可是,这三千乌合之众要想打败二万正规军,又谈何容易?朱元璋也知道拿手下三千民兵去跟缪大亨的两万正规军正面硬碰是不行的,知道此战要想取胜,必须智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趁着月色,对横涧山发动了突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结果缪大亨大败。
  日期:2018-01-16 23:07:27
  缪大亨虽然战败,却没有逃走,第二天一早又纠集了散兵,重新列阵,摆开架势,想要跟朱元璋决一死战,不过朱元璋可不干,不想与缪大亨决战了。
  因为朱元璋这人很懂套路,夜袭是为了灭对方的威风,抬高自己,让自己有谈判的资格。现在如果再打下去,无论是战败还是战胜都没有意义。如果战败,那么就前功尽弃,如果战胜,全部斩杀了,那还招降什么。现在目的已经达到,朱元璋决定不与缪大亨决战,反而派了一个人过去。这个人就是缪大亨的叔叔缪贞,让他前去招降缪大亨。
  日期:2018-01-16 23:07:46

  叔侄二人见面,自然是痛哭流涕一番,然后缪贞擦了擦眼泪之后,并和盘托出了这次来的目的,让他主动归降朱元璋。缪大亨昨夜被朱元璋突袭而导致大败,内心早已崩溃,现在又见叔叔来劝降,当即下定决心,领着二万军士归降了朱元璋。
  明朝是个群星荟萃的年代,有远筹帷幄的刘伯温、有战功赫赫的徐达,还有勇冠三军的常遇春…但是这些猛人都愿意臣服于朱元璋的手下,可见朱元璋在驾驭群臣的过人之处。从上面这件事情中,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朱元璋通过“一打一拉”,彻底俘虏对方。先是通过“一打”,就是夜袭,打得你满地找牙,内心崩溃,让你见识自己的强大,不敢与他为敌。然后“一拉”,派个亲戚过去游说招降,告诉你只有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才能有出路,才能横扫天下,建立功勋。

  日期:2018-01-16 23:10:59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朱元璋的“一打一拉”呢?我们先是要想办法打败竞争对手,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强大,让他内心彻底崩溃。然后我们再派对方比较信任之人去游说对方,拉拢对方,跟我们入伙,状大自己的力量。如果只懂“拉”不懂“打”,我相信你驾驭不好自己的手下,因为他们不会彻底臣服。如果只懂“打”不懂“拉”,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到处是敌人,会被敌人群而诛之。

  朱元璋招募了两万元兵,势力进一步壮大,但是这时候他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这2万士兵毫无纪律,没有战斗力,所以才会被自己以少胜多。
  日期:2018-01-17 22:28:54
  朱元璋招募了两万元兵,势力进一步壮大,但是这时候他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这2万士兵毫无纪律,没有战斗力,所以才会被自己以少胜多。
  “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个道理朱元璋还是懂的。于是,他立即整顿军纪,勤加操练,要把这支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这时,有两个年轻人主动来到军营,想要投奔朱元璋。一个相貌温文尔雅,羽扇纶巾,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另外一个一身武将打扮,英武不凡。当时,朱元璋求才若渴,见两人来投,十分惊喜,将他们迎进军营。
  日期:2018-01-17 22:29:09
  朱元璋营中一直没有谋士,没人可以商量。朱元璋便向那读书人询问治国平定天下的大计。
  那读书人摇了摇手中的羽扇,缓缓地说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乃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将军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

  朱元璋闻言后,十分高兴,从此将这两人留在身边,十分信任。
  这两人其实是亲生兄弟,相貌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是哥哥,叫做冯国用,而那个武将打扮之人乃是弟弟,叫做冯国胜,也就是后来横扫天下,名垂千古的冯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讲。
  日期:2018-01-17 22:29:26
  第十章  战滁州
  话说朱元璋整顿军纪,将手下两万多人日夜苦练,成了精锐之师。朱元璋的这番表现,郭子兴虽然嘴上没说,但是看在眼中,喜在心头啊,越来越发觉自己这个女婿有才干,当初没有挑错,于是将朱元璋提拔为总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当时在义军之中,总管的地位其实比万户还要高,说他是一人(郭子兴)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了。
  朱元璋本来就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现在手下有兵,就不可能安分守己了。他整天想着如何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这时,他看上了一个地方,就是滁州。既然喜欢,那就要把他占为己有,于是朱元璋决定带上人马攻打滁州。
  日期:2018-01-17 22:29:44

  至元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滁州进发。那日风和日丽,朱元璋率领大军走在路上,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天色已晚,便下令安营扎寨,这时,有一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说是想要拜见朱元璋。
  朱元璋开始并未在意,瞄了此人一眼,只是随口问了一句,“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在下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此人平静地说道。
  朱元璋闻言后,肃然起敬,慌忙下马,连忙将此人迎进军营,将他留在自己身边掌管文史书籍(秘书)。因为朱元璋知道这李善长在当地德望很高,此人绝对不简单。
  日期:2018-01-17 22:30:05
  有一天,朱元璋见战乱四起,不知何时能够平定天下,心中有些迷茫,便问李善长:“如今天下大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

  李善长回答道:“秦朝末年战乱四起,汉高祖刘邦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生性豁达大方,知人善任,又不胡乱杀人,五年便成就了帝王的基业。如今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将军能够效法汉高祖,天下就不难平定。”
  朱元璋闻言后,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心中不再迷茫,从此以后,君臣二人相互勉励,终于开创了大明王朝,李善长也因此被封为明朝第一功臣。
  日期:2018-01-17 22:30:22
  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明史·李善长传》)
  一聊起明史,许多人会称赞刘伯温的神机妙算,也会称赞朱升的“九字方针”,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忽视冯国用和李善长。当时各地英雄揭竿而起,他们却在朱元璋刚刚起步的时候,便主动来投,由此可见,这两人眼光独到,能够识别朱元璋乃是个明主,确实令人敬佩!而且冯国用告诉朱元璋,应该先攻取南京,然后以此为根据地,解放全中国。熟悉历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后来朱元璋就是按照这个套路取得天下的!可见他确实非同一般!

  日期:2018-01-17 22:30:39
  滁州(今南京市六合区),因为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自古以来,滁州都是战略要地,因为它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又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是江东的门户,江淮的第一重镇。而且此处地势险要,宋欧阳旭曾在《醉翁亭记》中有过“环滁皆山也”的论断,可见这个地方是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朱元璋想要取得南京就必须先取滁州,所以他决定即使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攻下滁州,但是结果却让他非常意外,攻占滁州虽然谈不上易如反掌,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艰难。当然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因为朱元璋手下有一员猛将—花云。
  日期:2018-01-17 22:31:1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