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台海战争》
第28节

作者: gerry52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沿海各港口的渔船和任何进出港的船只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以防止特务的潜入和逃跑。所有可以正常行驶的中国籍船只和船员都进行了仔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用数据库,以备战时征用时可随时按需要使用。船主也与地方政府和军队签定了同意战时军事征用的备忘录,各个港口,包括小渔港都设置了人民武装部的派出人员和动员办公室,部分条件良好的小型渔港还针对军事装备的使用,补给和装卸设备进行了改造,以便在战时可以随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安徽南部的所有民用机场都加强了武警保卫工作,并且安置了部分军用导航和通讯系统,简易弹药油水装卸和充电设备,并对预留的军机待命地域进行了加固和伪装。原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福建建立的不少已经废弃多年的野战机场也被重新修整启用了。而福建泉州港的三期扩建工程也在紧张进行着,为节约工时,工程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浮箱来做为防波堤的主要构成,每个浮箱都长达75米,宽30米,标准大小的浮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分解组合,沉入水中就可以构成一道防波堤。浮箱的顶部还可以安装一些工程设备。

  虽然预动员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李烈魁心里清楚,一旦战争打响,要靠的还是自己的基干部队,那些临时找来的预备役和民兵实际在战斗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他平时他还得在情报部门的安排下做些公开的抛头露面,但他还是抽时间在这个月里几乎跑遍了战区内所有的军级单位,检查备战情况,总体结果还算满意。毕竟都是自己的老部队了,这些年又都是针对台湾在搞训练,他还是比较放心的。但是,从几个外军区调来的部队的情况有些让他担忧,首先是为了隐蔽企图,有些大型装备没有带来不能齐装,另外,内地安定地区来的部队对登陆作战还是十分的生疏,训练也不如他们自己的部队强度那么大。可现在的情况已不允许他再做什么调整和补充训练,只能嘱咐下级要关注这个问题。
  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再拖下去台湾海峡的气象条件就会变得更加恶劣,可现在要是立即开战的话,他预先做的准备工作还是十分不足的!现在他最关心的是:军委下决心的“子日”究竟应该是哪一天呢?

