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或听说的鬼话事儿》
第59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06 12:49:57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一)
  所以,出殃榜绝对是一种技术活,除了法师的天赋与道行,以及经年累月的阴阳料理实践,更加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认知高度,才能比较准确地推算出出殃时刻、形状、高度以及方向,为安全进行葬礼保驾护航。
  因为这样的技术活,这种有特殊技能的法师,当然特受欢迎,收入也水涨船高。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似乎现在的葬礼也少了这种技术活,反正是红白喜事,基本都是大家完成的一种世俗仪式,聚在一起完成必要程序,就算是功德完满了。
  甚至于白事,也就是大家像红事一样吃喝弹唱一番,连古代最核心的“哭戏”也很少见到了,不是说人八十而去,算是喜丧吗?
  日期:2018-01-07 12:54:04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二)
  更有甚者,古代哲人庄子的老婆死了,他他鼓盆而歌,没有一点悲伤,似乎是处于庆祝爱人脱离苦海的哲理状态。
  还真是一个怪咖,死了人,有这么操作的吗?
  不过,细想起来,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庄子声名在外,尤其是死后更隆。但现实中的他据说很穷,很多时候都是像刘备一样谋生。只不过刘备卖草鞋,他编草席而已,又特别有读书人的傲气,老婆跟这样的酸文人混,当然是生不如死。
  于是,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不亦乐乎?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日期:2018-01-10 12:59:41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三)
  常常听到患抑郁症的人,念叨什么“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想起了《倚天屠龙记》明教教众众口一词的教义:“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那种视死如归的态势,大概也和庄子豁达大度的生死观吻合。
  因为人们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如人来人往、四季更替一样自然。能活多久,皆是命也,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来于自然,又归自然,最通达的态度就是安时处顺,对酒当歌。
  用庄子的原话表述,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么生生死死,来来去去,便如出道入道一样,何悲之有?
  当然,说是这么说,临到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又不淡定了,甚至非常恐慌。
  日期:2018-01-13 14:19:08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四)
  这正如香港影视中常有的民间谚语所说“有口说人,没口说自己”一样,事到临头不自由,也只能请法师消灾解难,超度凡间。
  这还是从古至今最有生命力的从众“赶时髦”行为,生生不息。
  据说恐惧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属于本能的范畴。如果连趋利避害都不会,那么人性都无从谈起了。
  当然,看破红尘的除外。

  朋友的舅公曾是本地一个比较有名望的老法师,生长于民国的这位法师曾做过私塾先生,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研读《周易》、《三元总论》等经典卜卦丧葬书籍也不费力,加上的阴阳眼,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天生大法师。
  日期:2018-01-14 14:04:57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五)
  最重要的是,这位陈舅公,不仅身上没有通常乡村法师所特有的阴森不祥,还全身散发着一种很有亲和力的邻家大爷的nice,使村人都有点依赖他的样子,甚至于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也让他代劳了,他也乐呵呵地明察秋毫,反正被他判输的一方,基本上也乐呵呵地接受并改正了,很少“上诉”,绝对的权威,一言九鼎也。
  所以,乡人都喜欢叫他做“判官”,不管是阳间或阴间的。
  都说管阴间事务的人,多多少少会折点寿,不过这位陈舅公居然活得很久,九十岁时才寿终正寝。
  这确实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惊喜。
  而且,陈舅公是公认知识渊博的主,不仅儒道理论过硬,阴间阳间业务还是多面手,出得了殃榜,主持得了公祭,还会天文地理,选黄道吉日帮人做好坟地置房屋风水布局什么的,都无师自通,是很有天赋的一个能人。

  日期:2018-01-17 12:10:33
  第十一篇 乡村法师和道士(续十六)
  因为精通易经,且长年带个罗盘(也称罗经,是风水先生的谋生工具),以备展开业务之需,所以人们都忘记了他老人家的真实姓名,只记住了他的外号“陈罗经”了。
  他走起路来的风尘仆仆,以及胡子飘飘,斜挂个陈年老罗盘消失在斜阳外的造型,也成了当地人的经典岁月回忆,和小孩眼里的经典漫画人物一样,富有传奇。
  最重要的是,陈罗经经年累月(几十年啊)所积攒下来的阴间料理实绩。

  不管他出的殃榜,还是为人找的墓葬阴宅,都没有出过大问题,非常稳妥,至少没有重丧或家宅搞得鸡犬不宁的现象。
  这在概率上都是奇迹也,乡人图的就是那份安全,安居乐业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