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35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要说明军的王者荣耀,那真是一段今古传奇。大家知道,朱元璋起兵于江淮,南方部队基本上就是步兵,而他们的对手元军,善骑射,性刚烈,冲起锋来势不可挡,当初大宋就是因此而覆灭的【插话:大宋可并非弱国,在整个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总胜率高达70%】。因此,明军对元军,原本无任何胜算可言。但历史在这里,偏偏就拐了个大弯,南方的步兵,竟然完胜了北方的骑兵!
  这当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根据现在军事学家们的研究,秘密就在于两点:一是明军的长枪阵,二是大量使用弓箭手。据统计,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时代,明军以一百人为一队(约相当于现在的连),其构成比例为:长枪手40名,弓箭手30名,刀盾手20名,火枪手10名。

  纵观人类军事史,使用长枪为主要武器的军队,无一例外都需要严密的训练与高昂的士气,才能发挥这种武器的最佳效果。无论是古代的马其顿帝国还是中世纪的瑞士人,又或者是近代开始后崛起的西欧地区,长枪都是军队长期依仗的骨干兵器。明初军队也以其独特的长枪方阵战术,独树一帜。
  此外,明初军队的远射武器,主要使用弓箭而不是弩。自战国时代开始,中原军队就一直大量装备各色的弩,来作为最主要的远射武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弩依然有诸多不如弓箭的地方,例如弩无法像弓箭那样进行大仰角的抛射,这也就意味着使用弩的士兵,无法隔着己方队伍进行有效射击。
  一支以弩为主要射击手段的军队,其负责肉搏掩护的近战力量,就不能布置较大的纵深,妨碍弩手的瞄准与射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存在较大缺陷的。面对实力较强的对手发动的冲锋时,这样的队伍比较容易被撕裂与击破。
  同时,一个熟练弓箭手的培养,同样也比培养一个弩手要高许多。相比进行短期训练即可匆匆上阵的弩手,弓箭手需要的是士兵长期的练习,需要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供养。
  正是靠着长枪与弓箭这两种古代的最优配置,明初的军队在面对各类敌人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有人会问了:靖难之役时,朱棣与建文帝的对决,他们都是明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略战术都是一模一样的,为啥朱棣夺了天下,建文帝却亡命天涯呢?
  这正是全部奥秘的精华所在!朱棣当时在北京是防守北方的蒙古,他的部队依然保持了过去的战斗力构成,而在南方,明军的队伍正在改革,大量使用硬弩,而减少弓箭手的配置。也许,这样占据了一些中长距离的进攻或防御优势,但一旦阵型被突破、两军短兵相接时,却容易被杀得落花流水。
  而到明英宗朱祁镇亲征时,他的队伍编成是:将二十名火铳手,二十名弓箭手,二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弩手,以及一些负责管理火药、粮草的杂役编成一队。使用长枪的士兵依然有,但长枪阵已经不见了影踪,战术变成了单纯的以远距离射击为主,缺乏近身肉搏战的能力。
  历史,往往将奥秘隐藏在浮云中。

  这里还不妨给这支大部队再泼点冷水:虽然这些早期火炮枪支看着非常超前,很炫酷,像是打怪升级的高级道具,但由于当时的火门枪,在填装及发射过程中有诸多不便,造成了这种武器的效率,不仅无法比拟弓箭,甚至连一般的弩,都有所不如,其杀伤能力,并不比噪音与烟火带来的心理震撼更强!
  【再顺便插一句:到明朝晚期,为了对付清军的骑兵,他们甚至搬出了古代的战车阵,画地为牢,自缚手脚!所以整个明朝的军改,是越改越落后,一直在开历史倒车。史上再无朱元璋,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汉民族的悲哀。】
  就这样,猎猎军旗卷着历史的浮云或者奥秘,满含悲壮地向草原大漠,进发!
  然而才走到第二天,他的艳遇就找上门来了。没办法,他不仅是全国有名的高富帅,而且是真正的三军统帅!他是神一样的传说,因而,这次是神的代言人—一群尼姑找上了他。
  就在第二天黄昏,大部队行至接近居庸关时,中军队伍停下来了,不远处传来了锣鼓唢呐声,还有鞭炮声。原来一只陕西咸阳的牛拉鼓表演队,在沿路表演。只见两辆牛车,两只牛身披红彩,各拉一车,上置大鼓,鼓手背向前方,面向后面数十名锣鼓手,边敲边作指挥鼓,落音铿锵,回音相配的锣鼓声响彻云空,鼓手个个身着彩装,头戴白巾,腰系彩带,前后呼应,配合默契。
  牛拉鼓是民间社火中常见的一种大型鼓舞,在咸阳、户县等地广为流传。所用之大鼓高约120厘米,直径约140厘米。因鼓身较大,须用牛车拉运,鼓手要站在牛车上敲击,从而得名“牛拉鼓”。

  牛拉鼓表演时,舞者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在做“单劈槌”、“单劈单花”等动作时,晃手快,转身疾,溧亮的甩头动作,坚实的弓步亮相,都富有鲜明的造型美。做“单抛槌”、“双抛槌”时,跳跃适度,稳抛稳接,稳中仍不失热烈欢乐的情绪,自然地表露出敦厚质朴的性格。舞者在动作的起伏转折中,运用腰、臂、手、腕、头、眼神,在千变万化的姿态中,形成了和谐自然的表演和威武飘逸的形象美。

  朱祁镇也停车驻足,看的津津有味,他简直被牛车上一个领鼓的女子给迷住了,那种健硕的野性美,美的十分震撼。
  不一会,有军士来报:当地百姓在列队为大军送行,其中有个女尼姑,请求面见圣上,她说有两句话想对皇帝陛下讲。
  “女尼姑不在庙里念经,跑来凑什么热闹?”王振呵斥道。
  “慢,路上正好闷的慌,且叫女尼前来,看她怎么说。”

  不一会,一个女尼姑前来,她双手合十,给英宗道了“阿弥陀佛”,然后才下跪磕头,口称“吕尼叩见吾皇陛下”。
  朱祁镇仔细一看,不觉大感惊奇:“噫,你不是刚才会儿在牛车上打鼓的那个妹子么?”
  吕尼抬起头来,扑闪着她的一双大眼,含笑道:“圣上眼力真好,适才小尼就是在领鼓,为我大军壮行来着。”
  朱祁镇说:“壮行啊,好,好!你且平身,朕问你几句话。”
  这一问不打紧,又一段神秘的历史传奇,开始上演了!
  【欢迎关注明日连载第20节《心有不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