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6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有一天,民工们正在埋头苦干,突然,有一个人大叫起来,像是挖到了什么不寻常之物。众人听到叫声后,好奇地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将这东西挖上来一看,原来是个石头人。
  日期:2017-10-23 22:28:31
  众人纷纷上前,把石头人擦拭干净,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这个石头人脸上只有一个眼睛!接下来的情景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中时常看到: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一般来说,这时会有一个见多识广的长者站了出来。他会仔细看看石头人,然后说道:“这歌谣中石人一只眼不就说的是这个吗?”
  众人闻言后,纷纷点头附和。
  日期:2017-10-23 22:28:51
  这位长者再登高振臂一呼,“兄弟们,元朝政府逼迫我们强修黄河,害得我们是家破人亡,这日子没法过了。今日天意如此,我们不如就反了吧?”
  “对,我们反了吧。”

  “对。”
  “竟然天意如此,反了。”
  ……
  底下众人纷纷响应,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马上就要爆发了。
  日期:2017-10-23 22:29:14
  当然这不可能是什么天意,完全是套路啊,历史上不知道玩了多少回。这个歌谣肯定是明教首领韩山童和刘福通事先编制好,让信徒们暗中传播开来,至于这个石头人,肯定是他们事先派亲信埋好,再等民工第二天亲自挖出,让他们相信这是天意,要让这些民工跟随明教起义。
  这个把戏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屡试不爽的。毕竟当时百姓还未开化,总是被统治阶层用“’天意”糊弄着,皇帝说自己是“天子”,圣旨第一句就是“奉天承运……”因此,韩山童与刘福通决定也以“天意”来糊弄百姓,帮助自己起义。
  日期:2017-10-23 22:29:30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在颍州(现今安徽阜阳)颍上县聚集了3000人马,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正式宣布起义。他们打出的口号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辍耕录》)
  韩山童还自称为宋徽宗第八代世孙(大宋皇帝不是姓赵吗?为了权利竟然连祖宗也不要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自圆其说的?)。刘福通也成了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于是,众人一起推举韩山童为明朝的明王,暗中联络各方教众,以头裹红巾为号,约定时间起兵造反。可惜,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导致元朝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不幸被捕牺牲,他的儿子韩林儿乘乱逃了出去。

  日期:2017-10-23 22:29:52
  刘福通带领众人冲出重围,整顿队伍,占领颍州城,民工大起义就这样正式爆发。
  虽然韩山童牺牲了,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的。他是第一个举起了反元的旗帜的人,带领着穷苦百姓纷纷起身抗元,中国大地上燃起了熊熊烈火。
  当时元朝统治中国,将百姓分为四等。蒙古人自然贵为第一等,而南宋境下的百姓就是第四等。在他们眼中我们南人就是贱民,当时有很多不平等:
  日期:2017-10-23 22:30:23

  蒙古人可以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我感觉蒙古人就像奴隶主);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格相等的烧埋银即可;汉人还不能有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我一直搞不懂,汉人取名字又损害了元朝什么利益?);蒙古人害怕汉人起来反抗,毕竟汉人人数远超他们许多,因此还禁止汉人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最为变态的是这条规定,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

  当时元朝的赋役很重,前面我们说过朱元璋的家乡灾荒不断,仅仅半个月,就饿死了父母和大哥,汉族百姓完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元朝政府仇恨自然是干柴烈火,就等韩山童和刘福通这把大火了。
  日期:2017-10-23 22:30:42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的消息传开后,黄河沿岸的民工们纷纷响应,当即杀了监工,头裹红巾,纷纷投奔刘福通。没过几天,义军发展到数十万,遍布大江南北。
  这时候,经过三年乞讨的朱元璋回到寺庙中吃斋念佛,时常听到周边百姓和儿时的小伙伴们,今天谁谁谁又参加义军,反抗暴元去了,明日又听说谁谁谁参加义军,反抗暴元去了。你说朱元璋要是一点也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
  日期:2017-10-23 22:30:58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深圳改革开放后,开始蓬勃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男女南下打工。我出生在浙江东部的一个农村,当时村里很多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怀揣着梦想,早早地休学,南下深圳服装厂打工去了。那时我表姐正好念初三(我还在念小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当时表姐班里隔三差五都有同学休学去深圳服装厂打工去了,到了初三下半学期的时候,班里读书的同学已经剩下一半不到,如此一来,搞得表姐也不能安心念书了。她每天回家哭哭啼啼,跟父母吵架,说自己要休学,南下深圳做服装去。舅舅舅妈望女成凤,自然不肯,整天棍棒伺候,逼迫表姐继续上学,表姐这才考上了高中。

  日期:2017-10-23 22:31:16
  在周边百姓的影响下,朱元璋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可是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毕竟造反这条路不同与南下深圳服装厂打工,是高风险的职业(当然也是回报最高的:)),而且还不能回头。一旦上了这条路,要么封侯拜相,裂土为疆;要么杀身成仁,永垂不朽。(即使起义失败,身首异处,但是史书上一定会记载,某年某月某日,伟大的朱元璋同志也扛起了反元的大旗,打响了反元的枪声。第一枪是没了,早被韩山童抢走了。)

  夜晚,朱元璋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披衣起身,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理想。自己到底一辈子在这寺庙中吃斋念佛,直到老死,还是应该出去闯荡一番,干些轰轰烈烈的大事,等到自己年老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日期:2017-10-23 22:31:35
  朱元璋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拿不了主意,于是决定征求一下寺庙中佛祖的意见。(你看水浒中的那些好汉,林冲,宋江,哪个愿意落草为寇,落下一世的骂名呢,还不是走投无路了,才被逼上了梁山的吗?)
  朱元璋缓缓地来到神像面前,就地跪倒,双手合十,虔诚地向佛主求卜,问佛祖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他先在佛祖面前诚信祷告了一番,许下“离开寺庙”的心愿,然后慢慢晃动竹筒,直到有一支竹签缓缓地跳了出来。朱元璋拿起竹签一看,竟然是“不吉”。
  日期:2017-10-23 22:31:54
  既然佛祖点化自己不要离开寺庙,那么朱元璋又拿起竹筒,许下“留在寺庙”的心愿,再次慢慢摇动竹筒,直到有竹签掉出为止。朱元璋拿起竹签一看,发现还是“不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