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青藤记》
第45节

作者: 枕岫凭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1 17:22:21
  第十二回 蔚州除夕 (5)
  年关已至。不出所料,蒙古骑兵南下,在蔚州城北佯装攻城。守城明军以从宣府带来的新造火器奋力抵抗,蒙古骑兵两日后便不再攻城,后退数里。
  北城城楼上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

  除夕当日晚间,阿勒坦汗携国师嘉措亲率精锐骑兵,马衔枚、蹄缠布,悄然抵达暖泉镇前。阿勒坦汗下令入镇,在镇口虽遇几名明军士卒抵抗,但很快明军士卒便撤离了。
  入镇之后,嘉措带几名蒙古骑兵先行打探,不久便回。
  “汗王,镇内百姓正在欢庆,你看那里,火树银花。”说罢,嘉措指向社火进行的方向。
  “全军入镇!”阿勒坦汗下令。
  站在南安寺塔顶的徐渭已见社火,便紧握一串灯笼和引火之物准备举灯为号。
  不久,社火毕。徐渭看时机成熟,便准备引燃灯笼。
  “嗖!”一声响过,一支箭射来,正中徐渭手腕,徐渭一抖,灯笼便脱手向地面落去。好在只伤到皮肉,但徐渭大惊,定睛向四下张望,见有一黑影正在逃窜。徐渭赶忙顺云梯而下,见灯笼已被摔坏,无法再用。徐渭气恼,便从南安寺塔院追出,但那黑影早已不见。
  暖泉镇中,蒙古士兵正在行进,嘉措突然在阿勒坦汗身边大叫一声:“不好!有诈!除夕之夜只在那社火附近见到几个百姓,而镇内却一片漆黑,寂静无声!必有埋伏!汗王,迅速撤离!”
  阿勒坦汗也觉镇内异常,便传令迅速撤离。蒙古骑兵行动迅速,立即调转马头,向镇外疾驰。
  徐渭的精心策划与部署全盘落空。
  正月初一清晨,百姓陆续回到家中。蔚州恢复了往日喧闹。
  府衙中,蔚州知州正在劝慰徐渭。徐渭甚是泄气,但心中明白,必有奸细!
  午后,徐渭独自来到南安寺塔前,回忆昨夜情景。正欲走进塔院,忽见李旺从万寿堂走出,见到徐渭,李旺面上略显紧张。
  徐渭心中一惊,但面上镇定,对李旺笑道:“李壮士,这是…。”

  未等徐渭说完,李旺忙道:“我到这万寿堂看是否有江南特产可买。哦,徐公子,李旺告辞。”说罢,向徐渭抱拳施礼后,便匆匆离开。
  徐渭心中暗道:分明是说谎!哪有商铺正月初一还开门营业,且这铺子又无招牌,只有蔚州本地人才知这铺子是万寿堂。
  再联想到那日在浙江巡抚府衙大牢内,李光头等人被悉数毒死,若不是慧池和尚所为,那么难道是…。?
  望着李旺的背影,徐渭心中隐约已有答案。
  想罢,徐渭走进南安寺塔院,他猜测昨夜对他放暗箭之人也是李旺,便想在塔附近寻些蛛丝马迹。
  此时,正有人在拆卸云梯车,几名契丹僧侣神情严肃,在一旁观望。

