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盛世:刘秀和他的子孙们的欲望东汉》
第6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介绍完谶语,我们继续刘歆研究谶语的后续故事。
  话说刘歆研究出“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之后,自是一番心中窃喜。
  而且,为了喝头啖汤,于是忙不迭把自己的大名改成刘秀,想占得先机。
  这正如《汉书》应劭的注中所言:“《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便窥见其奸。事实上,正因为有天神的提示,谶语的指引,曾经还坚决拥护王莽新中央的他,后来却策划谋反被杀。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结果,当然是死于非命,自取其辱。王莽又不是傻子,你想造反已经很明显了,连傻子都看得出来。

  日期:2018-01-25 10:57:37
  第二章 童年的阴影(续十一)
  何况王莽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符命即位的皇帝,和他玩谶语夺权,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徒然贻笑大方罢了。
  当然,这是有争议的,因为刘歆改名的动机和时间有很多疑点,大家都有考据,谁也说服不了谁,也只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存疑了,不用理他。
  只是这刘秀对刘秀,就让人想起了当时的两个对战王匡,即更始帝的王匡打败了新朝的王匡,倒是令人有点哑然失笑了。
  好,既然弄不清楚,我们还是回过头说完刘秀和他姐夫邓晨,去拜访当时的名士蔡少公时发生了什么事。
  据说刘秀和邓晨到了蔡少公府上时,其家早已高朋满座。因为时局变幻,所以当时人们最喜欢谈论的也是时政问题。
  城府很深又善于韬光养晦的刘秀,自小就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夸夸其谈的书呆子(史书的通常说法),从来不喜欢显山露水,凡事基本上是先观察,谋定而后动,然后一击即中,不会瞎嚷嚷。于是,面对热烈的讨论场面,刘秀只是笑了笑,甚至有点胆怯地找到了后面的一个座位,静静地坐了下来,像那些在学校常被欺负的小学生作派。
  而当大家听到主人慷慨激昂地表露那个爆炸性的“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之后,高谈阔论的场面便瞬间鸦雀无声。
  难道又要变天了?大家确实在心中都犯嘀咕。
  “刘秀?难道说的是做当朝国师的那位刘秀吗?除了他有那个资格,估计没有其他人了。”沉默了一阵子之后有人怯生生地低声问道,生怕被官府听到捕了去。

  “呀,哥们,别门缝里瞧人看扁了。天下同名同姓的不太多,我也叫刘秀,而刘秀当做皇帝,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个种田的刘秀呢?”本来沉默寡言的刘秀,突然就鼓起十二分勇气对大伙半开玩笑地说。
  日期:2018-01-25 19:02:04
  第二章 童年的阴影(续十二)
  刘秀话音未落,大家便寻声看去,却是一个乳臭未干的俊小伙,却像吃了大蒜一样说话那么冲,不禁哄堂大笑,都认为刘秀今天是专门来搞笑的(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常有此种揶揄镜头)。甚至于连主人蔡少公都觉得刘秀十分唐突,还想立马训斥他狂妄自大呢,平民都当不好还想当皇帝,哼哼。一如王阳明的状元父亲,也一直不看好自己处于青葱岁月的儿子能当战神和圣贤一样。

