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9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6 09:31:42
  楼主说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旧文。  
  道与儒:以道平天下,以儒治天下
  道德经道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道篇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篇十六章: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篇十八章:故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道篇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德篇七十九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在老子的道中,是有天道和人道的区别的。天道无私,是公正的;人道有私,所以,在论老子的道,必须要把两者区别开。天道废,有人道。老子是承认人之私的,所以老子孜孜不倦的说,人道要向天道学习,向自然学习。
  那么,老子推崇的克制私欲的人道,在以私为基的社会里,容易做到吗?很难很难。虽然每个人都想长生,每个帝国都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但没有谁是天长地久的。
  儒呢?孔子看到了靠个人克制私欲的不靠谱,于是强调德的修养,强调仁爱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集体的利益。应该这么说,孔子对老子的微调,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这个修补,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只能属于打补丁。道理就在于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们实际行动是穷奢极欲,以自己为榜样向全社会做了一个实例,除了真正的仁人志士,又有谁能把儒家学说当做一生的教条呢?大多数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者总是战胜理想主义者的,或者这么说,儒表道心。直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和儒家文化的传统结合起来,诞生了金字塔顶层自觉的为底层百姓的为人民服务思想,这个才是儒家文化最后的光大。只不过,能不能驯服官僚集团,还有待观察历史的演变。

  当然,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喜欢儒家的。谁不愿意自己手下是个讲忠信的人呢?儒家学说,凝聚了人心,能够成就帝国的纵横万里。纵观历史,先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有历代皇帝对孔子的封号,到清顺治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
  还是那句话,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老子虽然很高妙,还是敌不过孔子啊。
  对于诸葛亮和司马懿来说也是一样的。诸葛亮被推崇,远高于司马懿,不是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比司马懿高多少,而是后世教化人心的需要啊。
  孔子后世的儒,很多喜欢法家的手段,老子后世的道,很多喜欢兵家的手段,如张良,韩信,李靖等。这个又是为什么呢?楼主就不说了。或许可以这么说,以道平天下,以儒治天下。
  日期:2018-04-16 15:59:08
  历史演变的不可能三角
  我们都知道,对于货币理论来说,有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这个是世界货币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onetary polic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资本的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这个跟道篇十四有联系。
  话说回来,在社会管理领域,我们通常也会讲三个维度:公平,自由,效率。我们也取一个前提:那就是现代社会中。公平偏系统的,自由偏个人的,效率也是系统的。
  传统上,道文化比较讲自由,儒文化比较讲公平,一个偏个人主义,一个偏集体主义。
  那么,在楼主看来,这三样似乎也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有了公平,效率,很难有自由,代表时期,我们的前30年,有了自由,效率,却很难有公平,代表时期我们的后30年。
  对西方社会而言,自由和公平有了,但是现在的效率很低。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系统的水桶理论,使得公平,自由,效率维持一个相对值,保持系统的最优化。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把三角的最优化能够在实践中实现了,或许社会的发展也会最好,或许这就是一个新的文化。
  日期:2018-04-16 16:31:04
  道篇第十四(1)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微:无形。希:无声。捪:抚摸。 夷:泯灭无迹。计:计算清楚。
  谬:荒诞无稽。惚:同忽,绝,,灭,不明。寻:连绵。
  状:形状。 象:形象。 沕;潜藏。 望:同惘。
  道纪:道的纲要。

  译文:视而不见,叫做无形,听耳不闻,叫做无声,摸它不着,叫做泯灭无迹。这三者不可能(同时)都搞清楚,所以混为一体。混为一体的这个东西,其先并非荒诞不实,其后也不是绝灭无明。连绵不绝啊!它不可具体描述和形容,它又回归到无形无象,无声无色的状态。这个叫做没有具体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形象,这叫做潜藏而不可见。跟着它,看不到他的后面,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面。

  把握当今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在的事物,并通过当今的道去认识古时万物的开端,这个就叫做道纪。
  评论:这个是道篇中的科学论文。论证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无线电波(光),乃至最后的古始,楼主猜测是指宇宙大爆炸。
  日期:2018-04-16 17:02:00
  道篇十四(2) 

  三者混为一,这个一是指粒子。老子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代表测量粒子的位置,动量,质量。老子指出,这三个东西我们是无法同时搞清楚的。随后,老子就描述粒子表现为波的特征: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由予现在可以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分析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扩张过程,而背景辐射就是一种无线电波,所以吧,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具体的,可以推荐两本书:道纪-李航著。量子物理史话,曹天元著。
  不过说实在的,尽管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非常玄乎,合乎老子的说法。但其实,楼主本能的还是相信爱因斯坦的话:上帝不掷骰子。量子理论应该和相对论一样,都是近似。等待最终的科学进展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