第二部 博弈海峡 第十二章 擦枪走火

  美国中央情报局虽说在大陆的反间谍专项斗争中损失了一部分力量,但几十年来精心编织的情报网络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华盛顿。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部分战争时期才会使用的动员手段,比如说,大量增加了石油的储备,刚刚改组为铁路运输集团公司的中国铁路系统又重新被并入计划体制,军费大量增加,各军工单位生产任务大幅度上涨,有多艘新舰艇提前下水,年初征集的预备役人员还有少部分没有解除兵役,并且组织了新的部队番号,沿海的船只和重型车辆都进行了登记。美军的监听站和电子战飞机在福建沿海的解放军通信信号中又检查出了数十计的新番号和呼号,解放军对沿海岛屿的补给也大大加强了,据估计各岛屿上的食品和淡水的储备已经从去年的十日份至少增加了一倍,似乎还有一些大型装备被运上了东南沿海的部分岛屿。东南沿海的大部分野战机场也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修整,少部分民用机场也被发现进行了一些军用方面的改造,但似乎工程进度很缓慢。
  中国银行纽约支行也将大约300亿美圆的资金分多次转移,中国政府购买的美国财政部短期国债也降低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甚至不到其最高峰时的40%。中国对外出口的钨砂,煤炭,棉花,粮食等战略物资的数量直线下降,除了欧盟和独联体以外的国家要购买钨砂现在已经基本属于不可能。中国产品的大主顾日本对中国的进口也由于两国关系恶化而下降了至少4成,直接造成日本更加严重的原材料短缺。中国部分原先依靠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精密仪器,机床,发动机和高级原材料等物资的短缺,也使中国大量企业陷入了困境。
  美国的卫星也在不停地关注着解放军的调动情况,只是由于解放军不停地在大陆沿海举行演习,来回调动极为频繁,反而使美军感到十分迷惑。不过,1973年埃及就利用过这一招来集结进攻部队,美国为了防止万一,已经向关岛调集了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一个两栖攻击战斗群,并通过情报部门向台湾发出了警报。
  综合上面的情报得出的结论也使美国感到极为不安,因为中国以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着军事动员工作,物资和装备的集结也在进行。虽然目前福建沿海的部队还不足以对台湾进行致命的打击,但凭借中国已经大大改善了的交通网络,美国五角大楼估计只需要25~40天解放军就可以做到有效的足够强大的兵力和装备的集结。
  美国CIA和五角大楼一致认为中国可能真的在考虑武力进攻台湾,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的危险性比过去30年来任何时间都要高得多!他们警告美国总统汤姆逊,要求其注意红色中国和解放军的一系列行动,采取必要措施来威慑大陆,并加强台湾的防守力量。
  不过,情报分析专家也认为中国大陆在未来3个月内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很低,首先是进入冬季后台湾海峡受东北季风影响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两栖作战;其次,是解放军的调动还不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海峡地区积累起足够的力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陆领导层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见似乎一直都在避免在台湾海峡陷入一场战争,并且在领导层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和争吵,大陆高层统一意见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多个渠道的情报人员传回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让一直为台湾局势头疼的汤姆逊总统感到了一点点欣慰。
  很可惜,就是这一点点欣慰也没有让他高兴多久,又一个突发事件就来临了……
  ※※※※※※※※※※※※※
  公元2008年11月27日夜
  虽然现在已经是深夜了,但南京战区司令部里现在是一片繁忙景象,司令员李烈魁也出现在这里,作战处和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也几乎到齐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台湾东南部外海,风大浪急,一艘没有任何涂装和标志的小型潜艇正在以4节速度的静音状态,缓缓地靠近海岸线。潜艇上除船员外运载了6名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人员,此时他们已经换上了潜水服,将分两批从不同地点登陆。为了不引起注意,预计的登陆地点选在了台东县的大武以北大约6公里的地方,这里居民点稀少,海岸地形险要,十分不利于正常的登陆行动。但做为渗透的特工登陆地点却是十分理想。
  这是多年以来第一次采用潜艇运送渗透特工的行动。以前大多采用转道香港或美国,通过民用航空线路进入台湾。但现在两岸关系紧张,台湾的国安局明显加强了对入境人员的盘查,已经有几个特工在入境的时候因证件等问题露了馅,有的被逮捕有的则被拒绝入境。这使军事情报局感到必须采用特别的方法才能满足特工渗透的需要。
  原本在总参谋长李卫廷找到自己的时候,李烈魁并不赞成使用潜艇来输送特工。这样风险太大了!搞不好送掉一艘微型潜艇是小事,暴露了整个作战的意图那损失就大了!可最终还是被李卫廷半说服半命令地同意了。
  其实这样做也并非没有好处!可以确实地侦察一下台湾西海岸的反潜能力,要是很早就被发现,台军也不敢攻击一艘在公海上的大陆潜水艇。即便进入台湾海域被发现后击沉了,而确定潜艇的归属也只能等他们把潜艇打捞上来之后才能进行。等真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早就打起来了!而被送上台湾的那6名特工可都是将来第一轮打击时用得上的人啊!思前想后,李烈魁还是同意了这个要求。
  又是漫长的等待,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时间表,现在那6名特工应该都登陆了!可是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作战室内静得出奇……
  终于,在原定时间的2个半小时之后,负责在台湾接应这两批特工的人员分别向在美国的一家公司打了报小弟平安的电话,这证明渗透行动已经获得成功,两批特工人员已经安全上陆。他们将在接应人员的掩护下,获得必要的证件器械和经费后隐藏起来,以便在总攻击命令下达后配合大部队行动。

  2小时后,潜艇也到达公海上的安全海域,上浮至通气管状态后发出电报,行动圆满成功!并且简单解释了行动迟缓的原因:当地的风力达到了7级,海况也达到了3级。释放潜水员的行动比预计的时间长了整整一倍。
  此时已经是黎明时分了!指挥部里一片欢腾!
  “多年的训练和演习都没有这样真刀真枪地一次行动来得过瘾啊!”李烈魁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没出现任何问题!都快天亮了!也该叫大家休息一下了!”

  很可惜,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的李烈魁,刚刚睡熟就被参谋急急忙忙地叫醒了!

  台湾海峡上空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十分震惊的事件!——一架我军的侦轰-5侦察机被台军击落了!机上3名机组人员下落不明!
  ※※※※※※※※※※※※※
  公元2008年11月28日
  上午10时许,连续出现了许多天的大雾之后,今天终于放晴了!湛蓝的天空在深秋格外刺眼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深邃,今天可是一个搞摄影侦察的好机会!
  驻扎在漳州的空军航空兵某部的一架侦轰-5侦察机一早就开始了今天的例行侦察。自打台海局势激化以来,空军加强了对金马的航空侦察力度,以前从不许飞行员涉及的金门岛东侧现在也多次组织了航空侦察。虽然几乎每次都受到台军战斗机的拦截和监视,但双方都很克制,还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今天的飞行计划仍旧是航拍金门岛的东侧防御工事,原本起飞的时候气象条件比较恶劣,指挥部在他们起飞后不久就要求改变任务,在海峡中线我方一侧巡逻飞行,吸引台军雷达开机,以便侦察其电子信号的数据。但当他们到达金门外海50多公里的时候,天气突然放晴,出现了在深秋分厂难得一见的晴好天气。
  机组人员当即临时决定马上靠近金门岛,近距离拍摄照片!侦轰-5飞机虽然用的是老掉牙的机体,但机载设备都在五六年前进行过改装和更新,飞行员更是轰炸机部队里的“老骨头”,都有超过2000小时的飞行经验。更何况他们天天在这个海域飞行,对飞行环境和台军的拦截方式都十分熟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