  因为真人不露相的刘秀,在人们眼中从来都是碌碌无为的懦夫,也从来没有人看好他。
  此时他离“昆阳歌手赛场”的碾压现场还远,离天王巨星更是有一大截历史距离,甚至当个小群演都困难的那种。突然就口出狂言,当然是令人大跌眼镜,怀疑刘秀得了失心疯。得过且过的无知燕雀,有时确实喜欢嘲笑鸿鹄的好高骛远,他们的认知水平就那么高。
  从他当时“怯生生”的发言中,有人还分析出他当时确实信心不足。不过,当时有一个人却看到了他的实力,那就是他的姐夫邓晨。
  因为邓晨素来知道自己的小舅子行事稳重妥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是那种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乱发空炮的人。他要是说了,就一定做到。于是也知道了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一定在这个乱世大有作为。
  这样一想,于是邓晨心里倍感欣慰,暗暗欢喜,咱们家以后吃粥吃饭就靠他了。
  据说,能看出刘秀志存高远的,还有后来排云台二十八将首位的邓禹。
  邓禹年轻时也在京师游学,结识了稳重实干派刘秀。尽管刘秀很低调,但同样志存高远的邓禹,却看出当时还在太学求学的刘秀不是“池中物”,日后一定是一个非凡之人,从此生死相随,并助其打出了锦绣江山,自己也拜相封侯,功成名就,眼光不是一般地毒。
  总之,不管鼠目寸光的蔡少公们如何嘲笑斥责,刘秀只抱拳揖礼,大步流星地扬长而去,心中是不是怒怼这帮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刘秀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去轰轰烈烈地造隔壁老王的反,同时童年的阴影也一扫而光。
  日期:2018-01-25 19:53:55
  第三章 造隔壁老王的反
  要说刘秀这种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古代“乖乖虎”,种个田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身上还流着开创中国第一个封建盛世的汉景帝“清静无为”的优良血统,如果不是迫于无奈,或心中埋藏着矢志不移的远大理想,相信耕田也使其过得十分富足的他,即使把刀架在其脖子上,他也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这正如其叔父刘良一听到从这个世人公认的“乖乖仔”口中,冷不丁地蹦出“造反”这两个字的时候,眼睛差点瞪成牛眼,几乎是不认识了他的样子。
  “胡来,我说文叔(刘秀的字),你一定是吃错什么药了吧,怎么就慌不择言乱说话了呢?我一直以为你和伯升(即刘縯,字伯升)志向不同。他败尽家产在外面瞎胡闹反这反那,你不仅不阻止,现在还和他一起胡闹了,没眼看你们,就等着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吧!”一向也是温良谦恭让政治觉悟很高的老县长,一听到侄子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立马青筋爆出、恼羞成怒地大声训斥道。
  一听到叔父这样的重话,很是孝顺的刘秀自然没有当面反驳,却也不听叔父的话。因为在不久之后,他和大哥的舂陵军便举起了反莽大旗,时年为新莽地皇三年 (公元22年)十月。
  而这一反,居然只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了东汉开国皇帝,比刘邦用八年打下西汉江山还快两倍以上,不仅不满门抄斩,还享尽了荣华富贵,简直是如有神助。虽然起义之初吃过败仗,刘良的老婆和两个儿子被斩杀了。
  当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死人的事是常有的,这不能怪刘秀,因为他大哥也死了。
  日期:2018-01-25 20:41:08

  第三章 造隔壁老王的反(续一)
  因为刘秀这神一般的存在,作为“千古一帝”的天王级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据说李世民还是刘秀学长的小粉丝),也曾饶有兴趣地问他手下的战神李靖说,你觉得刘邦和刘秀谁更厉害?这个千古名相诸葛亮早就盖棺定论,判刘秀胜。不知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让刘秀PK他的祖宗刘邦(一如人们喜欢让关公战秦琼一样,历久常新),李靖当然也不假思索就认为刘秀远胜刘邦。而即使是现代人,也喜欢把刘秀和刘邦作比较,且很多人都倾向于刘秀占优,连***也称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认为他是最会做皇帝的皇帝。其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大天王”都不在话下,不是没文化就是没有个人魅力,打到欧洲的成吉思汗更不用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主。

  甚至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也点赞刘秀“允冠百王”(“皇帝中的皇帝”的意思,和香港大美人李嘉欣被称“女人中的女人”一个意思),所以很多人对如雷贯耳的刘秀和他所开创的落寞盛世东汉存在感那么低,都大声叫屈,有时候无敌也寂寞也。
  好了,闲话少说,以下我们又继续刘秀为什么不想做良民而想做响马的话题。

  这就得从王莽意外夺了刘汉江山的施政背景,以及刘秀家的真实境况讲起。
  如果说梦一般的昆阳神战是他的成功天梯的话,那么此时在蔡少公家受辱的场景,便是他人生逆袭的开始,何况有天神护体,“刘秀当为天子”呢。
  应该说,在蔡少公家说的那些壮志凌云的话不是玩笑话,而是发自刘秀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在此之后真真切切地付之行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