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记1:神鬼图》
第6节

作者: 情系地中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了大约五分钟,他们似乎商量出了什么决定,只见其中一个身材比较健壮的人弯下腰就把那块石头抱了起来。"

  "就在他们转身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被他们挡住的背影,那人的个子没有他们高,一直跟在他们的身后,直到那人露出正脸,我才发现他竟然是一个中国人。"
  "当时正在打仗,看见洋毛子都恨不得冲上去和他们拼命,哪有结伴而行的。所以我想,这些人肯定是派出来执行任务的,而那个中国人,应该是叛徒,只是他的脸生的很,我以前没有见过。"
  "要不是那个孩子,可能我就被抓到了,而且我急于知道先行部队到底怎么样了,所以我决定跟着他们,再伺机把那个孩子夺回来,死了我也要把他埋在中国的土地上,不能让这些外国人带走。"
  "为了不被发现,我刻意与他们保持了一段距离,不过有几次差点跟丢。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直至走到一个山顶的破庙,见他们进去有半个小时没有出来,于是我又悄悄向前靠近了一些。"

  苏宝国说道到这里呶了呶嘴,"就像现在这里一样。"
  徐红兵听的有点入神,听苏宝国这么说,他不自觉地四下张望了一下。
  "那个庙前有一棵老树,不过大的惊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木,看样子似乎有成百上千年了。"
  "破庙被老树伸展的枝叶给完全覆盖了,阴暗的有些瘆人,就像是恶鬼张开的嘴一样;而破庙里面升起的火光,则像是邪恶的眼睛。"

  "在老树的下方还有一座土丘,与破庙斜对着,也许是最初盖庙的时候留下来的也说不定。我为了不被发现,就悄悄摸上前,爬上了土丘。"
  "爬上去的时候,感觉土有点松,于是我伸手使劲挖了一把出来,结果发现里面有好多的沙子。这深山老林的,怎么会有沙子?"
  "不过我没有考虑太多,我顺着土丘爬上了树干,又一点一点爬到了破庙的正上方,然后上了房顶。"
  日期:2018-05-21 20:24:58
  上了屋顶以后,我找了一个结实点的位置,然后悄悄地趴在了上面。旁边有一个不大的缺口,正好方便我能够看清楚里面的情况,又不被发觉。

  “屋里面一共有十多个外国人,长的感觉全都差不多,我也分不清他们谁是谁。他们在庙里升起了篝火,其中两个人正在擦枪,另外一些人则是饶有兴致地围着他们抱回来的那个石头来回观看,似乎十分感兴趣。”
  “借着明亮的篝火,这个时候我才看清,那个石头上的孩子是一个石刻的雕像,而且周身被涂上了颜色,只不过那颜色有些斑驳,似乎时间比较久。”
  “黄先生,这就是你要带我们寻找的东西吗?”当中的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外面人开口说道,看他的年龄似乎有五十多岁。他的衣服穿着比较绅士,完全不像是战场士兵的打扮。
  “恩”,回答他的正是那个中国人,他双手缩在袖子里,然后围着那个石头转了转道,“我要找的正是这个东西。”
  “是我们,黄先生。”那个外国人似乎想强调一下。
  那个姓黄的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目光一直盯着那个石像。
  “没想到黄先生有这么大的本领,凭着一个罗盘就能够将这个石像找出来,真是匪夷所思。”
  “伊万诺夫先生,请你千万不要小看东方的文化,它的博大精深,是你们西方人无法理解的。”那姓黄的回答他道。
  “加上我们之前找到的十三个石像,这已经是第十四了。能否请黄先生讲一讲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

  那姓黄的瞟了他一眼,伊万诺夫看见他的眼神冰冷,让人有一种如坠深渊的感觉。
  “伊万诺夫先生,请问你听说过神鬼图吗?”
  日期:2018-05-21 20:34:41
  伊万诺夫摇了摇头道,“我自幼对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十分感兴趣,后来有幸读了斯坦因先生在中国的考古手记,知道东方有诸多的奇异珍宝与文化。”
  “我曾亲自去了一次敦煌,在王道士临终之季与其进行了一次彻夜的长谈。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得知当年的敦煌壁画中,有名为《晚唐卷》的小鬼图,后来在莫高窟修葺的过程中下落不明。不知与黄先生所说的,是否是同一事物?”
  “没想到伊万诺夫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如此之深。”黄先生略微点了点头道,“我当年在东京‘上和宫馆’得到一部野卷,上面记载了一件奇闻异事,讲的是一部‘十五小鬼图’与李白的故事。而那十五小鬼图,正是晚唐卷上的最后一卷,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十五小鬼图?”伊万诺夫睁大了眼睛道,“难道说,我们找到的这些石像?”伊万诺夫好像明白了什么一样道。
  “不错,它们正是那十五个小鬼。”姓黄的看着眼前的这个石像,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可是还少了一个。”伊万诺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眼神的变化,继续好奇地问道。
  “并不少。”黄先生说道这里, 忽然冷冷地笑了笑。
  听苏宝国说到这里,古教授与陈教授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当年王道士为了保护莫高窟倾其一生,他虽然不是什么学者专家,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爱敦煌文化。
  日期:2018-05-21 20:45:19
  王道士原名王圆箓,湖北麻城人,曾经在肃州当过兵,退伍后无事可做,就当了道士。他游历到敦煌,在莫高窟里住宿下来。王道士既懂汉语,又能诵道经,于是就有很多人请他去做礼忏,他的生际也渐渐好了起来。
  后来他雇了一位杨某替他抄写经卷,抄经的洞窟现标为第16窟。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杨某在16窟的甬道里背壁抄经,随手将点烟的芨芨草插在后壁的裂缝中。
  令他奇怪的是,这条缝却深不可即。于是杨某就试探着在壁上敲了敲,发出了咚咚的声音,原来里面竟是空的。他感到这里可能有什么秘密,就赶紧请来了王道士。
  当天晚上,王道士与杨某击破了第16窟甬道壁,一扇紧闭的小门出现了,门里是一所不大的复室,高约240厘米,宽约270厘米,然而里面的东西却使王道士和杨某惊异不已:这个小洞里整齐地堆放着无数的白布包,每一白布包内裹着十几卷古文书,还有平铺在布包下的绢幡佛画,以及古木刻印刷品,铜和木制的佛家法器等物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现编号为第17窟。
  王圆箓在发现藏经洞后曾向当时的敦煌知县汪宗翰报告,并取出几卷请他鉴别。汪宗翰对古董有相当的知识,深知这些古物的价值,便乘机择取了一些精品,并赠给新疆、甘肃等地的一些官员,敦煌文物的外流从此开始。

  1902年,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作了甘肃省学台,他看到了部分敦煌遗书后,深知这些文物的重要价值,立即向甘肃省府当局建议,把藏经洞的全部文物运送到兰州保管,估计运费要五六千两银子,但清政府没有采纳这项建议。
  由于敦煌的官绅们对这批宝物不怎么重视,王道士还曾载着一箱经卷,到酒泉去献给安肃道道台满洲人廷栋,但廷栋以为这种经卷的书法还不如他自己写的字,颇为轻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