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38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为海经开篇,小伙伴们看着很激动吧,要能看懂海经,岂不是变圣人了?很遗憾啊,文中说的可不是那意思,想想我在山经篇篇末说过的话。你们思考吧,我先做山经篇没做完的作业。“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我给出了自己认为可能的天地范围,海经或将以此为考量。“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就应该是说天地范围内的山,超出了山经的范围,想来也是合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出铜和出铁的山。出水之山和受水之山的强调似乎没有道理,细想则大有深意,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宝贵的淡水资源,所以说“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铜和铁到现在也是应用最多的金属,禹的时代已经有人在开采和冶炼了,他们的手段很高明,遍探矿藏,而每处矿藏只取表面,使得资源完全是可再生的,他们人口控制的很好,不用消耗过多的自然资源,几乎没给世界造成什么破坏,也因此没有留下什么遗迹。我说的是什么人小伙伴们应该清楚。禹虽然提到铜铁,他知道那是好东西,但其实他和他的子民是不大懂如何去冶炼的,更不会制造铜铁器,而只是捡点神人剩余不要的制成品,打磨成工具样子,可又不大会用,便主要用做武器,所以说“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禹最后说“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首先我认为“七十二家”乃后人讹改,原为“七十二冢”,此话才解释得通。《山海经》从头到尾都没个家字,我乍一看见就认为是冢,仔细看竟然是家,“七十二家”是个啥?疑惑之余,一查网上解释,简直狗屁不通。我也懒得辩驳了,只解释这句话。太山自然指的是今之泰山,禹不可能跑到东山经里的泰山或太山受封,是的,我说的是受封,受命于天。梁父是泰山对面的丘陵,今之映佛山,梁父之名由来已久,也该是出自《山海经》,禅于梁父,禅的本意是什么?“示”指“祖宗”;“单”意为“大力”。“示”与“单”联合起来表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我想是一种仪式,传袭王位的仪式,后世说封禅的封是祭天、禅是祭地,那都偏离了原意。禹在太山接受天帝的任命,成为辅佐天帝的人王,使得治下归属神民,而他在太山和梁父都履行了仪式,太山代表的是神—常居于高山的神人,梁父代表的是【鬼申】—常居于地下的神人。居于地下的神人先人通常看不到,但其在神国应该势力不小,且自成一体,天帝东皇太一是神国最高领导,但未必管得了地下。玉皇大帝就未必管得了阎王。地下的神人禹倒是不怎在意,跟先人打不上交道嘛!高山上的神人就得重视了,“七十二冢,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先人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是由七十二冢的神人决定的,他们是国用,国用便是为国所用,先人要想摆脱蒙昧跨入文明,就得请教神人。七十二冢,有那么多吗?我想其是个虚数,大概七十二比较好听吧,孔子不也是七十二门徒吗?禹是在神界受过训的,自然晓得神人也是人,但他们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能学得些皮毛先人就受用不尽了!关键是神人肯不肯教。说明禹是很有眼界胸怀的,也很能忍,帝跟他可是有杀父之仇…也有再造之恩哪!但禹的想法虽好,治下的先民却未必感激他,他们更愿意过从前那种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简单日子,特别是禹引入了严格的社会分工来提高生产力,催生了阶级,产生了贫富分化,地位低和贫的人自然很不高兴…尤其不爽的是,先民感到自己被神人控制了,行动不自由了,因为神人倡导的是对自然有序而无害的利用和众生平等的思想,这样一来,变革产生的既得利益者也不高兴了…禹恐怕是急功近利了,在他之前的先人诸帝亦是打着尊天帝敬神的旗号,但都保持着先人独立性,不愿成为神人的附庸、听命于神人。然而到了禹的时代,大概也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的吧…其实夏民习惯了之后还是生活得蛮好的,出问题的是夏民自身的统治阶级,神人办了几期培训班后就不再管夏民了,以后并没怎么干涉夏民,只是在有需要时现身一下。受苦受难的人民总是不满于现状而怀念过往的,禹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人们只想记得他的治水,有夏一代,人民也只称呼高居帝位的为王而不是帝,当然官方的除外。好了,作业做完了。你们想出来了吗?圣人乃是指神人。三皇五帝也没被称为圣人,唯一的圣人孔子还是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封的,何以先秦典籍敢说出圣人二字?其必有实指。“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异形生物乃是神灵所造出来的,其活的时间是圣人决定的,神灵即是圣人,说的已经再明白不过了。长吐一口气…现在进入海经的世界。海经之地理只有方位而无里数,如何确定其山川方国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诶,有小伙伴说了,山经不是都推解了吗!许多定位都有了嘛,比如昆仑之丘,有了参照物还不简单?还真不简单,天地范围这么大…还是要从整体入手,我说过要有大局观,不然容易走入死胡同。推解海经主要是说人文历史,但其之前先要定下山川方国的地理位置,不是还有一道大题没完成么,夏的疆域究竟为何?看下海经目录。

