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32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1 11:47:37
  18、三大营
  可以想见,瓦剌朝贡使团这脸被打的啪啪响,他们回到蒙古之后,蒙古国师也先,一定会恼羞成怒!
  也先(1407-1454年),姓绰罗斯,出生于蒙古西部的准噶尔部,其父脱欢统一了蒙古高原,他于1439年继承了首领地位,不过是当国师(相当于宰相),可汗是脱脱不花。(注:这二人肯定不和,因为实权抓在也先手里,国王看上去就像傀儡。)
  在也先最鼎盛的时代,他采用军事征讨、封官设制、联姻结盟等手段,把势力范围东扩至女真部落、朝鲜半岛,西至楚河、塔斯拉河,北至南西北利亚,南至中国长城一线。如果拿一幅世界地图来看,他的领土范围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地广人稀,但这仍然意味着他可以广泛筹集粮食、金钱和战马、兵员。
  那么,大明眼看着他这么扩张,就无动于衷吗?是的,因为他只要不进攻中国,中国并没有理由收拾他。
  1448年年底这场贸易摩擦,激怒了也先,他认为既然你明朝要收拾我,那我呢,也要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具体的办法,就是披挂上马,干祖宗的老行当,咱们抢劫去!能抢到什么算什么,反正咱什么都缺。【插话:听过“抢人”这句俗话吗?这词在汉语里是指抢劫钱物,到了蒙语里,真的就是抢掠人口,把汉人或其他民族的居民,抢进蒙古部落当奴隶。】
  于是,不平凡的1449年(明英宗十四年),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在展开这个沉重的话题之前,我想毫不客气地说一句:那些信口开河的后来人,在这里我指的是后来的史家和作家,个个都把即将发生的那场大战的责任,轻率地推到了王振身上,因为他们说,是也先每次朝贡都要给王振行贿,由于1448年没有给王振行贿,所以王振要克扣对也先的赏赐,从而引爆了战争。
  我的驳斥只有两句话,一,行贿说,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为什么历史上见不到任何记载,就凭某些人脑子一热、嘴皮一翻吗?二、如果王振真想玩黑吃黑,他抓住了也先使团的把柄,那得立即和他们私下谈判呀,就算多出来的赏赐平分,那不也赚的盆满钵满吗?他还用公开撕逼?
  更有甚者,说王振在大同、宣府等边关重镇,早就跟蒙古人走私,贩卖军火。这谎言编的更不着调了,在明朝,别说卖刀枪箭枝等武器了,你就是敢拿一块铁在街上走,也可能会丢了脑袋,这和今天你背着一杆冲锋枪在街上招摇过市,罪名是一样的。
  【三刀结论一】:虽然王振并非什么好鸟,但他也不是公共场所,随便什么屎尿都可以往他头上拉!往他头上拉不打紧,会掩盖历史真相,误人子弟。读历史,一定要学会独立分析,虽然这比较难。
  闲话休叙,书归正传。
  也先经过一些列战争准备,于1449年七月,按下了发动战争的按钮。他把第一个目标,对准了大同。明朝的北方长城防线,最重要的就是大同与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距北京170公里,距大同180公里),他想试探一下明军的实力。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骑兵就是一切,但大家知道,马虽然跑得快,但它并没有翅膀,不能飞。所以,凡是在平地上的对决,大同守军都打输了,他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坚闭城门,严防敌人攻城,二是十万火急给京城报警求援。

  京城军委作战部里,大家拿着红黑毛笔画地图,也有人在看沙盘,当然,是没有人打电话发电报的,更没有女兵在旁边挤眉弄眼。他们发现西起甘肃,东至辽东,中间包括大同和宣府,同时报警了,这是全面战争的节奏啊!
  于是军委下令:全面迎战,坚决歼灭来犯之敌,保卫祖国每一寸大好河山!
  严令之下,将士用命,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然而大同的正面,是敌人统帅也先带领的精兵,且是蒙古铁骑主力。王振的心腹、监军太监郭敬,奉命督战,主将宋瑛率主力于阳和关隘主动出击,一仗打下来,明军全军覆灭,郭敬躲在草丛装死,侥幸活命,而副将石亨,单人单骑靠驾筋斗云逃回北京报警。
  大同战败的消息震动了北京上层,情势万分危急,败将石亨立即被投入了大牢,驸马井源都尉奉命火速带兵驰援大同。
  我们在这里,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明朝这个政府,它也是咱,大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把国都建在北京,也就是把政权中心抵近了前线,因此“天子守国门”那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华之敌,从来就是来自北方或东面,西面或南方自古无大事。而在大明的辞典里,只有用武力扫荡敌人,或跟敌人血拼到底,从来没有“和谈”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意味着屈辱!
  形势如此危急,该怎么办?这时候,朱祁镇必须有个明确的态度了。他的态度也确实很明确:没得说,咱御驾亲征,打败侵略者!
  很多人读到这里,恐怕又要喷口水喷尿了:这一场大战,书上不是说,是死太监王振怂恿的吗?怎么到你何三刀笔下,竟然变成了朱祁镇自己要亲征了呢?!
  别激动,且听我两句话说完。一,王振当时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大权在握、小钱不断,只要朱祁镇好好地活着、上着班,他几乎就是普天下最幸福的人了,他为什么要力主亲征呢?打赢了,他是能当元帅还是能当大将,有意思吗?打输了,他却立即成了千古罪人,所以,以他的年龄和身份,只会求稳,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其二,大明皇帝,有亲征的传统,朱祁镇的祖先朱元璋和朱棣,之所以威望很高,那是因为他们从战场一路拼杀过来。所以,朱祁镇的老爹朱瞻基,无论如何也要抓住机会,到山东乐平去跟他二叔朱高煦干一仗!这个道理,朱祁镇很懂。再加上他只有23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所以他脑子里闪过了革命前辈指挥千军万马冲杀的画面,顿时热血沸腾了:“中国移动,我能”!(注,不好意思,借用了移动的广告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