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30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27 08:57:51
  讨论10:什么是道?什么是德?(1)
  这个问题,似乎不那么容易搞清楚。我们先看看智者如何说:
  道德经:
  1)道生一。
  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恒德不貣,复归於
  无极。
  4)道生之,德蓄之

  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6)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7)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易经:
  道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德之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而载物。
  大学礼记: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论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日期:2018-04-29 17:18:32
  讨论:大成若缺
  形象就是红山玉龙。那么龙是什么?会不会苍龙七宿?
  郭店本有太一生水篇,屈原九歌里有东皇太一,龙又司水,级别最高的水神,道有水德,这些有没有联系呢?

  日期:2018-04-30 07:46:23
  讨论12:何为人性本私?何为人性本善
  按楼主的理解,就是在利益面前,以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为主的,而以集体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辅的,这种人类固有的生物求生存的本能,大概就是人性本私了。
  在利益面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物本能,取得利益不违背既有的道德,法律原则(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能够考虑集体利益,能够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的,这种超越人的生物本能的,大概就是人性本善了。

  私本来对立面是公,但公的大部分也是善。
  日期:2018-05-02 12:58:29
  讨论13:人性善恶是唯心历史观?唯物历史观?
  准确的来说,人性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毕竟人性和先天的动物生存本能,和后天的教育都分不开,也和后天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点看,科技进步,物质改善并不等于人性的进步,整体社会的进步。所以,楼主以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可以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人性的进步。所以,春秋百家,拿人性作为争论的焦点,比单论经济基础,利益争夺的唯物主义,比单轮思想改造的唯心主义,都要深刻的多。
  日期:2018-05-08 08:20:30
  讨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面网友@欧阳典政说过,二为阴阳,三为三阴三阳,这个是从黄帝内经中得出的看法。
  其实,楼主在看易经的时候,也发现这个和易经有点类似的。
  道生一(太极),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生万物(以六十四卦象万物)

  不过,楼主以为,道德经的思想应该远早于易经,很很可能易经的思想是来源于某个古本的道德经。原因嘛,毕竟道德经的思想是用来经世利民的,是上古宗教的体现,是母系社会的传承。可以这么说,有了氏族部落这些个东西,有了一定的社会和组织,就有了产生道德经思想的土壤,有了巫对王的教导。而易经,大概只能是巫的工具吧。
  日期:2018-05-14 14:23:48
  讨论10:什么是道?什么是德?(2)
  道是天下如一,德是教化。
  老子说,以德报怨,天下执一。因为有好就有坏,百姓皆属圣人耳目,没有好坏之分。孔子说,不对,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如何教化天下?
  确实,人性本私,没有惩罚,怎么能够教人向善呢?从这点看,老子有点主观唯心主义了。
  要教化,就得分出真善美,就的有好坏善恶的标准,就得有天堂地狱的归宿。耶稣说,有钱人想进天堂,就好比像骆驼穿过针眼那么难。老子也说,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之道,为而弗争。
  那么,执一和教化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或缺。没有执一,大家斗的你死我话,自然谁也不好过。没有教化,那就是变相鼓励人的自私天性,不足取。
  所以,执一无情,天下都是一样,扁平化社会结构,可是呢,有教化,就有了亲近远疏,有了血缘和利益,有了利益的家族传承,就是金字塔社会结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