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53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了半年多的时间,于第二年的六月回到了岭南,多九公交代完事情回了家,林之洋和老婆、女儿带着兰青、若花回家,见了江氏,彼此行了礼,那些水手把行李送来,再仔细查点唐敖的行李,所有的衣服鞋子被子褥子都在里面,唯独笔砚不知去向,林之洋夫妇睹物思情,很是悲哀,江氏问清楚了也是叹息,因此说道:“姑娘那边时不时的派人来问信,而且嘱咐一旦有回来的消息一定要捎个信,以免苦苦等待。”林之洋顿足道:“这事叫俺怎么对得起妹子,她埋怨还是小事情,要是悲伤成疾,又是一条生命,这可怎么办?”吕氏道:“现在不如先不要告诉她,就说姑爷已经上了长安,等考试以后才能回来,这样虽然是敷衍了事,但是能保证一时半会的安静,等过上一段时间,再另行商量。”林之洋道:“你现在怀了孕,不方便到那里去,明天俺去见见妹子,只好暂时撒谎,但是妹夫的包裹一定要藏好,要是妹子看见了后果很难预料。”

  吕氏道:“刚才兰音甥女要去见她的寄母,明天就把她带过去。”林之洋道:“论理是应该把她给送去,但是她口风不严露出话来怎么办,算了,俺和多九公商量,先把兰音和若花暂时送到多九公的家里,和他的甥女去作伴,俺们再慢慢的商议长久之计。”
  随后和多九公商量好了,把兰音和若花送了过去,两个人摸不着头脑,也不敢违抗,只好暂时住下,好在多九公把两个甥女也接来作伴,一个叫田凤,另一个叫秦小春,幼年都和多九公读书,长得品貌俊秀,诗书满腹,而且针线活很不错,兰音和若花就跟着学习,好在这几个人年龄相仿,每逢闲暇的时候,谈谈文墨倒也能打发时间,林之洋嘱托多九公一切照顾,回到家里,嘱咐丈母娘女儿千万可不能说漏了嘴。

  第二天,雇了小船,带着水手,把女儿国送的银子带上,向着唐家而来。
  日期:2017-06-10 22:50:45
  唐敖的妻子自从听说了唐敖降为秀才的消息,每天都盼望,后来收到了家信,才知道丈夫虽然回了岭南,但是因为抑郁多病没脸回到故乡,已经和哥哥嫂子上了海船飘洋去了,林氏听说了这个消息,担心丈夫受不了海面上的辛苦,时不时的忧虑,常常在女儿小山跟前埋怨哥嫂,就是唐敖夫妇,也是时常埋怨,不知不觉间过了一年,这天,唐小山因为想念父亲,闲坐无聊,偶然题了一首思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梦醒黄梁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九皋有路招云鹤。
  三匝无枝泣夜乌。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缈客星孤。
  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写完,看见唐敏笑嘻嘻的走来,把诗看了,不觉点头道:“满腔思亲之意,句句流露纸上,没想到侄女学诗近来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最后一句意思虽然好,但是茫茫大海,到什么地方去找?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和你舅舅回来了。”小山站在一边道:“不知道叔父为什么满面笑容,难道得了父母回来的消息吗?”唐敏道:“刚才我在学中看见了一道恩诏,是自古罕有的盛世旷典,正好让我们碰上了,所以觉得很高兴,”小山道:“是什么恩诏,难道太后把天底下所有的秀才都封了官?叔叔从此可以做官吗?”唐敏笑道:“要是把天底下的秀才都封了官,那教书的事情就没有人做了,你说这诏书为什么而发,原来是因为太后当了皇帝,自古少有,现在登基以来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正好是七旬万寿,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于百官纪录,士子广额,另外有恩旨十多条,不在此诏之内。这十二条专指妇女而言,真是自古未有旷典。”小山道:“叔叔有没有把诏书抄来?”唐敏道:“我因为这诏书有十二条之多,再加上学中的其他人也都要看,并没有抄来,好在每一条我都记得,你先坐下,听完慢慢的仔细跟你讲。

  第一条:太后因孝为人之根本,凡妇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贤声著于闺阃,令地方官查奏,赐与旌表牌匾。
  第二条:太后因‘求悌’二字皆属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妇女以孝为主,而不言悌;并且自古以来,亦无旌奖。殊不知‘悌’之一字,妇人最关紧要,其家离合,往往关系于此,乃万不可缺的。苟能姒娣相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即是克尽悌道,查明亦赐旌奖。
  第三条:太后因‘贞节’二字自古所重,凡妇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节。或被污不屈,节烈可嘉者,俱赐旌表。
  第四条:太后因寿为五福之首,凡妇人年届古稀,家世清白者,赐与寿杖牌匾。
  第五条:太后因大内宫娥,抛离父母,长处深宫,最为凄凉。今命查明,凡入宫五年者,概行释放,听其父母自行择配;嗣后采选释放,均以五年为期。其内外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领回,为之婚配;如无父母亲族,即令其主代为择配。

  第六条: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今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凡妇人四旬以外,衣食无出;或残病衰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养赡,以终其身。
  第七条:太后因贫家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贫不能育;或因疾病缠绵,医药无出;作弃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卖为女优。种种苦况,甚为可怜。今命郡县设造‘育女堂’。凡幼女白襁褓以至十数岁者,无论疾病残废,如贫不能育,准其送堂,派令侞母看养;有愿领回抚养者,亦听其便。其堂内所育各女,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给妆资,官为婚配。
  第八条:太后因妇人一生衣食莫不倚于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今命查勘,凡嫠妇苦志守节,家道贫寒者,无论有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资,以养其身。
  第九条:太后因古礼‘女子二十而嫁’。负寒之家,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议婚;甚至父母因无力妆奁,贫图微利,或售为侍妾,或卖为优娼,最为可悯。今命查勘,如女年二十,具家实系贫寒,无打妆奁,不能婚配者,酌给妆奁之资,即行婚配。
  第十条:太后因妇人所患各症,如经癸带下各疾,其症尚缓;至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故孙真人著《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即《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之义,其事岂容忽略。无如贫寒之家,一经患此,既无延医之力,又乏买药之资,稍为耽延,逐至不救。妇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几。亟应广沛殊恩,命天下郡县延访名医,各按地界远近,设立女科;并发御医所进经验各方,配合药料,按症施舍。

  第十一条: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直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倘贫寒之家,妇女殁后,无力置备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实系赤贫,给与棺木殡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装殓掩埋。
  第十二条:太后因节孝妇女生前虽得旌表,们殁后遽使泯灭无闻,未免可惜。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县设立‘节孝祠’。凡妇女事关节孝,无论生前有无旌表,殁后地方官查明,准其入祠,春秋二季,官为祭祀。
  你说这十二条是旷古未有的奇事吗?谁知道此诏一经颁发,太后因为看见了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很是喜欢,时时刻刻翻阅,竟然从八百字里,得了二百多首诗,非常高兴,随即亲自写了一篇序文,正好就是从这个《璇玑图》上生出一段的新闻,却是你们闺中千载难逢的际遇。你说奇是不奇?”说完,把序文拿了出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