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官场之雄才巧略》
第58节

作者: 方大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枫的发言过后,大家都沉默了。
  还是何志雄打破了沉默,他说:“杨枫记者的发言很尖锐,但是值得我们深思。今后我们还是少布置一些命题作。当然,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这个,我想大家谈一谈对钟成这个先进事迹的看法。宣传部长,你先发表一下观点。”
  宣传部长何喜敏今年四十不到,是常委最年轻的,但是因为写东西经常熬夜的缘故,人看有点苍老。他说:“这个事迹的真实性已经不用怀疑了。这不是我们塑造出来的典型,而是在实际工作涌现出来的。然后我们再看这件事情的先讲性。这个小钟,无私奉献,真抓实干,情系贫苦,卓有成效,赢得了民心,我觉得值得推广,值得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学习。我建议在进一步核实之后,发动全市干部向钟成学习。”

  何志雄点了点头,说:“我看可以,大家以为如何?”
  组织部长夏大兵说:“我个人认为,钟成同志的确需要表彰,但是作为一个要在全市推广学习的楷模的话,他的事迹还是显得有点单薄,缺乏厚度。所以我建议,对他进行表扬,但是不要仓促地把他树立为全市干部学习的典型。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
  大家自然地联想起前几年前任书记树立的典型张斌,张斌是公丨安丨局的刑警队长,因为连续破了几个案子,又经常接济困难学生,被前任书记树为典型,在全市推广学习。可是,不久之后,被人发现,他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件事情领导帮他压下了,但是后来他一次醉酒之后,用枪打伤一名和他发生争执的人。结果,他的形象立即坍塌了,市委也很没面子。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何志雄也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我同意夏部长的意见。这个同志一定要表彰和重用,暂时不要树立成典型了。”
  他又对杨枫说:“小杨,感谢你今天的介绍。希望你继续努力,为我们挖掘出更多的先进人物。这个小钟,你也可以继续关注。次,你是暗访,还没有采访他本人,这次,你可以去直接找他聊一聊,写一个人物专访,交给我看看,便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干部。”
  杨枫说:“书记,你这可是一篇命题作啊。我试试看。”
  钟成电视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河西村的人纷纷来到钟成的住所向钟成表示祝贺。大家都纷纷预言钟成要升官了。
  魏春妮说:“钟科长,这次你了电视,出名了,级肯定提拔你。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钟成说:“不是了次电视吗?领导看没看都不清楚呢!”
  当然,他内心里是希望领导看到的。

  赵大海说:“钟科长,我们这里庙太小了,肯定容不下你这大菩萨。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在你走之前,还能为我们做一件好事。你看,这路也通了,我们出去是方便了,但是怎么致富,我们还是没有好方法。你能不能帮我们想一个致富的点子。我们老是刨地也刨不出金子啊!”
  钟成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河西村以前不通路的时候,想引进什么项目的确是困难,现在路通了,应该以前要容易些。
  现在自己组织修路已经让自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要想引起更大关注,必须要有更大的成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想办法干点实事好事。天道酬勤,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即使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也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
  帮河西村把路修好后,钟成心的确是有小小的成感的。村里人对他都很热情,小媳妇们看到他都笑得很灿烂。几乎每天都有人请他吃饭,但是钟成一般都推脱了。要人家花钱,他有点过意不去。
  他分析了一下河西村的情况,村里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劳动力当,以老年人和妇女居多,现在一下子想吸引年轻人回来,没有大的产业发展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在引进小产业做章。这样见效快,容易速成。
  但是搞什么小产业呢?必须开一个诸葛亮会。
  他在贵人酒店里安排了一个小饭局,请到了艾杏娇、骆红英,周大贵当然也在。目前,他的资源也这几个人。
  饭局安排在贵妃厅。钟成先到了,紧接着来的人是骆红英,钟成笑着说:“故地重游,有什么感受?”

  骆红英想起那天在这里和钟成的疯狂,脸红了,说:“你要再提那件事,我走了。我不该来。”
  钟成连忙表态不再提。不过,他细心地观察了一下,骆红英今天来,是特意修饰了一番的。她穿着一件收腰衣,突出了围曲线而弱化了腰部线条,既有韵味又起到显瘦的作用。
  艾杏娇一会儿之后也来了,她穿着一件黄色的宽版毛衣,搭配一条黑色打底裤,呈现出美妙的身型。脸略施粉黛,显得俏丽白嫩。
  周大贵约了几个老板也来了。喝过几轮之后,钟成说:“今天请大家来,也是为了扶贫的事。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在河西村修路,出了点小名,搞的我不搞出点成绩都不好意思走了。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帮我想想办法来了。”
  艾杏娇说:“为了你,我责无旁贷;为了家乡,我也是义不容辞。我可以搞一点加工活交给乡亲们。”
  骆红英说:“我只是个挂职锻炼的,没有钱我出一个主意,或者说提供一个信息,现在一次性无纺布卫生用品正在逐渐推广,香港有一个厂商想在内地找合作方。找到了我们厂,但是我们厂不想多头并举,所以还不想合作。我认为这个项目需要廉价劳动力,在农村办厂可能更好。你们那里的情况可以办一个这样的厂,老头老太都可以参加生产,有些东西,还可以带到家里加工。”
  周大贵等人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个行业不错,可以尝试。而且这也是从根子刨掉河西村穷根的办法。如果河西村有了自己的产业,何愁不脱贫致富?他们稍作考虑之后,有了参与合作的想法。艾杏娇很精明,说:“我刚刚在郊区兼并了一个厂,不如把它们一个改成无纺布厂,然后我们再在河西村建一个分厂,这样,我们发财的计划实现了,钟科长扶贫的愿望也达成了。”
  钟成说:“真是太感谢大家了。兵贵神速,我建议大家快点行动,要不然被别人抢先了。”

  骆红英知道钟成的急切心情,说:“做生意下手要快,要不然商机失去了。如果大家愿意,我明天帮你联系这个港商。”
  钟成说:“事不宜迟,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和现在之间,隔着十个小时。十个小时的时间里,会有很多变数。夜长梦多,我们现在去联系港商。”
  幸亏他们当晚去了,要不然真的耽误了商机。港商已经订好了第二天七点的飞机票,要是等到第二天,黄花菜凉了。
  香港人果然效率高,当天签订了合作协议。二十天之后,设备到了。
  艾杏娇把自己在河西村的房子改成了一个加工车间,村里年轻一点的在车间里干活,搞裁剪、打包,年纪大的把东西拿回去折叠装包,都是些浴帽、鞋套之类的产品,虽然工钱不高,但是这些妇女和老人能够赚到一些钱贴补家用,也很满足。

  周成早已经学会了开车,现在正好给村里接货送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