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4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我告诉你这些只有电视剧中才有,现实中的和尚并非如此(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就江湖,这句话还是对的),至少皇觉寺中的和尚不是。
  日期:2017-10-20 18:17:10
  朱元璋在寺里当和尚的时候,每日除了敲钟念佛之外,还要干一堆的杂活,擦桌扫地,砍柴挑水,洗衣做饭,时常还要被老和尚们呼来唤去,稍有不如意,便会被当场斥责。寺中的生活并不快乐,但是朱元璋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这里,至少还有口饭吃。
  关于朱元璋在皇觉寺中的生活,有些史书上还记载着一些小故事,非常有趣。

  日期:2017-10-20 18:17:28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当和尚时,老和尚吩咐他每天都要打扫一遍佛堂。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照做。有一次,他在打扫佛堂的时候,被伽蓝神像绊倒,摔了一跤。朱元璋气愤不过,爬起身子,拿起扫把将伽蓝神像打了一顿。没过几天,大殿上供奉佛像的蜡烛被老鼠啃断了,寺中方丈大发脾气,要求追责。因为大殿的打扫工作是朱元璋负责的,所以寺庙中的老和尚将朱元璋臭骂了一顿。
  朱元璋心道:“大殿中的伽蓝神日夜享受着人间的供奉,你却看护不好自己的蜡烛,还怎么看管整座庙宇和庇护人间百姓呢?还害得我被骂!”他越想越生气,于是找来一支笔,在伽蓝神像后面写上“发配三千里”的几个大字。
  日期:2017-10-20 18:17:59

  这个小故事的真假很难辨别了,但是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确实有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世人对佛教十分崇拜,对伽蓝神像更是磕头膜拜,毕恭毕敬。可是小小年纪的朱元璋,虽然是个和尚,但是不仅敢打伽蓝神像,而且还敢将他发配三千里。这种过人的见识和胆略,确实令人敬佩。
  朱元璋应该算是个倒霉透顶的人了,先是出身贫寒,读不起书,只好当非法童工,给人放牛,后来被东家刘德解雇,不久家乡又闹了饥荒,双亲和哥哥去世,他为了生活,被迫出家当了和尚,但是霉运还没有结束,没过多久,由于当地闹饥荒,寺里没有香火,僧人们吃饭也是个问题。主持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其实就是讨饭,美其名而已)。
  日期:2017-10-20 18:18:19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由于资格浅,常被寺庙中的老和尚欺负,就连这次云游化缘也被老和尚们欺负了。因为大家都要出去化缘,为了避免大家全去一个地方化不到缘,寺庙中的领导对每个人的化缘区域作了一定的划分。分配给朱元璋同志的化缘区域是淮西和河南。其实这两个地方当时也是重灾区,遍地都是要饭,你说让他怎么化缘?
  朱元璋虽然再一次被欺负,但是他没有闹脾气,收拾好吃饭家伙,便独自一人上了路。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从濠州出发,一直向南到了合肥,然后又向西进入河南地界,到了固始、信阳等地,又往北走到了汝州、陈州等地,向东又去了东鹿邑、亳州等地,于1348年,终于结束了三年的云游化缘工作,又重新回到了皇觉寺中。
  日期:2017-10-20 18:18:38
  老子有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老天爷这次对朱元璋也是公平的。虽然朱元璋被人欺负,去了化不到缘的重灾区,生活自然是艰辛的,但是在那里他也收获到了许多其他和尚收获不到的好处。
  第一,开阔眼界,积累了社会经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有道理的。现代人往往通过旅行来开阔眼界,朱元璋没有钱去旅游,但是在这三年乞讨生涯中,他用双脚丈量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朱元璋通过了这次乞讨流浪,也同样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他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由此可见,我们平时也应该把孩子多带出去旅游,让他见识下世面,对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日期:2017-10-21 21:30:54
  第二,艰苦的流浪生活也慢慢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对他开天辟地,建立新王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种性格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也造成了他登基称帝后,为了彻底铲除开国功臣们对朱家子孙皇位的威胁,故意制造了“明初四大案”,株连十多万百姓。不可否认,这段流浪的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三,开始有了信仰,内心变得强大。人若是没有信仰,那么就像无头苍蝇,整天浑浑噩噩。朱元璋在外流浪乞讨三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不仅接触到了“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民间说法,而且也接触到了北方白莲教各种宣传活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一个人静静地仰望着星空,思考着人生和理想。他觉得自己没有亲人,为了生活出家当了和尚,为了生活还沿路乞讨,他觉得不能再过无头苍蝇一样的生活了,开始慢慢有了信仰,相信明王一定会出世,一定会来普渡众生。当然他更相信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这样的局面,我相信当时他虽然物质方面很贫乏,但是内心已经很充实,很强大。当然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

  日期:2017-10-21 21:31:20
  1348年,朱元璋同志终于结束了云游化缘(其实就是沿路乞讨,人家日后毕竟是皇帝,还是给点面子,说是云游化缘吧:))工作,又重新回到了皇觉寺。我想对他这次的工作做个总结,两句话“生活是艰辛的,收获是满满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朱元璋的革命没有坚决性和彻底性,也就无法率领群雄,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
  当然,我个人也把朱元璋的三年流浪乞讨生活比作领导干部下基层锻炼工作,有了三年这样的工作经历,他深深地知道百姓的艰辛和难处,为日后成为一位明君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期:2017-10-21 21:31:40
  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百姓才是社会最底层最基础的一个群体。他们人数众多,但是一个个没钱没势,时常遭受着官员和土豪劣绅的欺辱。政府其实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时的仲裁者和调节者,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帝王,哪怕是千古明君的唐太宗、宋等人,通常也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总是处处维护着这些地主阶级的利益,唯独这个平民皇帝朱元璋却是个例外。他出身贫寒,父母早死,食不果腹,为了生活,去寺庙中当过和尚,后来饥荒,寺庙也无法度日,又只能外出乞讨。他的前半生受尽了白眼和欺凌,深深地体会到这世间底层百姓的无奈与艰辛。因此后来他推翻元朝,君临天下之时,便坚决地站在了底层百姓这边,处处为百姓着想,努力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令人起敬!

  日期:2017-10-22 21:30:04
  第四章 最后一根稻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