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24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17 11:28:07
  14、于谦坐牢
  若从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要推选“明朝十大名臣”,估计会比较热闹,可以拿出若干种不同的版本;但公认位列前三名的,再怎么也不会掉出十佳榜单吧。
  依史界公论,王阳明、于谦、张居正,是稳居于明朝三大名臣之列的。这其中的超级牛人于谦,像跟命运之神抽签一样,抽中了与“史上强监”王振一起,走进新时代,同朝奋斗,然后相互交锋,看看谁更拽谁更酷!
  大体来说,于谦与王振相比,前四十年他远比王振牛,后八年他与王振同样牛,只有中间的一段约十年,他实在是不及王振牛,因为人家那叫真牛逼!不服不行。
  于谦(1398-1457)的牛叉,在少儿时期就开始表现了,而且像演连续剧一样,一直优秀到青年时期。
  他是杭州人(祖籍河南民权县),据说他七岁时,有个游方和尚见了他的相貌,引以为奇,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之貌呀!”邻里皆啧啧称奇。后来很久很久之后,于谦果然当了救时宰相,这时有很多人,想去找那眼力奇准的游方和尚算命看相,可惜找不见了。

  到八岁时,他到私塾正式启蒙了。上学第一天,老师一看他眼神明亮坚毅,就很喜欢,问他会不会认字,读没读过书,结果小于谦装深沉,只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连话都没回一句。这下老师反倒不相信了,就出了个对联考考他。
  老师用手一指在旁边抱着柱子玩耍的小同学,说“手攀屋柱团团转”。这话刚说完,小于谦指着正在楼梯边玩耍的同学,应声回答说:“脚踏楼梯步步高!”
  老师心里一惊,这是以雅对俗呀!回头一看从楼梯上下来的同学,张口又说“三跳跳落地”。小于谦小手向天指,张口就答:“一飞飞上天!”老师当时大为感慨,说“此子长大非凡器也”。(事见《于公祠墓录》卷十)
  有一天,于谦的父亲到学校来看儿子读书,老师很激动,跟他说着于谦的高智商故事,并建议把于谦定位为“杭州小神童”,弄出去四处打比赛,可以帮家里赚很多钱。但小于谦居然端坐在旁边认真读书,丝毫不为所动。
  老师看了,打心里佩服这个八岁孩子的定力,便有心要在他爹面前为难他一下,让他爹看看到底养了个啥样的宝贝儿子。于是他就冲着正在读书的于谦,大声责问道:“子坐父立,礼乎?”
  这话是说,看你父亲还站着跟我聊天呢,你居然还坐在那儿读书,你爹站着你坐着,这合乎礼仪之道吗?
  你别说,这问题问得可真刁钻,尤其是在礼法制度下,别说于谦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就算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就这种礼法问题,也往往是瞠目结舌。可小于谦听到老师问他,立刻站起身,手上还捧着书本呢,张口就回答说:“嫂溺叔援,权也。”

  这个回答,简直聪明之极!他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有一次有人问孟子说,礼法云“男女授受不亲”,是不是说男女之间就绝对不能有肌肤之亲?孟子说,那要看情况而定,要是嫂子掉水里了,小叔子伸手去救她,这种情况只是为了权宜之计,所以就算是违背了“男女授受不亲”了,也不算违背礼法。
  于谦这意思是隐喻,说你们大人说大人的事儿,我也听不懂。对我来说,读书才是王道,我趁你们聊天的工夫多读点书不好吗?所以这会儿我坐着读书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你看老师用礼法来问他,他也用礼法的例子来回答,还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这种思维能力可绝对是不一般吧。不光是思维能力,而且这种思维能力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胆识。一般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被老师责问,但凡稍有些胆怯,也会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更不用说是做出精彩的回答了。而于谦却非常镇定和从容,这种胆识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表现于谦急智与胆识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有一天放学,仆人牵了匹小红马去接他。他那天刚好还穿了件红衣服,骑在马上就特别的显眼。当地府衙的一个人,看到了就说:“红孩儿骑马游街。”哪知这话被骑在马上的小于谦听到,他当时就大声地回答说:“赤帝子斩蛇当道!”
  这又是个典故,《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刘邦在大泽中醉斩了一条白蛇,说这条白蛇是白帝之子,而刘邦据此称自己就是赤帝之子。他斩了白蛇是就是赤帝之子斩了白帝之子,说明他要得天下了,他要大行其道了。
  于谦不正好是一身红嘛,人家说他是红孩儿,还算是客观描述,他却说自己是赤帝子,而且还“斩蛇当道”,这个志向那可不得了!所以这个回答,当时满街的人听了都一惊啊!
  日期:2017-10-17 11:28:42
  于谦的壮丽人生,就这样以学霸的造型拉开了序幕,王振同志和他比,那真是弱爆了。以王振的学识,能在二十岁时考中秀才,已经算相当不错啦,可1421年,当于谦23岁时,就已经高中皇榜当进士了,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接下来还有整整二十年的大好时光,于谦的仕途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对于王振同志,他只有两个词:要么是“秒杀”,要么是“碾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