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青藤记》
第16节

作者: 枕岫凭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21 14:48:51
  第四回  兄弟相识 (6)
  “好!晚辈雇了一辆马车,在山下等候。走到山下后,我们坐马车进建宁城,也省些脚力。”徐渭道。
  “真是周全,有劳徐公子了。”那老妇人道。
  三人沿山中小道缓缓下山,怎奈那老妇人毕竟刚刚痊愈,走不多久便体力不支。江山看到,便索性将她背在身上下山。徐渭看到,心里很是赞许。

  走下山来,确有一辆马车等在道旁。 徐渭和老妇人坐在车篷内,江山与马车夫坐在前面,便向建宁城内驶去。
  路上,徐渭与那老妇人攀谈起来。
  “徐公子,山儿自小随老妇长大,未见过许多世面,本性纯良忠厚。以后徐公子要多多提点他。”那老妇人道。
  “江山兄弟虽是山野长大,但有良好教养,徐渭甚是喜欢,才愿与他结为异姓兄弟。”徐渭道。
  “唉,山儿命苦,落在我家,自小吃了不少苦头。家中清贫,无力供他去学堂。他识得的那几个字,还是老妇教的。”老妇人叹道。

  徐渭看看那老妇人,点点头。
  “此去福州,是抵御倭寇?”老妇人问道。
  “正是!”徐渭答道。
  “哦…。还好,还好。若是去那塞外边陲从军,老妇便不会答应他去。“老妇人叹道。
  “这是因何?”徐渭问道。
  “路途遥远…。太远…。太远…。”老妇人轻叹一声,而后掀开车篷侧面的小帘,眺望远方,若有所思。
  老妇人的言语神态让徐渭甚是不解,她似有心事。但徐渭又不便深问。

  马车一路疾驰,来到建宁城内济春堂前。几人下车,徐渭付了车钱,打发车夫离去。
  王焕早已等候多时,出来迎接三人。看看江山母亲,手捻须髯笑笑,道:“已然痊愈。”
  那老妇人再次向王焕道谢。
  王焕向江山道:“何员外那里都已安排妥当,令堂可以过去了。请随我来。”
  在王焕引领下,江山母子来到不远处的何员外家。那何员外六旬开外,面相纯良,江山顿时放下心来。几位丫鬟引着江山母亲来到安排好的住处。那房间虽小,倒也干净整洁。江山帮着母亲又收拾了房间,道:“娘!您在何员外家,孩儿便放心了。”
  “山儿,过来。”江山母亲把江山唤到身边,将那半块玉牌交给江山,道:“带在身上吧。娘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给你,想起娘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噗通”一声,江山跪在自己母亲面前,哭道:“娘!孩儿…。孩儿实在舍不得娘!”
  那老妇人抚摸着江山的面颊,笑道:“山儿,你长大了,该去外面见识见识了。娘就在这里,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娘。”

  江山哭罢,和母亲道别,又向何员外道谢,便随王焕离开,回到济春堂。
  徐渭见二人回来,便询问江山那边安排是否妥当。
  王焕在一旁道:“徐公子请安心,何员外与我相识多年,江氏夫人在何员外家不会有事。 我也会常去走动,关照一下。”
  徐渭和江山再次谢过王焕,并拱手告辞。
  已是正午,徐渭和江山在街边找了间酒肆坐下,叫了几味菜和一壶酒。江山早已饥肠辘辘,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徐渭笑笑,望着江山,道:“此番去往福州是抵御倭奴,贤弟对这倭奴所知多少?”
  江山赶忙将口中饭菜咽下,道:“小弟曾听人提过,那倭奴身材矮小,却凶狠勇猛。哼!若遇到江山,定让那倭奴尝尝苦头。”说罢,冲徐渭晃了晃立在一旁的猎叉。
  徐渭笑道:“贤弟此去自是有用武之地。哈哈!幸亏是去福州,若是去塞外边陲,你娘恐怕还不放你走呢。”
  江山叹道:“娘说我幼时便与其他汉人孩子不同,似漠北人长相。哦,徐大哥,请看!”江山掏出那半块玉牌,翻到背面,玉牌上刻的似是文字,但又不是汉文。

  江山道:“这半块玉牌是我爹在山中捡到小弟时一同发现的。我娘说这字是什么回…。哦,回鹘文。小弟生身父母既已无从知晓,而我爹姓江,小弟又是山里捡来,便取名江山。至于我娘…。徐大哥,我娘担心小弟知道自己不是汉人,会去那塞外漠北寻找亲生爹娘,而抛下她不管。”
  徐渭点点头,道:“贤弟会去么?”
  “徐大哥…。不!我娘视江山如己出,江山怎会抛下我娘而去!至于亲生爹娘,哼!恐早已以为江山在襁褓之时便葬身虎狼之腹了。”江山道。
  徐渭听江山讲完,心下却生疑惑:江山养母识得回鹘文?这老妇人恐不简单!

  日期:2017-07-22 12:02:05
  第五回  上清问道 (1)
  鹤鸣山巅,上清宫内。一位古稀老者垂手伫立于老君殿中,远眺山中夜色。已过子 时,万籁俱静。蓦地,那老者缓缓吟诵道:
  “ 素琴远抱有馀情,草阁孤峰眼共明。
  黄菊几逢词客病,绿尊今对故人清。

  留君小作山中宿,念我虚题榜下名。
  信有膏肓在泉石,十年从宦竟无成。”
  吟罢,轻叹一声,闭目不语。
  “严阁老,此乃昔年在钤山赋闲时所作吧?”
  那老者睁开双目,寻声音向身后望去。一位紫袍道人正将一张古琴置于矮几之上,盘腿坐下,缓缓道:“严阁老,许久不曾听贫道抚琴了吧?”
  那老者走到道人身边,手捻须髯点点头。紫袍道人微笑着望望那老者:身材颀长,须发已白,面目虽已苍老,但却神情矍铄,不掩一派威仪。

  那道人叹道:“当朝内阁首辅,严嵩严大人已权倾朝野。可贫道适才听这吟诵出的诗句,严阁老似有许多惆怅,心中不快。”
  严嵩点点头,道:“烦请道长为老夫抚上一曲吧。”
  琴声悠扬而起,那道人专注抚琴,时而低沉舒缓,时而波澜壮阔。严嵩微合双目,心绪也随琴声跌宕起伏,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摇头轻叹。
  少顷,琴声已住,而严嵩却还沉浸在思绪之中。
  “阁老,阁老…。”那道人在一旁轻唤,严嵩这才缓过神来。
  “阁老,心事重重。”那道人道。
  “如三清子所言,老夫如今已权倾朝野,但老夫心中却是痛苦彷徨!”严嵩轻叹,道:“适才所吟诵诗句确是昔年在钤山赋闲时所作。正德三年,家父病故,老夫归里奔丧,本应守制三年,但老夫却在钤山八年之久。潜心诗学,结交友人。王廷相、王守仁…。哦,还有你三清子,皆是老夫座上常客。如今王廷相、王守仁等老夫故交已相继故去…。”
  严嵩手捻须髯,不住摇头叹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