  日期:2017-07-18 10:54:45
  海经
  海外南经  海外西经  海外北经  海外东经
  海内南经  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  海内东经
  大荒东经  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  大荒北经  海内经
  大荒四经和海内经是再一次述图,又没有方位描述,先不去想它们,只关注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我发现,先人的述图是很有逻辑的,如此述图才述得清楚,思维简单而实用,对此我也是服了。将天地以先人生活的核心地域为中心向外延伸划分为海内与海外,就像今天大城市区的环状划分,非常科学。哦,我便又可以绘绘不甚靠谱然还有点用的初象图了。其实呢,图是未解山经前绘的,也费了番辛苦,不放出就浪费了,以前没去想明白,觉得肯定错不了,现在回看,其显示的混乱矛盾使我陷入深深的迷惑。昆仑虚怎的会在南经?明明在西的怎的又跑去了东经?山经中有所对应的地望几乎都跑去了不该去的位置。我以为山经搞清楚了,海经便可唾手拿下,岂想大局都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依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方位描述而绘制的方国及物象疑似分布图:
  相信小伙伴们都看出来了,图是随意绘的,随意也不容易啊。其四边是海外,中间是海内。看着似乎没毛病,但昆仑虚出现在两个位上还差得很远便不可理解,不要说其跑到图中间和右下边了,昆仑虚不该是在图左边吗?我不相信海经会是故弄玄虚的瞎编乱造,又再去阅看经文,回想山经是怎么解的。脑中灵光一闪—错了!我以现代人的思维习惯想当然的认为海内海外是地域划分,其实根本不是!其乃是人文划分。还记得山经显示远征勘测的最大成就是人口播种吗?夏之民所在便是海内,非夏之民所在即是海外!地理上海内海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来,经文逻辑上的混乱便消失了,再看海经,脉络瞬间清清楚楚了,其语言也好理解了。先人不欺我矣!

  下面要放大招了,既不必测距,卫星图就不必要了,上更接近山海图的亚洲地形图!
  日期:2017-07-18 13:25:28
  山海图太大了,先人用八段经文描述,我也得效法先人,将上面的图分成块儿,一块块儿的琢磨。顺便说一下,目录的顺序不对,大概又是后人调的,原应该是海外南经起头,辗转六经后再以海外东经收尾,因为前者有起首语,即海经开篇语,后者有注尾语:“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我想南南西西北北东东比较符合原始思维,不过顺序并不影响推解。当然也要讲大荒四经和海内经,那放在后面,其乃是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的补遗,人文历史描述更为精彩。推地理坐标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有了正确的认识,综合海经诸经文的看,用拼图的方法就能拼出大概,也只能是大概。然而我要如何说清楚海经却是个大问题,其诸经所述地望于地图上乃是混在一起,整体结构又非常庞杂,按经文顺序说就会打散地域,按地域顺序说就会打散经文。而我在拼图的过程中更有强烈的感觉和惊人的认识—古山海图并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因为那图远远超越了先人的认知。是的,没有山海图,唯有《山海经》问世,所以后人才会为之迷惘。进一步说,是先有了山经,许久后再有了海经,海经是匆匆写就的,其的确是述图,述过一遍图,就再也见不着图了,想补亦补不了,想改亦无处改,反倒使得原始记录得以保存。我真是一万个庆幸,《山海经》从地理史籍变为志怪小说再沦为儿童读物,竟然还能流传至今。可以断定,晋代出现的山海图纯属臆造,假的毫无价值,自然无法流传。冥冥中是有天意吗?只有今天的科技能解释《山海经》!那么海经述的是什么图?《山海经》究竟是怎样诞生?我想了半天,我讲个故事,信不信由你。

  日期:2017-07-18 20:09:46
  禹得到的山经当然很有用,但世人并不懂如何利用,因为没个图,能看懂文字的人也不多,再说难道还要跋山涉水去远处找资源,那极不方便嘛,也没那个技术开发和搬运,生活所需当然还得是就近取材。禹便将山经束之高阁,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夏民已经播种出去了,若能好好繁衍生息,将来那都是夏国地盘。神人并不占夏民什么地盘,他们脾气也还好,又有神奇手段,只要和他们处好关系,夏国就一定会发展壮大,将来社会进步了,夏民就能再好好利用山经。神人借助夏民完成了大规模地域里全面的资源勘测—主要是矿物,亦建立了众多有人力保障(定居的夏民是可用的廉价劳动力)的采矿点,当然也很满意,至于那山经,对于夏民来说不过是画饼充饥,对神人而言毫无伤害。时间久了,山经渐渐被人遗忘,先人伟大的远征亦似乎变得毫无意义而被遗忘—神人并没教给夏民啥了不得的东西,也仍旧与夏民保持着距离,还愈加疏远了,至少夏民是这样认为。一千年后,夏朝和商朝都相继灭亡了,周朝已过了一百年,周穆王即位了,他的名字叫姬满。他父亲周昭王很倒霉,在位时老是遇天灾人祸,导致天下不稳,四方蠢蠢欲动,周昭王去征讨干坏事的吧,却打了个大败仗,然后就死掉了。姬满是个奋发有为的…中年,史说他登位时已五十岁了,可精力旺盛得完全不像五十岁的人…他要一雪父亲的耻辱,先是惩治了当年父亲身边那些没用的家伙,再任用贤能富国强兵,时机成熟了便带着帮能臣猛将四处征讨逆邦,顺便巡游天下,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自个儿还过了把旅游的瘾。在征讨过程中,姬满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很可能见到了异形生物,也听说了大禹之事,听说了伟大的远征,听说了山经。事实上,他见到了神人河伯,河伯告诉姬满昆仑虚的景象,特意说那有神女,得到她的垂青就有福了,叫姬满小子快去。姬满回宫后马上翻箱倒柜,遍观史籍,又从王室资料库里找到封存已久的山经,读罢真是热血沸腾,尤其看了西次三经。姬满于是做足了准备后进行了一次西征—专访昆仑之丘!

  日期:2017-07-18 22:03:4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