  忽然,工匠一不留神,云梯车底座撞到塔身,几块塔砖被撞落在地。
  那几名契丹僧侣顿时紧张起来,走上前,捡起塔砖。
  塔砖脱落的地方露出一片白色,隐隐有字迹显现。徐渭赶忙过去,用衣袖拂去灰尘,仔细观看。
  是契丹文字!有些字迹已模糊不清,但仍有几个字清晰可辨。
  “耶律延禧、战道、止…。”
  徐渭看到这里,猛然想到那夜在宣府城外,误入契丹墓冢,在墓冢内见到契丹文“耶律、战道、起”。
  徐渭心中疑惑:难道这二者间有密切联系?
  此时,一位年老的契丹僧侣走到徐渭身边,道:“见施主面露疑惑,不知为何。”
  徐渭道:“大师,可否借一步说话?”
  “请施主随老衲到客堂一叙。”那年老僧侣道。
  徐渭随那老僧进入客堂落座,徐渭开门见山,道:“大师,方才在塔身上晚生见到契丹文字,并有大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的名字。而在宣府城外契丹墓冢内,晚生见到与南安古塔塔身上一样的契丹文字‘战道’,只不过在宣府,晚上看到‘起’字,而这塔身上是‘止’字。晚生心中疑惑,猜想这两处恐有联系。”
  日期:2017-12-24 10:39:10
  第十二回 蔚州除夕 (6)
  那老僧闭目不语,沉思良久,而后长叹一声,道:“这秘密已经守了几百年,但早已失去意义。施主虽是汉人,却识得契丹文字,实在难得!既然这两处文字皆被施主发现,必是受佛祖指引,施主是有缘人!老衲便给施主讲个故事!辽道宗年间,耶律延禧受封为梁王,并任蔚州地方长官。那时大辽西面便是西夏,对大辽虎视眈眈,为保大辽江山社稷,耶律延禧便决意在蔚州与宣府之间挖出一条地下战道,战道中可藏匿兵将,可储粮存水,若西夏人攻来,兵将便可出其不意从战道中杀出。只是工程浩大,这战道前后修挖多年,至大辽被金灭亡前,方才完工。战道终点便是南安寺塔。当年耶律延禧命南安寺众契丹僧人看护此塔,并严守机密。怎奈,塔犹在,辽已亡!”

  老僧说罢,仰天长叹。
  徐渭在一旁唏嘘不已,道:“晚生听蔚州百姓讲,每当守塔僧人年迈,便有年轻僧人到蔚州接替,不知这僧人从何而来?”
  老僧道:“大辽灭亡后,契丹族人便向东北方向迁居,在讨浯儿河附近继续繁衍生息。来此的年轻僧侣便是从讨浯儿河那里的寺院而来。几百年来,从未间断。洪武年间,官府要拆毁南安寺,将砖石用于加固城墙,若不是我契丹僧侣苦苦相求,恐怕这南安古塔也已荡然无存了…。”
  说罢,老僧起身站在窗前,凝视古塔,若有所思。

  徐渭心中感慨,沉默不语。
  一阵冷风吹过,塔上檐铃叮当作响,打破客堂沉寂。
  徐渭忽起身,到老僧跟前,深施一礼,道:“晚生有一事相求。”
  老僧赶忙搀扶,道:“施主请讲。”
  徐渭道:“大师可否打开战道入口,让晚生一观?”
  老僧面露难色,低头不语。

  徐渭道:“大师!实不相瞒,今蒙古骑兵南下,已在蔚州城外虎视眈眈。晚生想入战道勘察一番,若可将明军将士藏匿于战道之中,偷袭蒙古骑兵,则可击退敌人。”
  “我契丹僧侣看护此塔已几百年,立誓严守机密。老衲将机密告与施主,已是违背誓言。若再将入口打开,公诸于世,老衲岂不有愧于契丹祖先!”老僧激动道。
  “大师!若不助明军退敌,它日城破,蒙古骑兵杀进蔚州,不光城中百姓遭殃,这南安古塔恐也难逃劫数。若真如此,大师才是有愧于契丹祖先!”徐渭道。
  老僧略作思忖,道:“也罢!这地下战道本就是用来御敌,但沉睡几百年未曾派上用场。今日就让它助明军击退蒙古骑兵。”
  说罢,老僧将客堂内一张方桌搬开,在地面砖石上摸索几下,而后用力一推,地上便显现出一个巨大洞口。徐渭走过去,俯身仔细观看,洞内一片漆黑,有石阶可下。
  注释:

  讨浯儿河: 今洮儿河。辽灭亡后,契丹人便神秘消失了。契丹后人的去向的是历史未解谜团。目前史学界认为达斡尔族是辽代契丹人的后裔。而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洮儿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